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告诉我们,从严治党从来都是"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合力"而为的"工程",它不能脱离理论的"自我批判"而单独进行。为此,必须在理论上搞清楚:何谓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批判",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何要坚持"自我批判",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下怎样坚持"自我批判"。在新时期从严治党的战略主题下,厘清这些逻辑,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批判"的理论自觉和选择自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紧紧相连。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批判、实践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在批判中创新,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的论断,勾勒出从"理论—现实的人—实践"这一逻辑建构框架,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现实性与超越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其发展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现实性与超越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思想前提、现实基础与价值指向这三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在对清算旧世界观的理论批判、对资本主义认识的现实批判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批判中建构的理论体系,这种自我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判精神思想内涵丰富,具有历史传承性。  相似文献   

5.
批判和创新是理论发展的动力,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品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不断地批判和创新中完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和创新品格之间既是紧密联系又是各有特色的,只有在理论和实践中继承和发展这两种品格,才是真正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望远镜"和"显微镜"去解释历史、研究现状、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今时代是大变革大调整的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批判,它与建构论、新古典自由主义对现实只是从肯定的方面理解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现实肯定性理解中包含着否定性的理解、批判性的理解,因而这种批判使现实社会指向无限可能的未来。另一方面,它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仅仅具有否定性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纯粹、彻底地社会批判理论,是在肯定基础上的否定。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上的社会革命以"边缘"颠覆"中心"的外在批判、使边缘中心化不同,它消弥的正是"边缘"与"中心"的分别,形成社会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批判根本变革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社会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学术标识和精神符号,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功能是用哲学的方式切中社会现实。狭义的"社会批判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几乎同义。全球化境遇下的紧张状态和矛盾冲突是承认理论及其争论进入公共领域讨论视野的现实动因,批判学派的承认理论由此应运而生。承认理论是社会批判理论的当代转型。社会批判学派的承认理论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座"思想富矿",对它的开掘有助于中国学者理解和把握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资源和理论走向。对于当代中国学者而言,当前重要的学术工作也许不只是从事一般的概念考证、代际划分和规范定义等细节考察,而是用"世界眼光"对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西方的新发展—承认理论及其完成的理论转型、思想实质和当代价值进行整体性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具有历史性、永在生成和发展中的一种理论,哲学从来没有统一的对象、稳定的内容和终极的结论,因而哲学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性质.谈哲学的本性必须特指某一种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一哲学本性正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根据之一.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在指导思想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王进 《探索》2011,(2):179-18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鲜明党性的科学,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斗争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简明而准确的概括。社会主义社会是充满矛盾和斗争的社会,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必须坚持"斗争哲学";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的性质不同,斗争方式有不同的特点,但这不能成为否定"斗争哲学"的理由。坚持"斗争哲学",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否定"斗争哲学"是形而上学的反映。唯物辩证法是彻底的辩证法。我们要把辩证法贯彻到底,就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斗争哲学",与形而上学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