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笔者认为,对待年轻干部,应多一些宽容,少一些非议;看待年轻干部,多用“望远镜”,少用“放大镜”。用“放大镜”看待年轻干部,极其容易产生“逢提必疑”现象。清华毕业生焦三牛被提拔重用,一如既往地引起舆论“口诛笔伐”。客观也说,当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总体匕邑公平公正、健球洧序的。毕竟,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关系到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2.
刘志华 《党课》2013,(4):57-58
随着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从“29岁市长”周森锋到“23岁副县级干部”焦三牛,再到新近的24岁南京团市委副书记石磊,近年来各地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可谓硕果累累、成效显著、导向明显。在欣喜看到年轻干部选用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笔者以为,就当前年轻干部的选拔工作整体而言,仍需谨防以下“四种危险”:  相似文献   

3.
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不仅需要组织的关心、关怀与关注,更需要年轻干部自身的自重、自警、自省与自励。古人言:“政者,正也。”年轻干部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中,必须保持一身正气而力戒一身“政气”。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全面提高年轻干部队伍素质,培养造就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11月11日,辽宁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辽宁省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211”工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从今年起到2018年5年时间,我省将实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211”工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射洪县紧紧抓住“选、育、用、管”四大环节,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培养接力工程”,不断推进年轻干部储备、培养、选任工作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坚持每年公开招考2次年轻公务员和1次选调生,并通过“统筹+定向”的方式公选年轻科级领导干部。建立年轻干部常态化挑选机制,  相似文献   

6.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我党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年轻化”本是干部选拔使用题中应有之义。但时至今日,我们还经常在有关文件报告中看到这样的表述:“要大胆选拔使用年轻干部”。在“使用年轻干部”之前冠之“大胆”,看似在选人用人方面很有魄力和勇气,但也暴露出长期以来在年轻干部选拔使用上相对落后保守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泰安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干部工作,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对年轻干部的选拔方式、任用渠道和培养管理等进行了积极探索。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一、改革选拔方式.创新选人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扩大范围,改进方法,集中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对班子建设特殊需要、表现特别突出的年轻干部,敢于打破常规,破格提拔。  相似文献   

8.
朱理国 《支部生活》2004,(12):26-26
不久前,富源县下派了96名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这些年轻干部静下心来、沉下身来,努力过好“四关”,真正和农民同吃一锅饭,同于一样活;认真当好“六员”,力求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全县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工作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培养和选拔大批能够担当跨世纪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是一项战略任务,必须抓紧抓好”。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它对党和国家的命运及前途关系重大,意义深远。一、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基本原则“德才兼备”是我们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用人标准,二者必须兼顾,缺一不可。所谓“德”,就是要求年轻干部必须“讲政治”,就是看其是否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看其是否有识别善与恶、是与非、…  相似文献   

10.
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听到一些“经验丰富”的“过来人”,告诫自己身边的年轻干部.不要“锋芒大露”,“言外之意是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于是,在“过来人”的言传身教下,一些原本“锋芒毕露”的年轻干部.开始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没了年轻人固有的勇气、锐气和朝气,甚至个别人连才气也显现不出来了。笔者认为,作为年轻干部.除了要有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品质外,还要敢于露“锋芒”。 一是要敢于露正气。年轻干部要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不能有“过洁世同嫌”的顾虑。在工作中,要敢于坚持公平、公正、公…  相似文献   

