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游戏产业的兴起,围绕着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产生了许多纠纷,造成了网络游戏运营商及大量网络游戏用户的损失。由于有关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和法律性质不明确,致使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处于空白的状态。本文通过对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的基本属性及相关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网络运营商与网络游戏用户之间是一种围绕着网络虚拟财产的债权关系,应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民法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2.
谈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价值之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是存储于网络游戏环境中,能为游戏玩家带来精神或物质利益满足的财产形式。虚拟财产的典型表现为网络游戏中的账号等级、虚拟货币、虚拟装备(武器、装甲、药剂等)、虚拟动植物以及直接用金钱购买的游戏点数等等。自2003年12月李宏晨诉北京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一轰动一时的“中国虚拟财产第一案”  相似文献   

3.
网络虚拟财产应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高速发展,游戏玩家的网络虚拟财产被盗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网络虚拟财产具备刑法所保护的财产权利属性和特征,网络游戏中游戏玩家使用的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应当归游戏玩家所有。  相似文献   

4.
夏尊文 《行政与法》2014,(8):112-116
我国司法实务对盗窃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行为存在较大的分歧。其中的盗窃罪定性较为切合实际,但说理并不充分。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在本质上是一种债权凭证.我国法律将作为债权凭证的纸币拟制为物的先例说明完全可以将虚拟财产归入《民法通则》、《刑法》、《继承法》所规定的“其他财产”以及《物权法》所规定的“其他动产”之列。据此,盗窃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构成犯罪的,同时触犯盗窃罪与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竟舍,可择一重罪处断。  相似文献   

5.
虚拟财产作为一种产生于网络游戏.依存于互联网虚拟空间的新型财产,与人们所知道和了解的传统财产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有很大不同,因而虚拟财产是否属于一种客观存在的财产,是什么属性的财产以及它能否像其他财产一样受到法律保护,在我国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分歧,本文拟对此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
邢启阳 《法制与社会》2011,(31):100-101
现今网络虚拟世界中虚拟货币盛行,人们在享受网络虚拟货币带来便利的同时,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特别是虚拟货币相关市场行为缺乏监管、用户权益缺乏保障、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等财产使用范围缺少限制和安全缺乏保障等。然而,我国对网络虚拟货币的属性在法律上尚未有明确的界定,导致虚拟货币财产在法律地位上的尴尬,更造成了司法实务中无法可依的境地。本文拟就虚拟货币的法律定性和保护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游戏消费成为文化产业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与此同时,有关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民事纠纷以及财产犯罪日趋增多,可是与之相匹配的法律保护却相对滞后。理论界有关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价值属性也众说纷纭。文章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及其交易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了当今国内有关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案例,对当今我国类似问题的法律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游戏的出现和发展,针对网络游戏出现的纠纷频繁发生,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成为纠纷的焦点之一。而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针对此问题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加快进行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以保护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游戏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文中首先探讨了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随后简要介绍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下如何对保护虚拟财产进行有效保护,最后对完善保护虚拟财产的法律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对虚拟财产的法律研究以及相关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以网络游戏为主要依托产生了新的意义上的财产——虚拟财产,而当今网络游戏的盛行使得围绕虚拟财产产生的纠纷逐渐增多。理论界及实务界基本已经承认了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然而对虚拟财产的保护问题却莫衷一是。虚拟财产的问题已不再是一个虚拟的问题,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法律现实问题。本文试图从现实入手分析其必要性,并对虚拟财产进行法律定性,进而从民法角度探讨虚拟财产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0.
侵犯“网络财产”行为的刑法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网络财产”,又称“虚拟财产”,简称“网财”,是指以一定的数据、信息、符号储存到网络中的虚拟物。主要表现为网民、游戏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账号(ID)及积累的“货币”、“装备”、“宠物”等“财产”。随着网络游戏的兴起与风靡,伴生而来的涉及游戏内存在的虚拟财产的案件愈来愈多,尤其是采用各种秘密窃取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虚拟财产”的案件数量更是与日俱增。然而,由于社会发展与法律创制的非同步性,上述行为仍然属于法律规制的盲区,致使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进而滋长了“网财”盗窃行为的持续蔓延。有鉴于此,加强有关虚拟财产问题的理论研究,有效确立虚拟财产所有权的刑法保护,已成为当前刑法理论和实务界无法回避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论述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问题的产生及其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对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及虚拟财产权的民法保护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虚拟财产权利的法律性质,提出虚拟财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及其本质是一种信息权利。文中指出网络虚拟财产是多元财产形态的一种,理应受到民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案情简介2004年12月,A市祁某编制了一种截取“传奇”网络游戏用户虚拟设备的cm cc木马程序,并将该cm cc木马程序发送给陈某等人。陈某为了窃取“传奇”网络游戏用户的虚拟装备进而牟取非法利益,雇佣了曾某非法入侵A市公安局网吧管理系统的网站,将cm cc木马程序加入其中,严重影响了各网吧内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致使大量在网吧上网的“传奇”网络游戏用户的账号、密码被截取,陈某、祁某、曾某利用截取的账号、密码大量盗取“传奇”网络游戏用户的虚拟装备,并通过交易网站出售虚拟装备而牟利,其中所盗取的网络游戏账号十几万个之多,涉案“金额”…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游戏产业在我国获得巨大发展,网络虚拟财产侵权的现象也因此时有发生。文章主要从民法的角度,探讨虚拟财产的由来及其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法律属性意义,并通过立法、司法理论现状对虚拟财产法律属性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14.
虚拟财产是指网站经营者利用自身的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中所形成的专属于用户个人的网络空间和数据。其中包括电子邮箱、qq号码、网络游戏及装备等。虚拟财产的保护问题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浅析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游戏的兴起与风靡,侵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的案件越来越多。本文指出加快进行相关的刑事法律制度建设以保护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而我国目前无论是刑事立法、刑事司法还是刑法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尚显苍白。文中对网络游戏与虚拟财产的定义与特征,侵犯虚拟财产的方式,虚拟财产的价值,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希望能引起刑法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网络虚拟财产权利的法律定位问题已经在学术界和司法界引起广泛的争论。人们对其法律属性认识的分歧导致了针对网络虚拟财产个案的法律适用的不同。本文从我国网络游戏的发展现状和我国目前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两个角度论述了保护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特征,提出我国可以从法律干预和行政调节两个方面对网络虚拟财产权利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网上娱乐一时发展繁荣。游戏开发商们开发各种网络游戏并提供多种多样虚拟物品吸引玩家,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网络游戏市场收入。然而,各种网络虚拟物品的诉讼纠纷相继出现,什么是虚拟财产?虚拟财产具有何种法律性质?各界人士对虚拟财产的讨论“声声不息”。  相似文献   

