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党课》2012,(16):123-124
不讲交情,懒得寒暄;不收礼物,只要银子。这种直截了当的表态,既反映了郑板桥之“怪”、之“狂”的真性情,也是他对虚伪、腐败的丑恶世风的蔑视和反叛。  相似文献   

2.
吏治腐败与社会道德批判——读《阅微草堂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希明 《唯实》2003,(7):82-84
《阅微草堂笔记》揭露了清王朝吏治腐败的五种表现 :一是官吏道德败坏 ,基本素质差 ;二是官吏贪酷 ,搜刮民脂民膏 ;三是办事不力 ,草菅人命 ;四是卖官鬻爵 ;五是尔虞我诈 ,互相倾轧。作为志怪笔记小说 ,作品设想由冥间鬼神或狐怪出面惩治贪官污吏 ,表达作者憎爱分明的道德批判倾向。小说言在“志怪”而意在“志人” ,对清代吏治腐败的道德批判作用 ,至今仍有其认识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一般的作风问题和严重的腐败行为之间,存在着大量“边缘腐败”现象,诸如吃喝玩乐、江湖结义、编假造假、寻机贪占等等。有人对这类现象还编出了顺口溜:人情烟酒勤变卖,自发奖金进口袋,请吃请喝支票带,桑拿游泳内衣买,商品朝下推着卖,旅游钓鱼要接待,文凭年龄更改快,数字出官不见怪,哥们义气吃得开,靠山吃山真自在。说到  相似文献   

4.
夏昕 《新湘评论》2004,(5):36-38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腐败掮客”这个词是不存在的.然而在现实中,“腐败掮客”已从一个新词语蔓延成了一种可怕的社会现象。无论我们将这群活跃在腐败中的“中间人”称做“腐败掮客”,还是叫做“腐败托儿”,抑或“官场媒婆”、“腐败二传手”什么的,他们存在的事实是不争的,而其危害更  相似文献   

5.
以阶级为底片,用人民做镜头,把焦点聚向腐败,用决心和智慧按下快门去为腐败拍一张“全家照”。面对这张相片,我们感受到的是腐败的狂妄、嚣张和可悲。   在腐败大家族中,没有约束的权 力使腐败家庭“蓬荜生辉、异彩纷呈”,并呈现出“勃勃生机”。权力是腐败家庭实施腐败的工具。贪官是腐败家族的主体,整个家族都由他操作运行。如果说失去制约的权力为腐败家庭作了“保护伞”,那么贪官就是撑“伞”者。在这把“伞”底下,官官相护,官匪勾结。缘于此,腐败才顽固至极,“生机”无限。金钱是腐败家族中最活跃的成员,敛财是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6.
通常人们一谈到腐败,就会联想到大案要案,殊不知大案是由小案件发展而来的。腐败有两类:发生在官场的“大腐败”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腐败”。有人提出“小腐败”问题,并将那些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称之为“小腐败”或“身边腐败”,认为“小腐败”也是腐败,是权力者通过对权力的操作谋取利益,是一个“与民争利”的“权势群体”。什么是“与民争利”?就是在“利”的问题上“小打小捞”。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记者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一种新的腐败群体正在滋生。  相似文献   

8.
当前,公职人员腐败就像侵入我党健康肌体的病毒,呈现不断“变异”和加剧发作的趋势,给党的事业和形象造成了很大的损害。根据其发作时的可识别程度,分为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两种“病毒”类型。与“显性腐败”过于公开直接不同,“隐性腐败”避开了赤裸裸的“现金交易”,披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其隐蔽性更强、覆盖面更广、新“变种”更多,也更难以查办。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监督力量的增强、监督体系的完善,腐败将越来越趋于隐蔽化。加强对新形势下隐性腐败“病毒”特性的研究,努力掌握其演化新规律,变异新类型,坚持“教育先行、社会协同、完善制度、加强惩处”等“多联疗法”,就能不断夺取惩治腐败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9.
领官落马,身陷囹圄。免不了痛哭流涕,追悔不已。其中有真心忏悔的。但怨天尤人、为自己开脱者为数也不少。有的怪组织过于信任。安排在了重要岗位。每天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在手边流动”。哪能不动心?有的怪有关部门监督不严,眼看着一名好干部滑向犯罪深渊。无动于衷;有的怪民主生活会上一味地“和稀泥”,听不到逆耳忠言;还有的怪  相似文献   

