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的劳动力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目前东北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为着眼点,从资源差异、产业差异和人口数量、分布、劳动力差异三个方面论述了对劳动力国际迁移的要求。阐述了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具体分析了苏联远东、日本、南朝鲜、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余缺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北亚区域内劳动力资源合理使用的设想。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四种东北亚区域内劳动力迁移的基本模式,即日本的“输入与海外雇用相结合”模式;苏联的“多层次,大批量输入”模式;南朝鲜的“输出与输入相结合”模式;中国的“多输出,少输入”模式。并从劳动力资源预测、技能培训、管理、研究机构四个方面提出了劳动力资源计划与管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东北三省与浙江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值得进行经济学比较的区域。东北三省的“资源力”远远大于浙江省,但是其“经济力”却大大小于浙江省。造成东北三省资源经济力系数严重偏小的原因是市场化程度低下,因此,东北三省应当学习、借鉴浙江省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提高市场化程度来谋求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东北三省和浙江省有关部门能够在具体政策措施上互相协调,就可以推动两个区域的共同发展,从而使不同区域的经济力函数都达致增长的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产业地理集中度等统计模型,以1998年到2008年的数据为基础,对东北三省与江浙沪制造业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东北三省制造业的发展程度明显低于江浙沪的制造业发展层级,规模优势仍然集中在传统重化工业上,依靠能源、资源的优势发展了自己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尽管发展程度落后于江浙沪等省市,但从数据的分析中也看出,东北三省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资源的生产与深加工方面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产业优势,特别是在新型制造业领域也逐渐赢得一定的发展空间,为今后东北三省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换代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中国东北三省,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及日本海沿岸地区)的经济合作构想始于80年代中期。关于该构想的框架,较普遍的看法是:日本、南朝鲜的资金、技术、管理及销售渠道,中国、朝鲜的劳动力、市场,俄罗斯的资源、科技人才,三者结合,互助互利,结成合理的经贸分工体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东北亚经济圈”。1990年7月在中国长春举行了“东北亚经济开发合作国际讨论会”;1991年3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图们江下游地区的开发列入其工作范围,同年10月,该署在平壤召开协商会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中国东北三省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地理、资源、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三省的各自特点,提出了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即:黑龙江省以俄罗斯为重点,“北开南联”;吉林省以图们江开发为重点,“开边通海”;辽宁省以黄渤海为重点,“外向牵动”。  相似文献   

6.
在九五计划期间,我国东北三省制定了适合本省省情的、面向21世纪的经济开发计划。其中,辽宁省制定了“辽东半岛开发和港湾开发计划”,吉林省制定了“资源、农业和图们江开发计划”,黑龙江省制定了“边境贸易和三江平原综合开发计划”。这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东北三省的经济起飞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与劳动力资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一直深陷人口危机之中。人口和劳动力资源潜力受到严重破坏。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劳动力匮乏问题凸显,对远东地区乃至整个俄罗斯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现实威胁。人口问题亟待解决,俄中央和地方政府正采取措施,其中包括吸引移民和利用外国劳动力,补充人口和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8.
在环黄渤海地区,各国在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及市场容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该地区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资源互补、资金互补、劳动力互补、科技水平互补关系,提高该地区的经济合作效益;通过产业结构互补,为产业合作提供前提条件,通过市场互补,发展环黄渤海区域市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不景气,直接影响到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而我省农业发达,并且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加强我省与俄远东地区农业合作是两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俄经贸合作形势大好,这为东北三省振兴老工业基地提供了新机遇。但是,近年来东北三省对俄经贸合作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对俄经贸合作登上新台阶,达到较高水平,必须对其意义有新的认识,开拓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越南把自然资源、资金、人力资源视为国家发展的最基本的内在动力。越南拥有七千多万人口,又是一个人口结构年轻的国家,其劳动力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一、越南人力资源现状越南全国拥有3590万劳动力,其中16—34岁的年轻人占66%,劳动力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约为124万人。在越南成年人中识字率达88%,男性人口上学时间平均为5年,民智水平在东南亚地区属中等水平。越南劳动力资源虽然很丰富,但只使用了其潜力的50%。城市失业率1997年为6.01%,在一些城市高达7—8%。在农村有27.65%的劳动力没有事…  相似文献   

12.
在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型中,劳动力资源必须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再配置.劳动力再配置的路径在宏观上表现为整体就业和工资相对GDP变动做出调整,在中观上表现为在不同所有制之间和不同行业部门之间进行的结构性再配置,在微观上表现为企业层面上的就业创造和就业缩减.由于在转型初始条件、劳动力市场制度以及约束老企业鼓励新企业的政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CEE和CIS国家转型期间的劳动力资源再配置呈现出不同的路径,并且在总体上CIS再配置的进程都落后于CEE国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利用马奎斯特(DEA-Malmquist)指数计算得到我国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对比分析东北三省与全国各省的计算情况,发现2003~2007年我国东北振兴政策实践未达到理想效果,提出东北振兴政策的一个重点指向就是对技术研发与创新、资源节约和生产要素高效利用进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振兴东北战略的背景下,近几年东北三省的经济、社会及对外贸易均取得了重大发展。中日政治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为东北三省与日本的经贸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日本是东北地区外贸的主要市场,但东北三省对日贸易发展以及日本与东北地区的投资贸易程度都很不均衡。为更好地推进东北内陆地区和日本经贸合作的发展,应当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有效宣传中国国内市场的魅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业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直接源于工业化,政府干预起助推作用,最终导致农业的衰退;美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发展、工业化、集中式的城市化互为推动;韩国外向型经济政策、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结构、空间集中的城市发展战略、发达的教育使其成功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印度落后的农业、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滞后的农村教育造就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迟缓;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于工业化,转移过程中,农民职业转移与身份改变、地域迁移相分离,分散式的小城镇是转移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而生产的非一体化使不同国家的产业专注于具有竞争力的战略环节,在全球价值链演化中组织生产.我国地方产业集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本,越来越多的外来企业纷纷转入中国内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当地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17.
中俄林业合作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俄林业合作符合国际贸易中的资源禀赋理论。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但劳动力缺乏、资金不足 ;中国因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形成过剩的林业工人和闲置的采运机械设备。两国进行林业合作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也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越南是一个农业国,全国农业可耕面积11,500,000公顷,其中种植面积为9,521,00公顷,牧草面积为1,452,000公顷。养鱼面积为527,000公顷,经过越南北方25年的合作化运动和南方的10年社会主义改造,至今已组织了16,000个农业合作社,37万个生产小组,500个国营农场,建立了35所农业研究院和农业大学;全国农业劳动力近2,100万,占社会总劳动力90.8%;越南土地肥沃,资源丰富,90%的人口居住农村,但长期生产的“粮食、食品仍不能满足人民起码的要求”,每年不得不进口几十万吨粮食以弥补不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  相似文献   

19.
<正> 由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省科委和美国东西方中心联合举办的“东北亚劳动力资源开发和移动问题”国际研讨会干1993年7月24日在长春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学者20余人。  相似文献   

20.
外国劳动力是21世纪初俄远东联邦区劳动力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东北亚国家的劳动力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以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力为主;外国劳动力分布不均衡。俄远东联邦区引进外国劳动力市场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