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是广西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西江经济带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选择主要有: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战略、区域产业集群化战略、城镇发展规模化战略、开发开放生态化战略、协调合作机制化战略。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全力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为贵港市依托西江“黄金水道”推动经济社会平衡较快发展指明了方向。贵港将按照“开放、合作、协调、高效、生态”思路,深入实施“港口强市”战略,主动服务全区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的战略部署,为“黄金水道”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推动形成“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要坚持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充分发挥沿西江省区与广西沿西江市县的积极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形成具有西江流域特色的区域合作与联动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四大区域协调机制从发展来看,西江流域各省区将在新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7,(12)
<正>合作机制完善与否,关系到区域合作的可持续性。成熟、规范的区域合作机制包括合理的利益机制、协调机制和约束机制。淮海经济区自1986年成立以来,其合作机制经历了初步建立、停滞发展、深化发展三个时期,但目前仍然存在利益机制缺失、协调机制不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缺位等问题。淮海经济区的合作机制呼唤进一步完善之策。淮海经济区合作机制建设的三个阶段淮海经济区从成立至今,已历经30多年风雨。由  相似文献   

5.
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有效地协调处理各种利益群体间的利益冲突,是我们解决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重要课题.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利益诉求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利益补偿机制、社会流动机制、社会控制机制和社会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建华 《人民论坛》2010,(9):302-303
整体性治理在区域公共管理政府合作治理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整体性治理的重要环节,政府合作协调机制的建设对区域公共管理政府合作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完善这一机制必须在合作沟通机制、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以及合作诱导和动员机制等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面临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各类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协调利益关系,尤其需要协调阶级阶层利益关系、城乡利益关系、区域利益关系、劳资利益关系、干群利益关系、行业利益关系等。协调利益关系的基本前提是建立和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根本保证是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重要途径是优化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8.
白璟  张国林 《前沿》2012,(3):33-35
加强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必须要有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加强协调利益的能力,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利益协调的原则,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利益表达、分配、导向、约束、调处、保护机制,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09,(11):4-4
5月13日,自治区在贵港市召开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专题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在会上强调,要全力加快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步伐,以此带动西江经济带发展,使之成为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引擎,努力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中国社会的严重分化,引发了各种形式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要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以社会协商对话为基础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在相关各方中合理分配利益。然而要建立这种机制,必须依靠弱势群体的联合,依靠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要建立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必须以社会协商对话机制为中心完善各种制度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在社会利益协调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作用;发挥各社会团体在社会利益协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郭臻 《求索》2008,(5):41-43
社会利益均衡事关和谐社会建设成效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文在对社会利益失衡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阐述社会利益失衡的影响,然后提出走出社会利益失衡困境的出路:构建三维的社会利益调节机制。其机制可从完善表达机制,构建协调机制及建立均衡机制三维路径展开。其中,利益表达机制是基础,利益协调机制是必要手段,利益均衡机制是目标,三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2.
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广西》2011,(7):13-15
2009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启动了"一统领二规划七方案"规划体系编制工作,即以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和西江沿江岸线利用规划为基础,配套编制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工业产业、城乡协调、水资源综合利用、旅游、流域生态和环境保护、沿江造林绿化等七个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蒋毅刚  蒋奇勇 《桂海论丛》2011,27(4):98-102
区域经济的深入发展,泛珠江三角洲与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成功实践,推动了西江流域的规划建设。西江经济带建设有着巨大的政治示范、经济带动和文化培育与弘扬效益,对地方政府合作需求总量是巨大的、层次是多元化、期限是长期的、角度是全方位的、要求是系统的。为此,桂粤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入建立健全政府合作协调机制、利益分享补偿和成本分摊机制、财政投入与融资机制、跨界公共问题治理机制、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监督和纠纷裁决机制,并实现各项机制的配套化和无缝连接,推动西江经济带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和平台,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建立科学的协调和处理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主要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社会利益矛盾的分析,来探讨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燕华  吕丽芳 《传承》2015,(1):99-101
整体性治理是一种新的政府治理理念,是新公共管理的逻辑延续。实现广西的"两个建成"要求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在"以合作促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立良性的、高效的政府合作机制迫在眉睫。阐释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寻找该理论与政府合作机制构建的耦合点,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政府合作的现状,有利于提出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扩宽合作平台、实现网络一体化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江战略与广西对外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周毅 《当代广西》2009,(23):30-30
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以来广西对外开放合作,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告诉我们,广西的对外开放格局始终是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相联、相互渗透、相互提升的。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以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打造西江经济带为核心内容的西江战略,  相似文献   

17.
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已经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面对利益关系协调这一牵涉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诉求机制以及集体谈判机制这四个方面寻求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利益协调机制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11,(7):8-12
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区各级各相关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西江黄金水道开发建设目标,发扬“务实、创新、高效、责任”的精神。迎难而上,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完成了一批规划成果,加快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西江黄金水道规划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视角下公共决策利益协调机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有能力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公共决策是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对公共利益的权威性配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政府优化公共决策的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多元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利益导向机制、理顺公民参与机制、健全利益监督约束机制等途径,形成和谐的社会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20.
柳青 《长江论坛》2014,(2):28-32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区域协同基础之上。目前,与经济发达区域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化发展程度较低,合作机制尚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政策环境壁垒森严、产业合作困难重重、基础设施重复低效、社会协同软弱无力。要实现协同发展,其必须建立一体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产业合作机制、市场共建机制、法治保障机制和冲突化解机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