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前言 1936年夏我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名李劲。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两年,因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土日促,深感军中的政治工作之重要,决定投笔从戎,1938年冬,武汉撤退、广州失守后,广西当局成立学生军团,我就进广西学生军团第二团团部政治室工作,不久因工作过于劳累染上脑膜炎,无暇求医,以致病后双聪全失,于1939年6月退职;是年12月24日进广西医学院图书馆主管图书。1942年7月8日桂林大逮捕共产党前数天,我以“养病”为  相似文献   

2.
<正>五、血战东江1923年4月16日,驻西江肇庆、三水,北江清远、英德一带的原桂军沈鸿英叛变,孙中山立即派粤军第一师平叛。该师以第二团卓仁机、第三团邓演达、第四团戴戟为主力,向清远进发,以第一团  相似文献   

3.
何兰生 《黄埔》2007,(3):25-26
路景荣(1902-1937)原名精荣。字静吾,江苏武进人。少将师参谋长。1917年其父母至湖南长沙经商,他随至长沙上中学。经商不利的父亲病故后,中学未能毕业的路景荣只身至广州谋生。受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腔热血,壮志满怀,于1925年冬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步科,1926年10月毕业。因成绩优异,曾留校工作。1929年回到常州与张瑞华结婚,时任陆军第五八三团副团长。  相似文献   

4.
1949年10月14日,我们四野第43军128师382团参与解放广州后不久,又奉命到英德,围剿被我军打得一败涂地的国民党残军。我们到达英德才四天,正准备参加粤北剿匪。就在这个时候,接到上级要我团赴赴粤桂边,参加围歼白崇禧部的命令。消息传来,全团指战员欢欣喜舞,人人写请战书,个个摩拳擦掌,决定心再立新功。 我们团回到广州以后,第二天每个战士都领到一件新棉衣。次日,我们便乘火车到三水,我们二营又改乘机电船,沿着西江逆流而上,向粤桂边境奋进。凌晨时分,我们营就在南江口下船登陆。从此,全靠我们自己的 “1…  相似文献   

5.
《黄埔》2009,(5):21-23
曾启球,1919年生,湖南双峰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六期。抗战期间在湘北第三、四次会战中流过血,负过伤,在鄂西会战中立过功。抗战胜利后,又奉派至中央训练团学习,教育班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党陆军第九十九军九十二师二七五团中校副团长;起义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湘中第三支队第四团副团长。新中国成立后,在“镇反”运动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来平反昭雪。上世纪80年代从新疆建设兵团离休返回原籍,曾任双峰县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6.
血染裘新桥     
刘庸诚 《黄埔》2007,(6):30-31
我是黄埔十期一总队学生,1936年6月从南京本校毕业。当时分在校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黄埔一期),其下有两个团。第一团团长周振强(黄埔一期)、二团团长胡启儒(黄埔二期),驻在孝陵卫,负责拱卫首都南京。我当时在二团一营三连任排长,教导总队排、连长以上都是黄埔生。  相似文献   

7.
秘密入党     
我 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5岁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只好辍 学,走向社会,学徒为生。 1937年 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是年 12月 ,日寇的铁蹄踏进了烟台市。为了抗日,我响应中共胶东特委的号召,于 1938年 1月,在 蓬莱县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起义。后来,起义部队编入八路军山东总队第五支队, 组织上让我到六十三团二营四连一排任排长。 一   1938年 10月,在部队行军的一个晚上,六十三团二营教导员雨晴和团政治处主任倪 弄畔约我到一间小屋子里谈话。那个时候,党组织在部队中还是秘密的。他俩悄声、严…  相似文献   

8.
远征滇缅     
《黄埔》2016,(3)
正毕业后,我和同学20多人被分配到辎重兵汽车第5团,部队驻守在昆明曲靖。那时候全国只有5个汽车团,第1团在柳州,第2团在河南,第3团在四川,第4团在兰州,我们第5团在昆明。我们团的汽车是最好的,万国牌。第5团团长叫钱立,副团长叫刘拂。两人都是黄埔6期毕业。干部都是黄埔的。步兵就不一定,步兵要看谁的本事好,但要当干部的话,要当到  相似文献   

9.
我于1916年12月出生在确山县顺山店乡袁庄村,幼年入信阳明港高小读书,后考入信阳县立初中,毕业后考进河南省立第三师范(现信阳师范),1934年夏,又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13期,校址在南京)。193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军陆军第一一一师(张学良部)三三三旅六六六团一营二连三排任少尉排长,当时驻防河南淮阳县。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17,(1)
正我父亲叫曾瑞聪,现年96岁,广东揭阳人(现广东揭西县五经富镇)。1939年广东沦陷,高中毕业在家乡教书的父亲为国家独立、民族生存而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广州)17期通讯科。1941年毕业后分配在成都部队,后调到川东师管区。1949年随部队在四川渠县起义,部队整编为第四野战军50军独立师。因母亲岳用仙是成都人,父亲起义后一直在成都生活。母亲是个勤劳能干的人。1956年,母亲在成都市幼教培训班毕业  相似文献   

