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话新闻":理想、契机与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新闻理念提出了与新闻客观性原则相对立的理解和实践新闻的新视角,描述和规定了新的新闻理想模式。这一理念,萌生于新闻传播技术的飞跃发展、公共新闻等新型新闻实践和对新闻客观性原则的理论反思,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要,并具有显著的中国本土价值。但是,在理念普及和实践推进中,也会遭遇各种阻力以及风险。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价值在于发现,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发现是新闻竞争的核心和实质,主要体现于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发现的基础和关键前提。因此,记者应从扩大知识面、扎根于社会生活和优化思维方式三个方面努力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从而增强新闻发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江星苒 《前沿》2012,(17):84-85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新闻媒体在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凭借着强大的影响力,充分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当前,新闻媒体发展正处于井喷时期,发挥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净化新闻空间,防止其滥用言论自由等权利危及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概念、构成、种类和认定四个侧面浅议新闻犯罪.  相似文献   

4.
5.
新闻法制不健全 ,对“新闻自由”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新闻违法与新闻官司未能妥善解决 ,是当前我国新闻事业发展中的几个法律问题。加强新闻法制建设 ,正确认识和规范新闻自由权利 ,依法解决新闻官司 ,保护正当的新闻行为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迅猛发展的博客现象引起了社会、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在新闻传播领域,博客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新闻博客”将颠覆现有的新闻媒体,彻底改变目前新闻传播的范式和图景,成为未来的新闻传媒。但事实上,“新闻博客”仍然不能解决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也无法保证平民的新闻传播权的实现,它体现的个体性和主观性与新闻的客观公正性存在着基本的冲突。“新闻博客”将颠覆传统新闻传播、成为未来新闻传媒的看法,是一种技术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7,(2)
立法在保障新闻事业健康发展方面意义重大,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是规范新闻媒体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新闻媒体良性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目前新闻立法面临着挑战,如新闻诉讼中无法可依现象突出,新闻报道与司法审判间存在冲突,自媒体的传播缺少监管,等等。为此笔者建议,在整合新闻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制定《新闻法》,立法应理顺新闻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立法应完善对自媒体的规制。  相似文献   

8.
新闻标题在新闻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横跨采访学和编辑学两个领域,对引导受众接受新闻事件的告知,积极扩大传播功效,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好标题,在各种好新闻评比中,独占据一席。从事新工作多年,发现有些新闻标题可以做很美,而且亦有规律可循,本文就这个命题作一扼要梳理。  相似文献   

9.
刘以宾 《半月谈》2001,(16):66-67
《法制日报》刊载了乐朋一篇题为“色迷迷的新闻眼”的文章。文章说,他刊发的一篇文章《赖昌星“红楼”迷局》,旨在解剖远华走私案的成因,并提出应将藏污纳垢的“红楼”作为反腐败的活教材。没想到,一些报刊在转发、转摘中大做手脚,将此文“变”成了《豪宅暗藏数十风尘女子》、《赖昌星豪宅暗藏数十佳丽》等等、这些经“改造”的转载、转摘,其眼光、角度、指向性是什么.摘编者意在欣赏、兜售什么,即使不看内容,仅从标题也能猜出八九分。  相似文献   

10.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集中表现.军队新闻工作者要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应从五个方面入手:严守政治纪律,培养高度的政治敏感;深入生活广泛联系群众,在实践中提高新闻嗅觉;善于抓问题求突破,在分析判断中增强新闻敏感;善于抓细节挖根底,努力在观察思考中培养新闻敏感;把握全局勤于实践,在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上不断提升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1.
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与党的发展历程、与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紧密相关。百年来,党的新闻事业始终认定自己是党的也是人民的新闻事业,坚定不移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红色新闻人锻铸了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应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让这支队伍继承、弘扬勤奋刻苦、敬业担当、敏锐严谨、开拓进取等优良精神品格,从而肩负起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巩固壮大党的新闻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2.
新闻监督影响司法独立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媒体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存在"双刃剑"的作用,它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却会妨碍司法独立.本文对这两种作用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探求新闻监督对司法独立造成侵害的原因,并就解决新闻监督侵犯司法独立的措施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4名与食品安全议题相关的新闻从业者进行深度访谈的研究发现,食品安全议题报道的空间网络涵盖系统化和社会化场所,时间节奏与所跑部门同步化及"文化历"特点明显,新闻价值以关注度为导向,消息来源偏向政府部门等特征,并因记者所处媒体性质及工种之分而呈现出明显差异。政府对食品安全议题的控制较弱,但企业的公关和干预较多,组织内部审查和绩效制度也影响到食品安全议题的常规实践。这种常规实践不可避免地带来新闻的同质化和模式化等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14.
傅冠军 《人民论坛》2010,(8):188-189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历经多年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表面化、浅薄化、低俗化"等诸多价值偏移,冲破了原有的新闻理性。而电视公众新闻所倡导的"大受众意识"、"未来意识"、"思想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服务意识"及"互动意识",将成为后民生时代电视新闻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苹果日报》引发的"动新闻"事件入手,系统地考察台湾新闻自由与民众监督的现状和媒体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深入探讨其媒体新闻自由、社会责任及民众监督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机制建构,以期为中国大陆新闻传媒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进入信息时代,新兴媒体蓬勃兴起,不同媒体组成的信息网纵横交错,覆盖了所有能发生新闻的时空,新闻同质化、同源化现象日益严重。在新的形势下,媒体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运用好新闻策划这一利器,塑造全面、深刻、独到的独家新闻,以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赢得公众的注意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新闻专业主义自居、标榜所谓"客观性""新闻自由"的西方媒体,对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抗疫经验的科学判断视而不见,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和颠倒是非的论断博人眼球,达到政治目的,充分揭示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双重标准"和"选择性报道"的本质。对此,我国新闻文化须守正固本,着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打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仗。  相似文献   

18.
郭淼  侯芳芳  陈斯雅 《传承》2010,(30):146-147
近年来,我国新闻传媒界行为失范的例子不胜枚举,对传媒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归根结底是对新闻伦理的不尊重、对新闻职业道德的忽视和对新闻专业主义实现的阻碍。专门的新闻法律法规至今没有成文也成为失范行为管理的一个瓶颈,在我国现行体制基础之上行使新闻界的权利才是可取之道。  相似文献   

19.
访台随笔     
崔春华 《台声》2000,(2):19-21
从事对台新闻工作多年,一直没有机缘到台湾去看一看,许多人不予理解,孰不知办理到台湾的手续比到美国还难。然而去年9月,应台湾“中国新闻学会”的邀请,我们青岛市新闻交流团一行8人,终于踏上了赴台的行程。虽然只有短短的9天,所见所闻对台湾也有了些浮光掠影的印象。初识宝岛金秋9月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成行心情格外舒畅。我们上午从青岛乘东航飞机到达香港,晚8点50分又从香港转乘台湾华航空中客车飞向我们的目的──地台北市。飞机上的空中小姐身着藕荷色的民族服装,讲着台湾式的普通话,迈着轻盈的步子在客舱中穿行,热…  相似文献   

20.
张成山 《人民论坛》2010,(9):216-217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公民新闻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一支。在华南虎事件中,公民积极的参与意识使事件不断发展并最终水落石出。公民新闻体现了公民社会责任感和求真意识,促使传统主流媒体对公众议程设置重新思考,并且监督了政府,使其工作更加民主和透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