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井冈山苍松翠竹簇拥着鲜红的党旗,罗霄山脉的政权正在分田分地……两周的学习时间一晃而过,我仿佛还沉浸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毛红军与人  相似文献   

2.
1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这里群山连绵.巍峨多姿.林海无际,翠竹葱茏。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自然之美与精神之美的相互辉映间.处处都有当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一处处革命文物.一处处故居旧址,都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不凡历程……  相似文献   

3.
初夏时节,巍巍五百里井冈山,竹海莽莽,杜鹃怒放。 汽车飞驰在去往井冈山的路上,那首“井冈山上太阳红”的激昂旋律一直在耳边萦绕,令人激动,产生无限神往。我禁不住想.这个“中国革命的摇篮”,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党史文苑》2007,(2):F0003-F0003
学科建设是提高办学水平、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基础,是培养优秀教师队全的重要工程。加大学院学科建设国文雅。是学院实施“特色立院、创新兴院”战略,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5.
陈琦 《学习月刊》2010,(16):15-16
“素质”.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C.麦克利兰fDavidC.Meelellandl于1973年所写的文章《Testingcompetenceratherthanintelligenee》中,他认为传统的性向测验和知识测验并不能预测候选人在未来工作中的表现:人的工作绩效是由一些更根本、更潜在的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能够更好地预测人在特定岗位上的工作绩效.这些“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就是“素质”。  相似文献   

6.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曾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为千百万人所咏诵。这是毛泽东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写下的不朽名篇。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1928年11月,毛泽东在给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中特意指出:“边界各县还有一件特别的事,就是土客籍的界限……我们的区域内,宁冈、遂川、酃县、茶陵,都有土客籍问题,而以宁冈的问题为最严重。”  相似文献   

8.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这些耳熟能详的革命歌谣,当年曾飘荡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城乡山水之间,激励着红军将士和工农群众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保卫苏维埃革命政权、创造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生活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9.
在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我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参加了在井冈山干部学院举办的第九期全国老干部局长轮训班的培训学习。通过听取“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概述及几个重大问题”的讲座,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毛泽东在茨坪、茅坪、大井的旧居,以及黄洋界哨口、小井红军医院和红军烈士墓、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一苏大”旧址、瑞金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群等,耳濡目染,自己受到深刻教育,心灵上得到洗礼,思想上受到震撼,工作上是一次充电、加油!八天培训,感触颇深,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0.
千里寻故地 1965年5月中旬,毛泽东在长沙结束会见前来请求中国援越抗美的越南胡志明主席的外事活动后,对胡志明说:“我要驱车千里,带上我的竹拐杖.重访井冈山.看望老区人民。”胡志明当时也带着一根精致的高级木拐杖,提出与毛泽东交换。毛泽东说:“不换,你的太漂亮了。我还是用我的‘讨饭棍’好。”  相似文献   

11.
“今天,大坝枢纽工程已建至348米高程,离最后目标356.8米已不足10米。站在大坝上,望着万顷碧波的水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永才兄弟。掐指算来,他离开我们已一年有余了。但在我的心目中,他仿佛从来都没有离开,仍一路小跑,奔波在工地上、隧道里、大坝上……也许,他的魂魄已经依附于这万顷碧波,时刻注视着我们,让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相似文献   

12.
在井冈山建设一所新型干部学院,是为了用井冈山精神教育和武装广大干部,激发广大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热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把井冈山精神贯穿到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和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广大学员和教职工思想和行动的各个方面,这既是一个事关学院办学功能定位、干部教育培训创新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如何把学院建设好的现实问题,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13.
在井冈山建设一所新型干部学院,是为了用井冈山精神教育和武装广大干部,激发广大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热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把井冈山精神贯穿到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和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广大学员和教职工思想和行动的各个方面,这既是一个事关学院办学功能定位、干部教育培训创新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如何把学院建设好的现实问题,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不仅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而且开创了我党干部教育的先河,为红军和地方武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政骨干,为我党、我军干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习和借鉴这些宝贵经验,对推进新形势下干部教育的改革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不仅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而且开创了我党干部教育的先河,为红军和地方武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政骨干,为我党、我军干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习和借鉴这些宝贵经验,对推进新形势下干部教育的改革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感受井冈山     
吕睿 《奋斗》2006,(9):9-11
很多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但并不等于它们不存在,相反地.每当你几乎要把它们遗忘时,它们会在适当的时机显示出自己的位置.而且是以极其巨大的力量。这样的东西很多,譬如幸福。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把井冈山当成一个纯粹的旅游胜地的。可是后来在旅途中我看到的和听到的。甚至亲手触摸到的一些东西.让我的心灵感受到了一种始料未及的震撼.而更重要的是.它们让我意识到了活在今天的自己原来是多么幸福。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都属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体系内容,两者都形成和发展于当时特定的革命环境。从井冈山精神到延安精神的产生,它们产生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科学内涵、历史作用、时代价值都存在延续性,由此可分析出两者“源”与“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他从来没有对父亲说过一句“我爱你”,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敬献着孝心。虽然父亲已经去世半年多,但熊志刚还常常想起父亲跟他说过的那些话,还沉浸在悲痛和自责中:“他就那么无声无息地走了,连他最疼爱的儿子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此孝未尽啊!”  相似文献   

19.
穆修 《世纪风采》2007,(12):42-42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一曲悲壮激越而又情意绵绵的井冈山红歌飘出车窗,在盘绕攀升的山间公路上回荡,使金秋十月的井冈山叠翠竹海更加秀丽迷人。这优美的旋律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魅力触发起我对故乡这块红色热土的眷恋和尊敬,深深地勾起了我对80年前发生在此地那段开天辟地的壮举的回顾。  相似文献   

20.
张彦梅  黄莹 《奋斗》2007,(10):18-20
井冈山,一座以名状形的山。它的中心区多是四面环山,中间一块小盆地,地形好似一口深井。站在小盆地举目四望,流水好像都没有出口,所以人们就称其为“井冈山”。井冈山的核心地区遂有大井、小井、上井、中井和下井等五个相对独立的小盆地。井冈山,是座以名传神的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