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正式实施,标志着人大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监督法》对行使监督职权的基本原则、主要方式和运行程序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使人大的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罗平县人大常委会以贯彻《监督法》为契机,认真学习《监督法》,准确领会、把握好《监督法》的精神实质,切实贯彻实施好《监督法》,把对加强司法监督工作,增强司法监督实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牢抓实。  相似文献   

2.
兰海 《人大建设》2007,(1):48-48
随着《监督法》的正式颁布实施,如何深入学习贯彻执行《监督法》,已经成为当前地方人大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对《监督法》的研讨也在广大人大理论研究者中成为热点。其中,关于述职评议为什么没有列入《监督法》所引起的讨论尤为热烈。臧必飞同志在《〈监督法〉叫停述职评议》(下称臧文)中提出,《监督法》之所以没有规定述职评议,与我国对监督职能的划分有关。人大的监督对象是“一府两院”的整体工作,而不是每一个组成人员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3.
《监督法》对各级人大常委会履行财政经济监督职能,单列一章,从七个方面进行具体规定。贯彻落实好这些规定,是人大财经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要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熟悉财经监督的新内容。《监督法》对人大财经监督的内容、程序、方式作了全面和系统的规定,将部门  相似文献   

4.
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是监督法确定的一种基本的、主要的监督形式。为规范这种监督形式,监督法对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对象、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等一系列问题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要运用好这一监督形式,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必须按照监督法规定的程序,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总结了以往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经验,规定了人大常委会审查预算草案和监督预算执行的六项重点内容,明确了预算审查监督的原则、内容、形式和程序。现就如何贯彻落实《监督法》,切实加强对财政预算审查监督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王琼 《辽宁人大》2008,(9):12-12
行使司法监督权是人大内司委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扩大民主,实行司法公开,人民群众对司法监督的期望值很高,要求人大加大司法监督的愿望很强烈。人大内司委的司法监督,要严格按照《监督法》的精神和有关规定,从过去“个案监督”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改变与《监督法》精神不符的一些做法。按照《监督法》精神和有关规定开展司法监督。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正式实施,标志着人大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监督法》对行使监督职权的基本原则、主要方式和运行程序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使人大的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区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的街道人大工委,如何贯彻落实好《监督法》,切实加强街道人大工委的监督工作,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不断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期,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监督法规定和自身多年工作实践,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监督司法工作的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了监督范围,规定了任前询问、工作询问、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11种监督形式,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如,对依法由常委会任命的司法工作人员进行  相似文献   

9.
监督法既是实体法,更是程序法。监督法不仅规定了七种监督手段,而且还对于人大常委会如何开展监督、"一府两院"如何接受人大监督都作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但是,监督法没有规定违反程序性规定的后果或法律责任,对此,违反监督法规定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论。笔者认为,违反监督法规定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蒋松柏 《楚天主人》2009,(11):24-24
监督法既是实体法,更是程序法。监督法不仅规定了七种监督形式,而且还对人大常委会如何开展监督、"一府两院"如何接受人大监督都作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但是,监督法没有规定违反法律规定的后果或法律责任。对此,违反监督法规定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引起了社会  相似文献   

11.
谢文英 《人大建设》2006,(11):22-24
今年8月底刚刚颁布的《监督法》第9条规定,人大常委会可根据“人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确定专项工作报告议题。前不久,山西省人大常委会督办的一起错误判决,让我们看到了《监督法》的出台将会丰富人大开展监督工作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金石 《人大研究》2007,(10):28-30
《监督法》中有关人大常委会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权的设置,对检察机关和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使人大对检察机关的监督变成了一项经常性工作。一、《监督法》所规定的人大对检察机关的主要监  相似文献   

13.
耕夫 《人大建设》2010,(9):22-23
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是人大行使监督职权的重要方式。近年,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监督法》的规定,从规范程序着手,专门制定了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的办法,突出监督重点,强化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围绕三个重点,确定专项报告议题。  相似文献   

14.
监督法既是实体法,又是程序.法。它不仅规定了监督手段,还对人大常委会如何开展监督、“一府两院”如何接受监督作出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这对进一步规范人大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监督法没有明确规定法律责任的内容。违反监督法的规定.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各界存有争论。笔者试从三个方面对违反监督法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监督法既是实体法,更是程序法。监督法不仅规定了七种监督手段,而且还对于人大常委会如何开展监督、"一府两院"如何接受人大监督都作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对"一府两院"提交专项工作报告的"20天、10天、7天"时间规定。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监督法》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作出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其中对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职能,相对其他法律和实际做法,也有一些新规定。本文拟通过比较方式对这些新规定加以梳理,作为加强和改善有关监督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公开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这是监督法为切实提高监督实效所采取的新对策,,更是推进民主政治进程的重大制度创新,是监督工作内容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施好监督法的监督公开原则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亟需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本文试就德宏州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公开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直辖以来,特别是本届以来,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财政预算监督工作。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认真贯彻实施《监督法》、《预算法》、《重庆市实施监督法办法》、《重庆市市级预算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突出重点,加强调研,积极探索,不断推进预算监督工作,努力为市人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十七大精神和《监督法》的认真学习,使我们长春市朝阳区人大常委会对新时期监督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并结合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探索了一条以监督、支持、服务为内涵的和谐监督之路。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体现和谐监督原则《监督法》的颁布实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有法可依。为使《监督法》与实际工作更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0.
冯乐 《人大建设》2009,(2):40-41
公开原则及其操作 《监督法》第7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