11.
粤埔 《黄埔》2014,(5):70-71
正郑国雄,1912年农历4月出生于广州增城,黄埔军校四分校工兵科十四期毕业。9岁那年,郑国雄随父亲到马来西亚生活。那时的华侨都有个习惯,子女到一定年龄就要送回国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郑国雄也不例外。"18岁那年回到广州,在广州的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读高中,当时每周有4小时军训,用老师的话来说,学完后就可以上战场了。这也是我最期待的时刻。"毕业后,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回马来西亚,而是报名参军,不久升任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不是主动谈起自己的家庭,初次见面的客人或许看不出来,女台商翁子婷已经抱上了孙子。"现在我们一家三代都在广州,有时我会开玩笑,回台湾是去探亲。"1991年,翁子婷和丈夫林志隆在台湾创立安婕妤化妆品公司。1995年,夫妻两人决定赴广州投资,拓展事业版图。现在,翁子婷担任安婕妤化妆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家人在广州扎下根来。大女儿嫁了青岛男生,两口子现在广州工作。三儿子山东大学整形外科硕士毕业后,回广州开了一家医学生活美容馆。老四正在暨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读四年级。公司的办公室位于广州珠江新城一幢高楼里,视野  相似文献   

13.
湖北汉阳索子河畔柏子山麓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烈士纪念碑,碑中镌刻着“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广西籍的新四军将领朱立文安息在碑后的陵墓内。朱立文,百色人,1909年生,1929年12 月参加百色起义,后随红七军北上江西,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战役工人出身的朱立文在战火中锻炼成长,红军长征时升任团参谋长。 1938年,朱立文在延安抗大毕业后,分配到新四军工作,历任第八团副参谋长,豫  相似文献   

14.
蓝显宗 《黄埔》2007,(3):32-33
1945年4月14日,我在成都本校十九期毕业后,被分配到陆军第九十四军(军长牟庭芳,部队正在湖南芷江前线作战)。报到后,分配到军辖一二一师三六三团一营三连任少尉排长(一二一师师长韩迪,三六三团团长饶启尧,一营营长艾时纯,三连连长徐昌)。  相似文献   

15.
张定胜 《黄埔》2010,(2):31-32
我的外公汤锡銮(字佩珉),1917年生于安徽滁州。1939年11月由黄埔军校西安七分校十五期步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陆军三十军三十一师野战补充团任一营三连少尉排长,在第五战区所属河南省南部和鄂北战场抗击日军。  相似文献   

16.
孔宪 《黄埔》2008,(3):89-89
我于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六十二军一五七师一团第三营,跟随军长黄涛、师长李宏达、团长丁克坚等学长于1944年夏参加衡阳会战。经过两个多月大大小小十几次战斗,我全营官兵伤亡惨重,仅存半数,以我连来计,仅存三分之一。现将我记得的最后两次战斗概况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哲嗣 《黄埔》2012,(1):42-43
关于陆校的《乘船证》,据当年第二团入伍生董先生回忆:“1949年6月,我在省立赣县中学毕业后,忽逢友人相告‘陆军官校入伍生招考’,喜出望外,于7月中旬前往报名,经考试幸蒙录取。8月3日从赣州出发,数百入伍生在谢连长的领导下,乘车直奔广州黄埔港,每人领《乘船证》一张,等候船期赴台。  相似文献   

18.
长空战日寇     
高文庆 《黄埔》2009,(3):32-33
“七·七”事变后,基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我毅然投笔从戎,考入航校十一期,因初级飞行训练毕业时被淘汰,后转入黄埔昆明分校十六期,毕业后分配到昆明空军官校(另有士校)特务团任排长。1941年秋航委会电召,我又重回空军官校侦炸班学习,毕业后分配到邛崃空军十二大队,除了训练、躲空袭警报外,没有作战机会,大家都非常苦闷,曾因此闹过风潮,全大队领航员、轰炸员四十余人还罢飞了十余日。  相似文献   

19.
防守南津关     
郑振声 《黄埔》2010,(6):40-40
南津关位于长江北岸,在湖北省宜昌市外围,是入川要塞。 1940年底,我从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毕业后,被分配到第六战区第二十六集团军第七十五军,在第四预备师的第十二团重机关枪第三连任少尉排长。当时日军自侵占宜昌后,又占据宜昌外围南津关以南高地。第七十五军所属第六师、第十三师、第四预备师防守宜昌外围长江北岸阵地,对妄图突破长江三峡、进犯四川陪都——重庆的日军进行阻击。  相似文献   

20.
沈国英 《黄埔》2008,(1):37-37
1942年,我从黄埔军校十七期二十三总队毕业后分派到九十四军五十五师一六三团任排长,在沣县、津市、石门一带对日作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