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裁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企业按照市场规律 ,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 ,有权自主用人 ,以增强企业活力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 ,作为劳动者又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劳动就业权 ,企业的用人自主权与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 ,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 ,是矛盾的统一体。企业裁员制度应兼顾企业的用人自主权与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 ,在劳动者与企业相比较 ,仍处于弱势的情形下 ,更应侧重劳动者利益的保护 ,而且必须从法律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邓新龙 《政法学刊》2013,30(1):47-51
劳动力派遣就是一种新型用工关系,劳动力派遣涉及到派遣机构与劳动者之间的特殊劳动关系,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企业、事业单位违规使用劳务派遣工,逃避劳动合同责任,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力派遣中劳动者权益如何保护,劳动力派遣关系如何进行法律规制,是促进我国劳动力派遣制度完善并切实保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离退休人员就业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离退休人员成为劳动力市场一支主要力量。但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现行法律制度只是针对初次就业的劳动者,缺乏保护离退休人员就业权的相关法律规定,使离退休人员就业权受到侵害。因此,我国应构建保护离退休人员就业权的法律制度,使其在公正平等的前提下参与就业竞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是我国劳动法律并未对劳动力的所有人"劳动者"给出明确的定义。劳动者含义和劳动关系的建立与劳动合同生效时间之间关系的模糊不清,不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李喜燕 《河北法学》2012,30(11):113-119
劳资利益的公平分配需要劳资双方相互制衡.劳动力的不可独立性、不可存储性、个体弱势性等特征,使其在与资方谈判中存在先天的弱势性,需要国家给予倾斜性制度保障.但当前我国存在现有制度难以保障劳动者生存需求的矛盾、劳方与资方抗衡的组织需求矛盾、集体谈判制衡性权利缺失矛盾等法律困境.因此,我国需要从劳方生存保障制度之补足、保障劳动者组织的独立性、赋予劳动者组织的制衡性权利等方面给劳方提供倾斜性制度保护,方能实现企业利益中劳资利益分配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6.
易玉  胡忠君 《行政与法》2006,23(11):95-97
劳动法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劳动关系中的主、客体理论,即劳动者理论和劳动力理论必须更新。首先,必须正确区分社会学意义上的劳动者和法学意义上的劳动者,合理限定劳动关系主体的范围;其次,必须承认劳动力的商品性,确立它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客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问题】作为非移民国家,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通过"边门"渠道接收非熟练技能外籍劳动者。虽然政府在设置这些渠道时强调保护劳动者的权利,但伴随外籍劳动者规模的扩大,其权益问题却日渐凸显。如何解释这种政策偏差的形成?【方法】论文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日本外籍劳动者政策的言辞、输出和结果进行区分和对照,界定政策偏差;并以日系人劳动者和中国技能实习生为个案研究对象,从移民体制和劳动力市场两个维度研究政策执行的社会嵌入导致政策偏差的机制。【发现】日本政府在设置"边门"渠道的同时主要依托商业化的力量管理非熟练技能外籍劳动者的跨国流动,这些劳动者进入日本后成为日渐弹性化的劳动力市场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政策执行的这两方面社会嵌入推动了非熟练技能外籍劳动者数量的增加,但却导致这些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受到限制,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地位也很难得到提升。【结论】论文从理论上指出全球化时代发达国家劳工移民政策面临劳工跨国流动的"商品化"和劳动力市场弹性化的结构性限制。论文也指出了日本政府在改革外籍劳动者管理体制的同时,加强对劳动力市场规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解读一:司法解释充分注重劳动者与劳动关系的利益平衡,确保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中,过分扩大劳动者权益保护,加大企业责任,就会使企业用人自主权受到束缚,最终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如果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到位,对企业责任要求过少,就会影响劳动力供给,不利于高素质的健康的职工队伍的形成,最终企业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因此,在制定《解释(四)》  相似文献   

9.
劳动权的权利属性及其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权是劳动法上的劳动者享有的与资;手平等自由地订立劳动契约,通过让渡自身的劳动力使用权以获取工资报酬的权利,它包括劳动者的就业择业权、劳动力市场交易权、劳动契约缔结权等。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契约过程中,劳动对于劳动者而言,已不再是一种权利,而是按照劳动契约要求必须履行的约定义务。劳动者在向资方提供劳动给付的过程中,作为合同当事人享有获得工资报酬的契约权利,作为劳动者则享有人格尊严权、人身安全与健康权、休息权、财产权、社会保障权、结社权等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0.
各国解雇保护制度上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反映了对雇主解雇权不同水平的限制。当前我国劳动合同短期化日益突出,劳动力市场的失衡加剧,如何对劳动者进行解雇保护成为当前争论的重点。本文指出各国劳动合同立法中的解雇保护制度是基于雇员处于弱势地位,应当通过严格限制解雇权来实现对雇员的保护,这种立法上的保护包括了相应的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11.
《江淮法治》2011,(14):56-56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的用工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雇佣和劳动力使用相分离,派遣劳动者不与要派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关系,而是与派遣机构存在劳动关系。正因为如此,很多劳动者感到扑朔迷离。觉得“劳动派遣”像雾像雨又像风。劳动者的权益往往在这些迷离中被侵害。  相似文献   

