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比较北欧、美国、不丹三种幸福形态并借鉴它山之石,结合中国国情,探索中国式幸福的"特色"、社会图景与构建路径,旨在厘清什么是中国式幸福,如何发展中国式幸福。中国式幸福是一种偏理性主义的幸福,经济幸福水平适中,国民幸福感较高,强调社会成员共创、共享幸福,物质与精神幸福相统一,注重幸福的简约与可持续,追求人民普遍幸福。中国式幸福由经济幸福、社会和谐、精神幸福、生态文明和身心健康"五维一体"构成其社会图景。构建以幸福为本的发展目标、提升幸福生产力、减少痛苦(不幸福)因素、培育国民理性健康的幸福观、营造幸福农村与幸福企业等,是推进中国式幸福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关系反思的声音越来越大,对把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社会发展指标提出批评,并开始探索把国民幸福作为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标准。由"幸福悖论"激发的不同学科对幸福的研究,推动了对发展的深刻反思,并形成了幸福发展观,致力于提高社会整体幸福。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自有人类以来她都被看作人类追求的目标。然而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视角看,在我们国度里幸福不应看作对个人歌功颂德的工具,而是人们公而忘私、舍己为人、追求国泰民安的祈盼。针对目前社会部分人群对"幸福"的街谈巷议,文中通过对幸福的涵义、幸福的价值和幸福对社会进步作用的解析,阐述人类争取幸福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4.
"德性幸福论"源远流长,它强调道德对幸福的决定作用。近代以后,增加了幸福也是道德前提的认识维度,形成"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之伦理原则。然而,幸福与道德的区别不容抹杀,道德不是实现幸福的手段,更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而是对个人追求幸福的行为约束。只有社会幸福(人类幸福)才可与善直接同一,个人幸福却与善部分重叠、部分分离;时而重叠、时而分离,造就了德福一致和德福相悖并存的社会现实。国家应致力于德福一致社会的建设,凭借合乎伦理且有效的社会制度,把德福统一从偶然性转变为一种社会必然性。个人应追求有道德的幸福,在创造价值、分享资源、促进公益中实现德福兼备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自身的幸福。社会主义城市空间生产实践也要立足于民众的现实生活,把实现普罗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幸福作为价值依归。当代中国社会正义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把满足当代人与各代际人的均衡、持久的幸福需求作为空间生产实践的中心任务,穿透空间异化的迷局,创新空间生产模式,把握社会发展的精髓和真谛,实现从"GDP崇拜"到"GNH(国民幸福总值)关怀"的转变,构建一条社会更加和谐、民众更加幸福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的幸福观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健康与精神生活,它既能促进个体人的精神健康,又可以对整个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时代,人类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不同.中国人的幸福观有"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即色即空"、"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等不同类型.在扬弃前人幸福观的基础上,当代中国人正在追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在和谐""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一致"的幸福.  相似文献   

7.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提出的国家建设目标,也是每个人的向往和社会的整体追求。在西方幸福研究中,大多以抽象人为假设前提,以假设的、片面的"人"为逻辑起点循证的幸福也必然是片面的幸福。以"现实的人"共同实现"美好生活"为幸福的新时代人民幸福思想则正视人的自然性、社会性、道德性、主体性,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美好生活为幸福内容,以全体人民的共创、共享幸福为目标,来追求全面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关于幸福,古今中外有不同的观点。幸福文化是以幸福作为核心理念的文化形态。警察幸福文化就是使警察幸福的文化。警察幸福文化对于化解警察的"幸福困境"、凸显警察社会人和职业人的存在、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警察幸福文化的价值取向应体现责任、公正和自律方面。  相似文献   

9.
彭志敏 《传承》2008,(22):106-107
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以解决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的人生基本问题。"幸福指数"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是中国政府把推动社会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关心和解决人民的具体社会生存矛盾。幸福指数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对幸福指数应该有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0.
谢松保 《政策》2012,(8):71-73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幸福湖北",并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和救灾应急体系,统筹做好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等工作"。结合民政部门实际,我们认为建设幸福湖北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建立与经济建设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让人人成为共建共享幸福湖...  相似文献   

