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春华 《先锋队》2011,(16):60-61
所谓"腐败亚文化",是从社会学中"亚文化"这一概念衍生出来的,特指腐败群体乃至社会人员,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判断和认知。这种判断和认知是反主流的,也即是,此种"文化"是与主流的廉政文化相背离的,它奉行"潜  相似文献   

2.
腐败亚文化是由社会学中亚文化这一概念衍生出来的,特指腐败群体乃至全社会,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反主流的判断、认知等。这种文化是与主流的廉政文化相背离的,它倡导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价值观念,奉行"潜规则",违背"显规则"。腐败亚文化的表现是人们习惯于请客送礼,把办事送钱送礼奉为行为准则,认为民求官办事,送钱理所应  相似文献   

3.
郭蕊 《世纪桥》2013,(11):27-28
腐败亚文化,是与作为主流文化的廉政文化相对而言的文化概念,是一种对待腐败问题和腐败现象畸形的、扭曲的判断及认知,是对主流廉政文化的反动及背离,是一种建立在极端利己主义基础上的官场文化思想。具有历史悠久,以利己主义为核心,以特权思想为重要标识,以享乐主义为重要表现的特征。其形成的历史原因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官本位意识的影响,保守且宽容的文化性格影响,市场机制的价值导向及影响等。  相似文献   

4.
曹林 《廉政瞭望》2013,(21):51-51
腐败在我们的语境里其实是一个很“宽容”的词,似乎只有“把不该拿的钱往自己腰包里捞”,才叫腐败。其实严格来说,不仅权钱交易是一种腐败,任何背离了民本的权力承诺、“权不为民所用”的行为,都是权力的腐败。  相似文献   

5.
人的认知是文化传播及其效果实现的主体性基础。在完整的亚文化传播链中,主体认知会以动因、媒介、情境等多重身份共同作用于亚文化传播的全流程,从而为认知操控提供了可能。算法社会中,亚文化传播认知操控主要依托认知符号操控、认知想象与情感操控、认知知觉判断和解释操控、认知底色及认知记忆操控等形式实现对人的认知植入与改造,这四者从工具逻辑逐渐向人的感性与理性逻辑延伸,最终基于时空逻辑回答了认知操控的持续性这一关键问题,既具有贯穿始终的内在统一性,又保持着层层递进的秩序性。这种认知操控既破坏了人的认知原有的稳定性和独立性,从而加剧人的认知异化,导致社会关系紊乱;又会催生文化传播的虚假繁荣,煽惑算法内卷;还不免造成主流价值权威失落,污染媒介生态。为有效应对亚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认知操控困局,必须开展独立且联合的社会认知动员,创造科学的公共认知环境;加强算法证伪和违法惩治,消除其对认知操控的助推功能;构建面向多元主体的主流价值“认知低保”机制,防范亚文化泛滥。  相似文献   

6.
吴春岩 《世纪桥》2008,(3):39-40
“高薪养廉”并未从人的内在道德体系中遏止了腐败,反而陷入了越“养”越“腐”的怪圈。只有从内在的道德体系中,提升官员的道德认知、坚定官员的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才是从根本上陷“腐败”于绝境。为此,我们应该从社会道德氛围及官员的伦理道德培训两个方去面着力重构官员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7.
以阶级为底片,用人民做镜头,把焦点聚向腐败,用决心和智慧按下快门去为腐败拍一张“全家照”。面对这张相片,我们感受到的是腐败的狂妄、嚣张和可悲。   在腐败大家族中,没有约束的权 力使腐败家庭“蓬荜生辉、异彩纷呈”,并呈现出“勃勃生机”。权力是腐败家庭实施腐败的工具。贪官是腐败家族的主体,整个家族都由他操作运行。如果说失去制约的权力为腐败家庭作了“保护伞”,那么贪官就是撑“伞”者。在这把“伞”底下,官官相护,官匪勾结。缘于此,腐败才顽固至极,“生机”无限。金钱是腐败家族中最活跃的成员,敛财是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8.
通常人们一谈到腐败,就会联想到大案要案,殊不知大案是由小案件发展而来的。腐败有两类:发生在官场的“大腐败”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腐败”。有人提出“小腐败”问题,并将那些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称之为“小腐败”或“身边腐败”,认为“小腐败”也是腐败,是权力者通过对权力的操作谋取利益,是一个“与民争利”的“权势群体”。什么是“与民争利”?就是在“利”的问题上“小打小捞”。  相似文献   

