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努力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时代需要,在…  相似文献   

2.
自从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界一直以来作了很多研究,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内在机理和实戢路径。虽然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见解众多。但是现阶段的理论研究却存在着十种“研究张力”,它们是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消极因素。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需要辨析这类“理论紧张”。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两个确立”。“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权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群众理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统一,是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两个确立”的四重统一意蕴对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新时代各项事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冲突”(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西方,由于主张从多元化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结果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存在着诸多分歧。在很多西方学者的视线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到处都充满着冲突。如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理论性质、分析方法和功能上,存在着“虚假与真实”、“科学与伦理”、“非社会学分析与社会阶级理论”、“批判与辩护”等“冲突”,等等。正确认识这些“冲突”的实质,不仅有助于分清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而且有助于借鉴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成果,从而更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深刻揭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这一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能否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对于…  相似文献   

6.
于营 《理论前沿》2009,(6):24-26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进入“资本主义相对发达阶段”后,西方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知识分子以西方哲学视野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释和对社会现实的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比较,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在“资本主义相对发达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传统继承和发现,体现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所谓“现代化”的努力;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又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原则相违背,是用唯心主义和西方社会学说的某些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和扭曲,是一种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倾向的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理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其中尤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最新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有责任带头把它们学好和用好。  相似文献   

8.
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定义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方面: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论、“源”与“流”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的深化和发展.赋予了‘其更为深刻的内涵.为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民族化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内蕴着她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和经历独特的民族发展道路,这也为其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宽广深厚的理论资源和发展空间:实践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更为科学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标志着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化和中国化的内在同一的实践自觉,使党的执政实践更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合理性和亲和性,也利于西方世界增进对中国的理解。“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中国化”的终结.而是意味着“中国化”的新的理论和实践的起点,当前需要继续深度“中国化”,最终建构科学、完整、系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 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为我们作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江泽民同志在“5.13”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这就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创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笔者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轨迹,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充满活力的源泉,是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一途径,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正确方向,我党三代领导核心的伟大思想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具有五个鲜明的基本特征一是时代性;二是创新性;三是系统性;四是实践性;五是人民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备了同样的可贵品质和基本特征,使它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没有止境的曲折历程,王稼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王稼祥经历了三个实践探索阶段,理论不断升华。在初期探索阶段,王稼祥模块化的学习与运用苏联的革命理论,但是,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与理论固有范式的破除,王稼祥不仅进入理论跃升阶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给予科学阐述,而且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的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培养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灵魂和心智的熏陶。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教学中,应当通过系统深入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并弘扬蕴含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的人文精神。重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召开座谈会、文献研究等多种形式,发现当代青年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青年化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网络等现代传媒已成为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中国化的重要渠道。但青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有待加强和提高。当前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青年化,需要准确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逻辑和方法上的统一性,纠正长期以来简单生硬的宣传教育方式和学风文风,改革管理方式和体制,仔细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任何真正的理论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形态,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不仅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理论建构过程,也是一个从继承到创新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表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达到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然逻辑,也是改革开放实践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教学和研究中脱离了实际,在很多地方不仅不能说明现实,甚至和现实相矛盾。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破除教条主义的束缚,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普遍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对现实经济关系做出新的理论概括,科学地说明现实,这样就能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新占据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阶段。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以贯之;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马克思主义着眼新实践新问题的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新起点上的重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升马克思主义亲和力和感染力是当今亟需解决的时代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实现异质文化和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有效融合,实现理论特质与现实问题的有效结合,达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和"草根化"的有效契合,为更好地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效路径。着眼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研究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诉求和最终目标提供了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朱德同志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论述》是朱德在1938年前后思考抗日游击战争理论问题的重要文献,充分表现出来德自觉继承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学习精神,揭示了朱德结合中国革命实践敢于创新、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朱德同志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中国化进程和毛泽东军事思想逐渐成熟过程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