10.
“隐性腐败”是相对于显性腐败而言的。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力度的逐年加大,一些贪官已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逐渐转向隐蔽性较强的信息贿赂、期权贿赂等隐性腐败行为。随着官员腐败行为渐渐从“地上”转为“地下”、由直接转为间接、由“现货”转为“期权”,“隐性腐败”便成为时下腐败行为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2011,(5):63-63
《学习时报》目前刊登张铁的文章指出,腐败行为本身,大多直接损害到群众的利益。受贿一类的腐败行为,背后往往有“权钱交易”,而交易成本,必然不会是交易者埋单。于是,有了偷工减料的“楼倒倒”、“桥歪歪”,有了监管失察的“毒奶粉”、“地沟油”,有了屡禁不止的“择校费”、“赞助费”。而贪污渎职一类的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2.
吕海春 《河北党风》2003,(11):36-36
开展反腐败工作,普遍的观点和通常的做法是:开展思想教育,构筑牢固的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堵塞可能产生腐败的各种漏洞;严惩腐败,震慑腐败分子。从“不想腐败”到“不能腐败”,再到“不敢腐败”,应该说,这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了反腐败工作的方方面面,多年来,在反腐败斗争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曹林 《廉政瞭望》2013,(21):51-51
腐败在我们的语境里其实是一个很“宽容”的词,似乎只有“把不该拿的钱往自己腰包里捞”,才叫腐败。其实严格来说,不仅权钱交易是一种腐败,任何背离了民本的权力承诺、“权不为民所用”的行为,都是权力的腐败。  相似文献   

14.
“二怪”,虽然人称“二怪”,其实人并不赖,而且还有一副行侠仗义、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只因他平日里说话办事诙谐幽默,爱与人开个玩笑,遇事常有“怪着”,他又排行老二,久之乡亲们便送他一个“二怪”的雅号。近来村里申办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果品加工厂,正处在立项论证、申请贷款的节骨眼上,报送到乡政府时却“卡了壳”。经办秘书言称条件不成熟,暂缓建办。林果业是当地一大优势,搞深加工不仅关系农家眼前利益,而且影响到全村的小康进程。此项目已经有关专家学者首肯,岂会有误?卡壳的原因很简单,经办秘书没见“好处”。据说此人可…  相似文献   

15.
“一把手”腐败具有更为严重的危害性。当前对“一把手”腐败的监督严重缺位,面临很多难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一把手”腐败进行监督防治。  相似文献   

16.
茆永茂 《党风建设》2002,(12):18-19
腐败“托儿”是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权力寻租行为的“中间人”,他们穿梭于腐败交易的双方之间,为其牵线搭桥,帮其完成肮脏交易。虽然腐败的根子在贪官污吏自身,少数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是其自身贪婪所致,但是,腐败“托儿”在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中确实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名词     
《天津支部生活》2012,(9):27-27
报复性腐败 只要是仕途不顺,得不到提拔,就破罐子破摔,想通过贪污腐败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这种由心理不平衡引发的腐败.被称之为“报复性腐败”。“报复性腐败”比普通腐败更加可怕,更具有危害性。如何遏制“报复性腐败”?检察官建议,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帮助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未能升迁时,注意发现其思想苗头,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0,(21):77-78
“州官敢放火,我就敢点灯”——国人的公平观念 当下,不少人高呼“打倒贪官”,主要是痛恨腐败导致的社会不公、贫富差距,而并非真的出于捍卫法治正义。所以,当腐败现象难以消除时,他们会认为社会对己不公,从而为自己的腐败找到“正义”理由:“州官能放火”,为什么我就不能“点灯”!于是,反对大官用大权腐败的小官,会心安理得地用小权腐败;反对腐败官员的平民,自己也会托人结识腐败官员。  相似文献   

19.
权力腐败是各国政治生活中的“毒瘤”,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突出表现为腐败案件居高不下、“窝案”不断等。对此学术界提出了许多防范和遏制腐败的观点,这些观点各有其独到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防治腐败的关键在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20.
王春 《廉政瞭望》2013,(19):24-25
“三个公章顶不上一个老乡”、“一起扛过枪、同过窗的人关系最牢靠”.这不仅仅是传说,而是现实中利益同盟关系的延伸。腐败同盟军不再是单一的血亲关系,老乡、同学、战友、老同事等亦不断“上榜”。尽管中国已经有了不少遏制腐败同盟的制度性安排.然而,面对愈演愈烈的同盟腐败态势,这毋庸置疑地预示着破解之路“其修远兮”。那么,“腐败同盟”的克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