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文化的概念由来已久,它既产生于行政实践又影响着行政实践,更有人称其为"行政改革的灵魂"。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经历了七次行政改革,行政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结合我国行政改革的进程,探析我国特有的行政文化对行政改革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聚同存异原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联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这些论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当前和今后治国理政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儒学人文主义文化宽容的哲学认识态度上进行探讨儒学人文主义下的"仁"修养,以及"仁"修养与文化宽容的关系,强调文化宽容价值是植根于儒学人文主义土壤中的文化传统,只有深入发掘传统的文化宽容价值,才能将其有益于民族文化融合的内涵与时代文化结合起来,将富有时代精神价值内涵的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显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的巨大差异,中西方对行政文化的核心价值有着明显不同的认知和理解.中国受根深蒂固的官僚政治影响,其传统行政文化未能实现向现代化的转型.当前的行政改革,中国除应向西方学习成功经验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强化执行力和内外监督来整肃官纪,并在此基础上重塑自己的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5.
周世磊 《传承》2008,(22):124-125
行政回避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的一项程序制度,从现代意义上讲,它是行政法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程序控权机制,具有特定的实践价值。由于传统"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以及我国程序法制建设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现行行政回避制度无论是在制度建设上还是在具体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缺陷,对我国现行行政回避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目前理论界关于行政文化概念的分歧主要集中在行政文化内容和行政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合理界定行政文化概念,应该找准行政与文化的合理契合点,把涉及人与人关系中范围最广的文化和代表一个社会公共权力运作方式的行政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即从文化的角度考察行政,在此基础上,理顺其与政治文化概念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密切结合行政管理实践需要和发展趋势,合理界定其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7.
行政回避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的一项程序制度,从现代意义上讲,它是行政法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程序控权机制,具有特定的实践价值.由于传统"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以及我国程序法制建设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现行行政回避制度无论是在制度建设上还是在具体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缺陷,对我国现行行政回避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作为行政行为重要依据的行政规划活动,已有研究对其概念内涵、法律性质、救济路径,或避而不谈,或莫衷一是,或难以达成共识。基于行政规划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影响以及带来的重大社会效应,将行政规划问题纳入法治化研究体系,在理论维度上将填补当前行政法治建设进程中"权力清单"问题的阙如、弥补中国行政法学基本理论中行政行为问题的疏漏、检视和重构中国行政法学中的行政救济理论;在实践维度上则有助于检讨当下政府部门行政行为的误区、完善行政规划权运行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建构与完善行政规划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行政学百余年的演变历程中,什么是公共利益?如何实现公共利益?一直困扰着许多行政学家。笔者认为公共利益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与行政学史上三次研究“范式”的转换有着密切地联系。本文将评述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管理学三次范式转换的主要特征以及对公共利益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化安全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上升到影响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列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文化之所以出现"安全"问题与全球化进程中的"双刃剑"效应以及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行为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在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保护和传承好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重大的课题。论文以陕北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为例,通过对陕北民间文化艺术的蕴藏及其保护状况阐述,分析当前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力图提出有效措施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进而加强我国在全球化中的竞争力,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1.
张勤  窦高涵 《电子政务》2012,(11):44-48
阐述了政府能力的内涵与结构以及电子政务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手段作用;从政府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出发,以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实践分析了电子政务对政府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论述了电子政务发展与政府能力提升的密切关系,包括促进政府社会管理能力、行政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羽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5):126-129
本文通过对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大学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的核心关系的论述,强调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阐述了研究和建设大学文化,必须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必须继承民族文化的传统,必须投身民族文化的实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由此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亚洲的影响,以及中华文化圈的由来.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对行政道德责任的影响全面而又深远,行政道德责任在中西不同政治文化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在西方契约型政治文化语境下的行政道德责任,其责任归宿带有明显的法制化倾向;中国传统等级制政治文化语境下,行政道德责任的责任归宿带有鲜明的自律本位倾向。建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语境下的行政道德责任,必须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的交融,以实现从道德理性到制度理性的新超越。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科技在行政监督方面的应用具有效率和效益两方面的明显优势,可以实现政府流程再造,有助于解决诸如制度不落实、权力运行"暗箱操作"、管理粗放和低效以及监督不全面、不及时、不深入等问题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正深深地影响着政府的行政行为。实践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现代信息科技在行政监督方面的应用具有效率和效益两方面的明显优势。它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广泛应用,得以形成对行政行为的刚性约束,实现公开透明和标准化管理,有助于解决诸如制度不落实、权力运行"暗箱操作"、管理粗放和低效以及监督不全面、不及时、不深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行政省直管县改革日益成为我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种历史必然。实践表明,在推进行政省直管县改革的过程中,"传统官僚制"对其制约作用明显。从一定意义上说,行政区划改革特别是行政省直管县改革更多的是在结构层面对整个国家官僚制系统的一种优化,也是"传统官僚制"的一次自我救赎。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对"传统官僚制"进行理论剖析,以问题为导向,探求"传统官僚制"对行政省直管县改革的具体制约方面,以期达到破除"传统官僚制"的流弊,改造并超越为与后工业社会或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现代理性官僚制,祛除行政省直管县改革的理论障碍点,从而顺妥推进行政省直管县改革。  相似文献   

17.
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其"为政以德"的思想几乎贯穿整个封建时代,儒家的官德传统和廉政思想一直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儒家通过公私义利之辨强调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对官员提出道德要求,主张公重于私、"义以为上",倡导"以义统利"。官员的道德修养可以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官员清廉便能吏治清明,社会稳定。中国的传统行政伦理和官德规范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并没有完全失去它的进步作用,当代在进行廉政建设时仍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伦理道德,重提传统行政伦理和儒家传统官德规范在当代的合理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道德在政治和管理中的作用,也不乏对诚信的推崇和研究.西方对"诚信"的研究和应用也有悠远的历史,并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有颇为成功的实践,从各自发展历史看,中国传统的道德诚信与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诚信具有基本相同的内涵和要求,但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在具体的理解上,两者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并由此影响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员诚信行为表现特征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张书林 《桂海论丛》2011,27(4):75-79
从党内文化与行政文化、民众文化互动的视角来看,优良党风的基本内涵、内容体系、价值评判、基本维度、实质所在等构成其理论形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的原理在于我们党是执政党,其实质体现的是党内文化对行政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以优良的党风带民风"要借助于干部的表率作用发挥和对群众进行社会风尚教育的形式来达到,其实质体现的是党内文化带动民众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笃实践履的自觉性不强、对"亚腐文化"抵制不力、制度文化缺失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廉政责任教育,增强群众主体意识;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营造廉洁文化环境;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切实增强制度意识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