11.
对191名武汉地区80后进行主观幸福感的调查主要从成长进步、家庭氛围、自我接受、目标价值、社会信心、知足充裕、心理健康、心态平衡、身体健康、人际适应等方面进行。每一个城市的"幸福"都应有每一个城市的特点,"幸福武汉"的建设既有优势也有不足。武汉的特色幸福是:以"豪迈、大气"为基调的"楚"式幸福;以"百湖之市"为依托的"水"式幸福;以"九省通衢"为背景的"衢"式幸福;以"筚路蓝缕"为导向的"创"式幸福。  相似文献   

12.
竹立家 《人民论坛》2012,(18):26-27
人的"幸福"追求具有终极价值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的"民生建设"和不断的"改善民生",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普遍幸福"的根本方法目前,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双重推动下,中国社会的整体转型和未来社会发展"新秩序"的重构,都遇到了较大的麻烦。意见纷呈、众说纷纭的各种情绪化"理论思潮"所反映的现实,并不标示着当代  相似文献   

13.
罗永双 《当代广西》2013,(17):41-41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推动社会进步、构建幸福中国的重要主体。一个有持续健康发展眼光的企业,毫无疑问要千方百计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幸福感,员工对企业认可和在企业中感到幸福,企业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动力。强化幸福管理幸福感是每一个企业员工的核心需要,每个员工努力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过上幸福生活,企业要把"幸福"作为企业文化概念融入内部管理之中。"幸福管理"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开发员工的幸福感和提升工作幸福指数为切入点,构建起新的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与经济管理的有机融合,必然会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营造幸福氛围,培育幸福文化,开发幸福之光。  相似文献   

14.
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以解决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的人生基本问题."幸福指数"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是中国政府把推动社会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关心和解决人民的具体社会生存矛盾.幸福指数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对幸福指数应该有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台湾社会出现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希望保持既有的生活现状与方式,选择安逸与小清新,追求较为现实的生活小梦想,却不求大改革、大变革,不求大幸福、大发展、大格局。这就是当今台湾出现的一种社会新思潮——"小确幸",即追求"小小但确实存在的幸福"。"小确幸"是一种"后现代"、"后物质主义"的思想与心理表现,有它出现的社会经济背景,有它存在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1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发布《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社会建设五年规划。《规划》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紧扣"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幸福安康"这条主线,描绘了今后全市人民幸福美好  相似文献   

17.
贾璐 《传承》2011,(28):42-43
人类文明社会及其思想家和大众一般都把幸福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人类是自己幸福的主人,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自身的幸福。但是围绕幸福概念,从古至今一直争论不休。从历史的视角比较和分析古今中外哲学家、伦理学家对"幸福"的理解和阐释,总结所形成的各种理论流派和观点,对中西幸福观比较研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感悟幸福     
<正>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你幸福吗?",这个简单的问句背后蕴含着一个个普通中国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体会,引发各界热议。"幸福"迅速成为媒体热词。党和政府在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将注意力转向民生  相似文献   

19.
时下,"幸福感"渐渐成为衡量群众生活质量的流行语,也是衡量社会和谐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张店区是淄博市的中心城区,经济社会比较发达。区人大常委会按照新一届区委提出的建设"幸福张店"的任务,积极顺应人民的新期待,认真履行职责,监督支持政府不断强化民生导向,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福祉的不断提升,更加注重幸福指数的不断增长,努力推动"幸福张店"建设。幸福张店收入为先  相似文献   

20.
创造幸福     
"幸福在哪里呀,朋友呀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几十年前的歌又不停地在耳边响起。幸福是目标,是自有人类社会后就不断追寻的目标。为了追寻幸福,人们可以忍受难以想象的境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