18.
网络游戏领域的财产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讨论的法律问题。文中通过对传统民法上物和财产的分析,对虚拟财产的概念,虚拟财产的特征、价值,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法律归类以及相关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陈源 《法制与社会》2011,(29):87-88
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信息时代的产物,学界对其权利客体属性的关注始于2003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的国内首例网络虚拟财产案——“红月案”。本文从“红月案”着手,通过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特征并结合当前学界普遍认同的三种学说,对其法律属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认定为物权,同时提出与之相对的立法保护有关研究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在民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陶军 《中国律师》2004,(12):79-80
2003年6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京城首例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案,在庭审过程中,原被告双方围绕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被告认为,此种于网络游戏中获取的“财产”,当其独立于游戏软件时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不应该肯定其法律地位。而原告的观点恰恰相反,认为虚拟财产凝聚着玩家的智慧和劳动,而且有些还是直接用现金购得,当然具有价值,是无形财产。2003年12月18日,这起虚拟财产案宣判,原告在网络中丢失的虚拟设备为无形财产,具有价值含量,被告在游戏中恢复原告丢失的虚拟设备,同时赔偿原告的其他损失。至此,这起与虚拟网络有关的民事纠纷案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由于诉争标的的特殊性,宣判后,该案引起了学界的相应关注,尤其对虚拟财产在民法中的地位展开了讨论。学界相关观点基本上可分为二类:一是虚拟财产不过是游戏数据的一种形式,依附于游戏软件。如果独立出来讲,没有任何价值,不能够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另一类观点在肯定虚拟财产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就其性质产生了不同看法,或以为它是一种智力成果,乃知识产权客体,或以为应归入财产的范畴,或以为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另类客体。笔者大致同意第二种观点,并以为,虚拟财产应归入现代民法中著作权客体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