12.
杨文杰 《政法学刊》2010,27(4):16-22
劳动者的生命能力丧失,其劳动能力必然丧失,而劳动能力是劳动者的财产,当劳动能力投入到劳动之中后,就会创造价值,劳动者以工资形式从其创造的价值中,分配到相当于劳动力成本部分的价值。这种价值为劳动者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外,另外部分用于扶养家庭成员,或有剩余时以遗产的形式归继承人依法继承。当劳动者的生命被非法剥夺时,其利益关系人从劳动者可以获得利益的期望就会落空,因此,其就享有向侵权人主张这种逸失利益的请求权。这种逸失利益总和,不惟扶养利益,也不惟继承利益,应当是劳动者在余命年劳动力价值的总和,减去劳动者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费用。综合考量经常居住地、教育程度和年龄因素确定最终的死亡赔偿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劳动立法遵循国际惯例引入辞职制度,并将劳动者辞职权区分为预告辞职和即时辞职,规定了不同的条件和程序。但受社会经济条件及劳动力市场特点的影响,我国劳动者辞职制度在立法阶段即饱受争议;从实施效果看,现行辞职权立法在法理塑造、制度设计方面确实存在一些缺陷,从而导致劳动者滥用权利现象日益增多。因此,有必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适时矫正立法理念,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4.
何小勇 《法治研究》2017,(6):150-160
劳务派遣是劳动力市场分工趋向细分和专业化趋势在劳动用工形式上的一种反映,然而,在统一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体制内企业、体制外企业的劳动用工受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和法律规制的程度存在差别之际,以传统的工厂制劳动力提供全职劳动的法律规制模式来调整或抑制劳务派遣用工,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选择和市场定位应由市场规律本身发挥作用,立法应宽容看待劳动力市场分工、劳动者分层以及劳动力定价的企业内部与外部市场的差异性,接受不同用工形式下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存在的差异.同时,提高劳动立法水平,实现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的分类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工资,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获得的报酬,是劳动者养家糊口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工资的多寡,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物价在涨、存款利率在涨,劳动市场劳动力的价格在涨,工资也应当涨。政府许诺,工资要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最低工资标准涨了,国企工人的工资涨了。私营企业工人的工资,也应当涨。工资是否增长,直接关系劳动关系的稳定、劳资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外商投资企业自从进驻中国以来已发展成相当规模,而近来关于外资企业劳动纠纷的案件也不绝于耳,给我国劳动力保护带来负面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劳动力保护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外资企业由于其资本和投资主体的特殊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试图联系《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从劳动力的企业准入、维持和退出三方面阐述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资企业劳动者的法律保护,强调推进劳动法律改革的必要性,维护劳动者以及国家、民族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对劳动力所有制的质疑苏万觉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劳动力市场以来,论及劳动力所有制的文章时有所见。诸如,“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一无所有,只拥有自己的劳力,存在着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在社会主义计划体制下,集体经济中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力基本属于集体...  相似文献   

18.
董文军 《法学家》2022,(6):72-86+193
组织型平台从业者自主性与劳动控制并存的工作特点,产生了司法审判实践以及理论研究中对其劳动关系存在与否的争议,争议的实质是对其应否适用劳动法倾斜保护的价值判断的分歧。平台从业者虽然具有相异于线下劳动者的工作特点,但其与平台或其合作企业之间同样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合同关系,同样处于谈判能力不对等的弱势地位,因此平台从业者同样应获劳动法的倾斜保护。对于平台从业者倾斜保护这一价值判断的制度回应,首先需要通过劳动关系的认定明确平台从业者的劳动者身份,在此基础上,针对平台从业者与线下劳动者相比存在的工作自主性,进一步思考现行劳动法具体制度适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在法律上承认和规范劳动者的罢工权,防止非法罢工,不仅有利于劳动者劳动权益的维护,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罢工权不是孤立的,劳动法领域中的罢工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劳动权利,是劳动者集体劳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劳动者组织工会的权利(团结权)、集体谈判的权利密不可分。劳动者享有法律所保护的合法罢工权。罢工基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局限于劳动关系领域,并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在法律上确立劳动者享有合法的罢工权后,如何保护依法罢工的劳动者的利益是法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劳动者罢工权是否能真正享有的保障。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法律应当赋予劳动者罢工权,但当罢工影响到社会公共秩序的时候,罢工权就应该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立法中的平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劳动合同立法中的平等观定位平等是法律的基本价值追求之一,是合同制度存在的前提。劳动合同作为规范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自然也是以平等作为其存在的前提条件。但是,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虽然法律地位在形式上是平等的,但实质上却是不平等的。与用人单位相比,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其原因在于:其一,在劳动力要素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往往大于需求,就业机会稀缺形成“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结构中,劳动者之间的就业竞争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