9.
“亚腐败”文化是党内存在的一种严重的异化现象,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腐蚀剂.“亚腐败”文化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根本对立的,完全背离党的群众路线,影响党群关系和谐,是当前践行群众路线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必须坚决反对.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消除“亚腐败”文化对践行群众路线的影响,就要从“亚腐败”文化自身特点入手,以零容忍的态度对“亚腐败”文化进行标本兼治、统筹兼顾的治理,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践行新时期群众路线提供良好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执政亚文化是与党的执政理念方略机制等不相适应甚至相背离的思想、观念、态度、潜规则、情感、评价等心理倾向、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执政亚文化主要包括执政思想亚文化、执政制度亚文化、执政组织亚文化和执政行为亚文化。执政亚文化由于其主体执掌着公共权力,实施执政行为,直接涉及到公共利益,尽管它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但它的影响有别于一般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1,(24):45-46
随着我国惩治腐败力度的加大,领导干部“闯红灯”显著减少。但值得警惕的是,“亚腐败”却有蔓延之势。所谓亚腐败,是指在权力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像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家中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机敛财,就是一个“亚腐败”的表现。亚腐败的危害并不亚于腐败,可以发生质变直达腐败。  相似文献   

12.
腐败的根本是权力的腐败。权力腐败,指的是执掌权力的人背离公共权力的性质和原则,滥用公共权力,把公共权力私有化、商品化,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损害公众和国家利  相似文献   

13.
夏昕 《新湘评论》2004,(5):36-38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腐败掮客”这个词是不存在的.然而在现实中,“腐败掮客”已从一个新词语蔓延成了一种可怕的社会现象。无论我们将这群活跃在腐败中的“中间人”称做“腐败掮客”,还是叫做“腐败托儿”,抑或“官场媒婆”、“腐败二传手”什么的,他们存在的事实是不争的,而其危害更  相似文献   

14.
‘微腐败’主要是指以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乱用公权力从事违法违纪的行为。人们常说:“大老虎太远,而苍蝇直接扑面。”这突出反映了基层“微腐败”的危害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部门查处了许多‘‘大老虎”,也揪出了一些“小官巨腐”。虽然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基层党员干部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依然呈现易发多发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15.
权力腐败是各国政治生活中的“毒瘤”,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突出表现为腐败案件居高不下、“窝案”不断等。对此学术界提出了许多防范和遏制腐败的观点,这些观点各有其独到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防治腐败的关键在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6.
王春 《廉政瞭望》2013,(19):24-25
“三个公章顶不上一个老乡”、“一起扛过枪、同过窗的人关系最牢靠”.这不仅仅是传说,而是现实中利益同盟关系的延伸。腐败同盟军不再是单一的血亲关系,老乡、同学、战友、老同事等亦不断“上榜”。尽管中国已经有了不少遏制腐败同盟的制度性安排.然而,面对愈演愈烈的同盟腐败态势,这毋庸置疑地预示着破解之路“其修远兮”。那么,“腐败同盟”的克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亚腐败”,有人称之为“小腐败”,症状并不那么显著、突出,发现、诊断起来很困难,有的能够不治而愈,有的也可能转成重症甚至不治之症。国际监察专员学会主席艾尔伍德认为,“亚腐败”是指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茆永茂 《党风建设》2002,(12):18-19
腐败“托儿”是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权力寻租行为的“中间人”,他们穿梭于腐败交易的双方之间,为其牵线搭桥,帮其完成肮脏交易。虽然腐败的根子在贪官污吏自身,少数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是其自身贪婪所致,但是,腐败“托儿”在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中确实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建设》2011,(5):63-63
《学习时报》目前刊登张铁的文章指出,腐败行为本身,大多直接损害到群众的利益。受贿一类的腐败行为,背后往往有“权钱交易”,而交易成本,必然不会是交易者埋单。于是,有了偷工减料的“楼倒倒”、“桥歪歪”,有了监管失察的“毒奶粉”、“地沟油”,有了屡禁不止的“择校费”、“赞助费”。而贪污渎职一类的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20.
腐败的资格     
鄢烈山 《唯实》2007,(8):189-189
腐败是可耻的吗?当然。再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官员,哪个敢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腐败?不算上世纪80年代初的反“不正之风”,大张旗鼓地“反腐败”,迄今也反了20多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