11.
年轻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以后,面临着比普通人更多的种种诱惑。年轻干部要有效地实现其领导功能,必须经受住种种严峻的考验。一是吹捧的袭击。年轻干部自身优势明显,前途光明,在人们眼中是未来的“明星”,难免耳中灌满赞誉之声。从并无恶意的戴高帽子到另有所图的阿谀奉承,使人得意忘形,在飘飘然中极易自己削弱自己,自己欺骗自己,自己毁掉自己。“好谀”是许多人的通病,一些年轻干部长期生活于顺境中,更易产生爱夸奖不爱批评的“好谈”心理,喜欢别人给他抬轿子、吹捧。因为“好谈”,一些年轻干部势必被巧言令色、趋炎附势、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19岁副乡长、80后美女县长、90后副局长等年轻干部话题频现网端,引起广泛热议,质疑声一片。如果说对一名年轻干部的破格提拔有不同声音,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年轻干部“逢提必疑”几成定律,“破格提拔”更是被打上了“暗箱操作”的标签时,那就不得不让我们深刻反思了。破格提拔干部要全面正确看待。我们党历来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现阶段党的事业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也需要一大批年纪轻能力强闯劲足的干部,因此对于符合培养条件的、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看准了,大胆培养使用,以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云山同志在全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座谈会上提到:“实践是培养干部的有效途径,要强化实践导向,坚持必要台阶、递进式历练,让年轻干部多‘墩墩苗’。” “墩苗”是我国农民创造出来的一种巧妙的苗期管理措施,其作用在于“锻炼”幼苗,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后期抗逆、抗倒伏能力。正如庄稼不墩苗,难有好收成一样,年轻干部的“墩苗”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桂东县立足县情,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坚持凭德才、凭政绩、凭群众公认,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其做法是:一、不拘一格选人才。为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破格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县委下发了《桂东县关于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通知》,并成立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分管政工的同志具体抓的工作网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是破“年龄格”。对基本素质好、敢作敢为的年轻干部,敢于起用,放心使用。二是破“专业格”。一方面敢于跨专业、跨行业选拔复合型年轻干部,另一方面摒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脱颖而出的年轻干部,大多是从家庭到学校再进机关的“三门干部”,在顺境中成长,在坦途上前进。由于缺乏艰苦环境的考验和困难挫折的历炼,时常表现出挫折感重、耐受力弱等特点。对有的年轻干部而言,挫折成了前进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一定程度地迟滞了个人的成长进程。因此,加强挫折教育,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对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文想就如何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和年轻干部淡谈心。  相似文献   

16.
孙桂兰  赫岩 《新长征》2007,(11):35-35
近年来,东辽县不断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多措并举为年轻干部成长开辟“快车道”。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高校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大众化办学的需要,在年轻干部培养上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和“求全责备”的观念,不拘一格地培养年轻干部,使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走上了高校的领导岗位。一方面,我们看到高校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智能结构由此发生了明显的改善,既防止了领导班子的同步老化,又保证正常交替,保持领导的连续性。年轻干部工作热情高,有朝气、有活力,懂技术、懂专业,思维敏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较好地促进了高校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但是,另一方面,近十年来高校违法违纪现象在数量上、程度上和范围上呈现上升、扩大的趋势,其中高校年轻干部的违纪事件也屡见报端,造成的社会影响十分恶劣。这种情况反映了高校的年轻干部虽然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技术和知识水平,基本具备“三化”,即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但是其“革命化”的发展程度,却很不平衡,存在着被淡化、虚化的趋势。可见,年轻干部的“革命化”教育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谈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时机问题卢书生,张国荣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是全党“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当前,如何适时地把一批素质好、能力强、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选任到领...  相似文献   

19.
为切实抓好重点企业发展,拓宽年轻干部视野、增强经济工作本领,最近,迪庆州委选派16名年轻干部到企业挂职,这是该州选派的第二批“挂企干部”。这批“挂企干部”,是在自愿报名、党委(党组)推荐、组织考察的基础上选派的。州委将根据《迪庆州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管理暂行办法》对选派干部进行跟踪考察了解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党建文汇》2002,(19):13-13
成都市委组织部研究室陈晋川、蒲松林撰稿提出,要教育好年轻干部重“接班”轻“接官”。目前,党的干部队伍处于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要做好这个新老交替工作,培养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各级领导层.需要充实大批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年轻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