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多个实例出发,讨论了翻译中的汉化现象。汉化使译文易于接受,但同时竭力汉化也使译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产生误差,从文化的导入这个角度来看是不可取。一定量的外来语的进入可以丰富汉语的语汇。  相似文献   

2.
吴心 《黄埔》2009,(3):56-57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代印度,其创立者释迦牟尼与我国春秋时代的孔子是同时代人,百年后佛教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中国佛教女性研究的缘起和发展,并从佛教的女性观、佛教女性主体两个方面,对该领域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印度佛教的孝道观 印度佛教是十分重视供养父母的.主张要对父母“报恩”。《梵网戒经》说:“若佛子以慈悲心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是杀我父母。”认为供养父母不仅是一种人间行孝的实践,而且是一种佛教伦理的修行方法。《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将“不供养父母妻子.使父母妻子受饥寒及不教养子女的人”视为五种恶人之一。《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中提到,今日世人所遭到斩身断肢的报应,乃是因为过去“不信三尊,不孝父母”的结果。《父母恩难报经》认为,对于父母的恩德,即使子女“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也是不能报答的。  相似文献   

5.
黄向阳 《前沿》2010,(9):96-99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为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实现佛教的中国化,分别从义理、形式与政治三个方面来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即在义理上从格义走向自创,在形式上从纯粹的学术走向大众化的佛教,在政治上从不敬王者到以王法匡佛法,并最终形成完整的中国佛教。  相似文献   

6.
波莎婉 《今日民族》2011,(10):41-47
对印度神往已久。那是因为信仰佛教的国家与民族都把印度这一佛教的发祥地想得如梦如幻。笔者怀揣着好奇与期待,飞行了两个半小时到达印度的加尔各答,开始了探访传说中的“西天佛地”的梦幻之旅。  相似文献   

7.
佛教的“圆”观念,在中国古代文论“圆”范畴的建构与形成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作用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外来的印度佛教“圆”观与中国固有的“圆”观念相互融合,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圆”观念。然后是这一中国化了的佛教“圆”观念,又通过激活和强化中国人的“圆”观念的方式,以三种途径参与到中国古代文论“圆”范畴的建构中去。在经过文论家们的一番诗学化的改造和转化之后,佛教的“圆”范畴就转变为了审美的文论“圆”范畴了,“圆”也就因此而由一个普通的词,升华为一个文论的审美范畴了。  相似文献   

8.
晏雁 《理论月刊》2007,(1):145-149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两国的综合国力的未来走向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中最为重要的构成因素,本文的第一个部分从增加值、资本的形成以及经济结构三个方面比较了中国和印度的实力,并得出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明显超过印度的结论;第二个部分从投资、国际化、工业发展速度、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口与劳动力结构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和印度经济实力拉大的原因;第三个部分是对中国和印度经济实力发展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佛教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宗教,而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如文学、思想、艺术、建筑、天文、医药等.佛教自进入中国以来,译经最多的地方就是中原地区.由于佛经在中原地区的广泛流行,并且融合进入中原地区的本土文化之中,因此,它对中原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瑞军 《传承》2012,(6):70-71
印度佛教史籍由藏传佛教觉囊派学者多罗那他(又名庆喜藏)著于1608年,张建树译于1963年。以王朝的更迭和佛教著名大师的传承为线,记述自释迦牟尼去世后,直到印度波罗、斯那两王朝覆灭时,佛教在印度流传及盛衰演变情况。在叙述佛教在曲折发展过程中,多罗那他大师运用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因而佛教的神通也成了该书的一大亮点。试从印度佛教史绪事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神话故事例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胡适与佛教     
胡适是一个无神论者,他反对的是宗教迷信,对于宗教哲学和宗教信仰并不完全反对。他的容忍思想体现了科学主义信仰中的准宗教音调;他的新宗教观援自儒家"三不朽";"管取佛欢喜"体现了胡适对佛教奉献精神的吸收;胡适对佛教由神秘体悟到科学研究对佛教转型起到一定作用;他选择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研究佛教。  相似文献   

12.
试析突厥丧葬风俗汉化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化是突厥丧葬风俗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其兴起后的数百年中 ,突厥与中原地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先进的汉族文化对其长期的影响促使突厥 (特别是阿史那和阿史德两个核心部族 )在丧葬风俗的发展变化上走过一条汉化的轨迹。本文主要从时代的角度 ,以东西突厥相比较的方式 ,试图分析论证突厥丧葬风俗在中原汉族文化影响下逐步演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汉化软件指将外语版软件的某些非内核程序译成中文以方便国内用户使用。汉化软件开发无需经过原共享软件版权人同意 ,但汉化软件开发人不应将汉化软件置于个人网站或主页以免构成侵权。汉化软件是其开发人独立创作的智力成果 ,其版权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4.
伍琼华 《思想战线》2007,33(6):74-81
南传佛教壁画是东南亚佛教文化圈里重要的外显文化之一,也是对贝叶经中所载典籍、历史、文学故事等内容的一种艺术化的解读和教育传播方式。它在云南的本土化和民族化,使其长期以来影响着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意识形态,并成为民族历史、民族关系、民族传统工艺、民族生态观、民族伦理道德教育等内容的重要载体;又因其国际性地位,还肩负着文化交流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冲突中起着缓和乃至化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黄健 《今日广西》2008,(6):50-53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印度领土广阔,人口众多,服饰色彩斑斓,女性婀娜多姿,男性刚毅深沉。191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印度的早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新旧德里风格完全不同,泰姬陵的伊斯兰教色彩浓重。瓦拉纳西恒河沿岸是印度佛教胜地;印度电影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两亩地》、《流浪者》和《魂归故里》等电影是传世经典:印度有世界上最优秀的软件设计师;  相似文献   

16.
汉化软件指将外语版软件的某些非内核程序译成中文以方便国内用户使用.汉化软件开发无需经过原共享软件版权人同意,但汉化软件开发人不应将汉化软件置于个人网站或主页以免构成侵权.汉化软件是其开发人独立创作的智力成果,其版权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陆梅 《求索》2007,(11):77-79
今日的印度和中国不仅仅代表古老文明的复兴和国际力量的崛起,还因为中国和印度的未来与发展显示着两种社会体制的不同安排、两种治理方式和两种政府管理模式的优劣,因为两国的现行体制典型地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选择:印度推行的是西方式的民主政治体制。中国则选择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印度与中国何以会做出这种不同的选择?印度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的差异是彼此选择不同的一个根本的原因。印度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特征以及以拥有调和对立智慧的印度教传统文化使得印度的国情与西方式政治体制具有相亲之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凝聚力,也使得社会主义体制在中国具有其特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佛教在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入我国,经过长时期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冲突融合,逐渐转化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书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柯玉萍  刘军 《思想战线》2013,(Z1):224-226
关于古代中国及印度对于东南亚的影响是许多学者已经经讨论过的问题,如李谋等学者。本文欲就印度对马来亚①在文化方面的影响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印度文化对马来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但并非全盘接受,其中加入了许多马来人的创造;宗教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从结果来看,几乎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从传播过程来看,大多数情况下,是马来亚为解决自身危机或利益而选择其作为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也是需要加以介绍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分两次介绍。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因崇奉佛和阐扬佛的言教而得名。它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教。佛教于西汉末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前2年)或东汉初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传入中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