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浩然  卢丽刚 《前沿》2011,(7):182-186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延伸到文化领域,中华文化既面临全球化国际文化环境的挑战,又遭遇社会转型期,国内文化环境的变迁。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不仅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挑战与威胁,而且陷于内部国民文化认同危机的困境中。因此,在全球化文化环境这一外部结构无法规避的情势下,从国家内部的文化认同视角,探寻建构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社会化途径显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倪世雄  李世默 《传承》2012,(3):54-55
不管是核心价值观的维护,还是基本制度文化的发展,或者是文化具体表现形态的存继,都离不开全球化创造的时代语境。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后发国家的国情等,使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维护文化安全的过程中居于一个独特位置。它在文化继承与革新、引进与改造等方面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作为一个复杂、多维的过程,不会只是一个经济事实,它必然而且已经在政治与文化领域里展开。但不管在哪一个领域里,我们都能强烈感受到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影响及其支配作用。在文化领域里,美国更是一家独大,而这种局面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积极应对,确保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4.
揭晓 《前沿》2011,(16)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和灵魂,关系到民族、国家和政党的生死存亡。文化软实力在维护和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以文化软实力为立足点,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洪波 《思想战线》2007,33(3):104-109
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全球文化为全球资本主义商品化实践所主导成为现实,文化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力量深化导致的不平等。西方文化或美国文化的这种全球主导不可避免地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带来威胁。文化霸权的言论和市场价值观的普世原则使作为全球文化主导的西方文化客观地对其他文化造成现实威胁,而全球文化的同质化倾向又对本土文化造成心理上的威胁,东西方国家间强弱势文化差别给各国带来不同层次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6.
文化全球化中,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势文化作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政治资源加以运用.极力推行西方的政治民主和文化价值.使西方的制度模式和文化观念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这既对文化多样性产生挑战又对发展中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形成冲击。中国要想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必须突破单纯防御性的思维模式,积极参与国际机制修改与创建,发挥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认同感,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解文化安全问题不可能从文化内部解题,而必须从文化之外去寻求。文化一旦被国家所代言,那么其性质也就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交流和融合退居次要位置,维护国家利益成为其本质要求。这一变化将国家文化与一般文化区分开来,并为国家文化成为一个独立的范畴提供足够的依据,由此,国家文化成为一个自成体系的概念系统。国家文化安全的实质就是国家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传统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国家主流文化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 ,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加深。它不仅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政治面貌 ,还对各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 ,在某种意义上 ,也带来了世界各国 (包括发达国家 )对于自身文化生存的关注与焦虑。为了获得中国文化的安全 ,我们必须采取宽容的态度兼容其它文化 ,保持中国文化的特色 ,创生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文化安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化时代到来 ,文化安全愈来愈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全球化与文化安全问题存在的背景和我国文化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 ,并对高校如何加强文化安全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源  孙宇鹏 《中国发展》2010,10(3):50-55
随着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进程,资本扩展与全球市场渐渐摧毁了国家与文化的壁垒,使世界趋于扁平。这种趋势使中国与他国的文化得到了交融,而文化的交融也不可避免的给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风险与挑战。该文将其总结为四个方面:文化贸易逆差带来不良影响、文化帝国主义带来思想干扰、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下降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导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1.
杨世生  张育贤 《前沿》2010,(24):160-16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存亡。由于受经济实力的影响,各民族的文化出现了强势与弱势之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经济和科技实力,向全球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极大地威胁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及国家安全。如何在全球文化融合的大趋势下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从而维护我国的文化及国家安全,成为每一位爱国志士都必须认真思考并付诸于行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全球化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相比国内积极关注质量提升的硬实力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目前提升中国的文化力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13.
贾付强  王凤祥 《求索》2015,(3):14-18
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是当前世界各国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阵线,而国家软实力建设又是各国加强和巩固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占据指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面临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挑战以及非意识形态因素威胁的情况下,只有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才能彰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凝聚力,达到有效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孙慧阳 《求索》2008,(8):112-113
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软实力资源的大国,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影响又远远落后于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影响,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弘扬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使21世纪的中国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维护文化安全: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性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的观念反映,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认同、凝聚力的基础,是国家和民族生存的前提条件。只有基于共同信仰、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民族心理,国家的统一与安全才能得以实现和延续。因此,文化对国家稳定与国家安全的作用体现在:不仅为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提供合法性的理论解释及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而且通过其对社会成员的教化塑造,为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提供精神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文化安全不仅成为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观念中新的内容,而且成为国家安全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浪潮下,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逐渐成为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已经确立了文化霸权地位,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长期以来缺乏相应的影响力,在全球化语境中处于边缘位置.为此,我们要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文化自主创新与文化输出等战略,大幅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的影响与话语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而且致力于创建一个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新全球化.  相似文献   

17.
汪松明 《理论月刊》2003,(4):112-114
文化全球化是各种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平等地融通、交流而达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的普遍认同.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尤其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英语文化大有席卷全球之势,因而形成"文化霸权".这种态势引起非英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所以我们要从文化产业、文化法制建设、文化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加强了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得全球性风险系数加大.新的时代背景呼唤新的安全理念,为了有效地应对危机的挑战,国际社会成员间的合作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处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需要增强危机意识,在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的同时,尽快完善我国应对危机的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提高危机应对能力,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球化是指所有世界各民族融合成一个单一社会、全球社会的变化过程。全球化始于经济一体化 ,进而扩展到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西方文化的全球扩张影响了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安全。为此 ,西部民族文化自身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要积极探索在新的时期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多种形式 ;警惕全盘西化论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回潮 ,保证西部民族地区文化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中国文化必须找准自己在世界大格局中的定位。首先应当看到中国文化有巨大的生命活力 ,它绵延五千年不断发展演变。振兴中华 ,最重要的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焕发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中国文化要进行反思 ,确立新的文化取向。要重视民族文化的科学含量 ,在学习先进文化的同时 ,努力创新 ,在科学技术上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