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司的社会责任作为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对我国的公司法修改具有很大的借鉴,因此本文企图从公司社会责任的提出及其概念着手,分析确定公司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确立公司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进而对公司法的修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伟  李云峰 《人民论坛》2012,(26):128-129
立法机关将社会责任规定为公司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却没有对社会责任的内容加以明确,导致实践中无法判断公司是否承担了社会责任,更无法对不履行该法定义务的公司追究法律责任。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有其合理性,但公司法将内涵宽泛的社会责任直接规定为法定义务的做法并不可取,应当将之删除或做限缩性解释。  相似文献   

3.
游善生 《前沿》2006,(12):110-114
公司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是一股世界潮流,中国新《公司法》适时地引入了这一制度,不但在总则中规定了公司社会责任的一般条款,而且在分则中安排了具体的配套制度。《公司法》的这一修订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时代背景,使得《公司法》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气息;突出对公司利益相关者和弱势群体的保护,增强了《公司法》的人本色彩;顺应公司社会责任运动的世界潮流,赋予了《公司法》一定的国际性;切中部分中国公司唯利是图的时弊,赋予了《公司法》高雅的气质,既对股东负责,又对社会负责,体现了新《公司法》较强的责任感,但《公司法》关于社会责任的规定能否真正发挥实际法律效力还不能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4.
樊涛 《理论月刊》2012,(6):82-85
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从事经营活动时所应担负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义务,以及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所应承担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公司社会责任的本质系国家通过立法,将公司经营所产生的负外部性强制由公司承担。公司社会责任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统一,其中的法律责任属经济法责任,道德责任不具有可诉性。基于意识形态的考量,我国《公司法》错误地规定了"公司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采取惩罚和鼓励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企业社会责任培育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娜 《前沿》2011,(14):131-134
2006年中国《公司法》明确引入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成为其一大亮点制度。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社会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应在政府引导下,强化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配合社会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6.
王海波  顾娜萍 《前沿》2010,(10):79-81
公司的社会责任这一理论自20世纪20年代提出以来,各派观点争论不休。而今绝大多数专家、学者都认为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并且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法律包括我国的公司法都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公司的社会责任却远未真正落实,甚至公司违反社会责任的事件呈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地威胁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从法律角度提出了落实公司社会责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严格资本制下,公司法学者将资本充实责任界定为无过错责任.如果公司设立制度过于苛刻,缺乏灵活性,则会加重诚实守法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和负担.国外晚近的公司法改革逐渐趋向于引入过错责任原则,并加强了公司的信息披露叉务.我国现行公司法对资本充实责任的规定过于简单,缺乏内在逻辑性和体系性,结合我国实际和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引入"双轨制",以弱化资本充实责任,彰显效率价值.  相似文献   

8.
公司营利性与其社会责任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是为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绝对追求营利造成的诸多从外部难以预防的社会问题.公司的营利目的与社会责任同等重要,并且两者通常是相互促进的,但若要求公司中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法规具有强行性,公司则要承担相应社会责任而不问是否妨碍营利.对于我国公司法如何落实公司社会责任,笔者不赞成非股东社会利益代表参与公司管理;可授权董事在经营决策时考虑非股东相关利害关系人利益,同时在一些特定场合要求董事负有考虑非股东相关利害关系人利益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向玲 《前沿》2003,(11):102-105
长期以来 ,受传统的公司法人机关理论影响 ,我国《公司法》规定法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董事不对第三人负民事责任 ,司法实践也据此对董事的个人责任持否定态度 ,导致社会经济生活中“公司问题”层出不穷。笔者在借鉴他国相关先进立法的基础上 ,揭示了我国公司立法的缺漏 ,认为我国《公司法》应引入公司董事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0.
吕军书 《前沿》2009,(9):50-53
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是我国新《公司法》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应该担当起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应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谋求企业自身发展。"三鹿毒奶粉"事件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必须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1.
当下的中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汇,2005年修改后的新《公司法》也对此作了原则规定。不过,究竟什么是“公司的社会责任”却是认识模糊、分歧不一。有人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也有人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就是行善做好事; 还有人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只是一种商业伦理道德,不应强加为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 新《公司法》第5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主体地位,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对企业要不要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的争论,推进了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1993年公司法颁布,到2005年公司法大规模修改,十二年磨一剑。 根本目标在于理念上将国家本位的公司法改造为公司本位的公司法,更多 强调当事人意思自治,而非政府管制,建立适应并促进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 公司设立制度、一人公司制度、公司资本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制度、股东权保 护制度,同时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强化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14.
龙新 《桂海论丛》2007,23(5):70-72
通过对我国《公司法》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条款的实证分析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不是空洞的宣言,它的价值理念蕴涵在《公司法》中,通过相关的条款予以体现.对企业社会责任不应该只进行纯理论性的法条解读,有必要将其与实体意义上的惩罚权联系起来,做到理性的对待企业社会责任,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公司僵局在我国公司实践中经常发生,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对解决公司僵局问题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随着我国新公司法的实施,公司僵局问题在实践中仍有许多盲区,基于此,作者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公司僵局的概念、形成原因、种类及处理公司僵局的原则,公司僵局的法律救济途径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以期对此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胡健 《人民政坛》2006,(1):39-41
《公司法(修订案)》在理念上突出将国家本位的公司法改造为公司本位的公司法,更多强调当事人意思自治,而非政府管理;建立适应并促进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公司设立制度、一人公司制度、公司资本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制度、股东权保护制度;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强化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对一人公司的确认,是本次《公司法》修改的一大亮点,也是我国公司法对一人公司制度的一大创新。但在之后的实践中也暴露出了我国新《公司法》中关于一人公司制度的一些弊端,本文主要从一人公司的起源、我国确立一人公司制度的意义及存在的不足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一人公司法律规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以期促进一人公司的良性发展,使其走上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企业社会责任是建构现代企业与社会和谐关系的一种重要思想和制度。新修订的《公司法》第5条首次在法律中明确了公司(企业)的社会责任主体地位,无疑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企业社会责任既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法制伦理是强化和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和机制。首先,相关法律制度必须内蕴社会责任的伦理追求。其次,应进行道德立法,将企业应对社会承担的最低限度的道德义务具体化为明示的法律规范,将企业的逐利行为纳入自愿守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浅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完善——兼谈债权人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娥  李雪琴 《理论月刊》2003,(3):51-53,75
我国现行《公司法》,一方面执行的是极为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度,另一方面,债权人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公司法设计的目标与现实出现了极大的反差。本文在考察国外公司法的基础上,从加强股东出资的约束机制、有效约束大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完善董事责任制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完善我国现行的公司资本制度,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姚秋英 《理论月刊》2010,(7):124-126
我国公司法用一般条款规定了公司社会责任以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但这种规定在实践中不具有可操作性,要求公司经营者在决策时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可能导致经营者对谁都不负责。对于利益相关者利益保护的有效途径是相关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与完善的市场竞争、政府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