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1991,(5)
现代意义的行政诉讼,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以民主政治为其标志。西方法理学认为,民主政治与专制统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权力的合法实现。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曾说过,权力乃是“处于某种社会关系中的一员能够不顾抵制而实现其个人意志的可能性而不管这一可能性依赖的基础是什么。”从政治的一般特性来讲,权力是推进政治效率、实现社会行政不可缺少的国家强制力量,但作为一种支配力量,权力的自身控制具有不可克服的痼疾,在政治关系中,权力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控制特征,  相似文献   

2.
权力,是指一定的组织和个人在一定的范围内依靠国家强制力所拥有的支配和指挥的能力和力量。人类政治发展史表明,作为一种社会客观现象,权力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过深重的灾难。究其原因在于权力的运行是否受到了合理有效的制约。因此,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是进一步走向现代政治文明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江泽民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务员是国家机关的组成人员,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将“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和行为准则.正确认识权力权力是任何管理不可或缺的支配力量,它可以作为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也可以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这里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公务员的权力.  相似文献   

4.
论法律支配权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治最基本的意义就是国家的公共权力都要受到法律的有效支配。所以,法治的要义就是法律要有至上的地位和绝对的权威。而我们过去的历史大都是权力大于法律,高于法律,法律为权力所任意支配的历史,法律成为掌权者的手杖。今天,我们要建立法治国家,就是要把被颠倒的权与法的关系颠倒过来。 权力与法律都是社会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支配力量,是保证社会秩序和有效运转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王莉君 《法学家》2005,(2):118-124
"权力"与"权利"是法学研究中的一般概念,也是许多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目前,那种将"权力"界定为国家权力、将"权利"界定为一般民众权利的思维定式,需要认真地予以反思.在法的空间中,"合法性"和"支配力"是法律权利不可缺少的两个组成部分.无论是国家,还是一般民众,其依法获得的支配性力量都属于法律权利.这样界定"法律权利"不仅更为符合法律活动的特征,而且,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讨论不同法律权利的正当性基础以及它们的现实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旺生 《现代法学》2004,26(4):3-10
对权力资源实行法律调控,是法治的重大主题,是权力资源合法化的必经之途,是抑制权力弊病所必需。权力资源对社会历史有重大作用,但也容易滋生弊病:作为一种支配性力量,权力资源是使许多追求它的人堕入深渊的重要原因;一个被授予权力的人,总是面临着滥用权力的诱惑;权力的行使常以不可忍受的压制为标志;不受制约的政治权力乃是世界上最肆无忌惮的力量之一;对自由和权利而言,最大的威胁和危险来自权力的滥用和权力的侵害。抑制权力资源的弊病,离不开法律调控。对权力资源实行法律调控,亦完全可能。法律可成为权力来源的制度渠道,先进的法律注重寻求国家生活的稳定和进步、社会生活的和平和安宁,因而对权力往往表现出来的侵略性、扩张性具有天然的抑制作用,发达的法律制度总是经常致力于阻止压制性权力结构的出现。权力和法律都是强力的象征,法律对权力资源实行调控是强强碰撞和强力之间的抑制和平衡。当然,法律对权力资源的调控作用并非没有限度。  相似文献   

7.
关系是一种资源,因为掌握某种关系资源而可能在一定局面中处于支配地位,拥有相当的权力.对于加入我们这个社会时日不久但颇具影响的力量——大众媒介而言,究竟它是如何调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关系来获取自己的权力、始终是一个并不明确的问题。特别是在考虑权力的必然取向——利益时,媒介又是在如何维持着自身的生存,或者背离传播的初衷,同样是个令人注目却又含混的话题。本文利用米歇尔·福柯等人的观点,通过5个层次分析,来澄清权力的概念,揭示大众传媒权力产生的关系基础,描绘媒介权力的形态,指出媒介运用权力时的问题以及提出我们可能的对策,以期对大众传媒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权力运用的合理化提供一个清晰的背景。  相似文献   

8.
防范利益冲突,从更深层面有效预防腐败,应注重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限制因"公权私用"而产生的权力腐败问题。公共权力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保证不同利益群体服从某种既定社会公共利益配置规则和配置结果的支配力量。从本质上讲,利益冲突导致的权力  相似文献   

9.
西方宪政中“三权分立”的历史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神秘主义或政府的内在价值出发解释"三权"分立的合理性是不够的.要理解为什么是"三权"分立,需要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寻找答案.从历史上看,三权分立是政府职能不断归类和抽象的发展结果,是长期以来人们不断探索制衡政治权力的历史结果.因此,三权分立制度是社会变迁、政治力量斗争的结果,是混合政体理论及其实践演变的目标,具有其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石磊 《法制与社会》2010,(14):137-138
权力监督的模式从历史上看可以分为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三种。本文指出从对三种模式的分析中,当前我国可选择的改革路径包括:1.合理配置权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2.发展廉政文化,促进伦理法制化;3.大力发展公民社会,壮大民主力量。  相似文献   

11.
法的阶级性就是指法所体现的社会政治内容和阶级意志的内容,它体现哪个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就为哪个阶级的统治服务.意志是具有一定目的的意识,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一种心理过程.利益是法的实质和核心,意志体现着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社会权力主导资源分配现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社会特殊的体制结构决定了政治权力的中心和主导地位 ,形成了政治权力主导和支配经济资源分配及配置的局面。这首先表现为王朝建立之初的后革命时期的资源再分配过程中 ,其次也反映在各个王朝常态演进的各个时期里 ,其本质正是马克思所说的“权力捉弄财产”。这一情况的普遍存在 ,在中国古代不仅造成了市场的扭曲 ,还带来了根深蒂固的权力崇拜 ,给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韦伯对官僚制的研究乃是基于其对现代社会与政治的全面反思.官僚制是指一种无所不在的现代科层现象,它以自身的“理性”特征区别于其他的支配类型,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精神状态.同时,韦伯将正当支配类型分为三种并非武断,而是有其理论关切的.通过对官僚制支配与超凡魅力型支配进行对比考察,韦伯从“日常/非日常”的视角揭示了它们所处理的事务在性质上的差异,由此说明了官僚制特有的局限性以及卡里斯玛型权威的必要性.此外,韦伯式的官僚制研究并不是为了生产专业知识,而是为了获得见识,并且帮助人们更好地对事物作出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4.
ONTHECONSTITUTIONANDTHEESTABLISHMENTOFLEGALAUTHORITY一个国家的法律.只有具有权威.才能使该国家社会成员自觉地遵从.才能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从而建立法制国家与法制社会。那么.如何才能使法律具有权威.就需要研究过律权威的构成,分析影响法律权威的因素,探求树立法律权威的途径。一、法律权威的构成权威就是使人信服遵从的力量和威望,实际上也就是权力和威望。权力是国家政治上R个项制力量,威望即声誉和名望。对广大人民来说,权力是外在的强制力量,威望是一种内在的影响力量。法律权威也不外争由这…  相似文献   

15.
试论刑事赔偿的监督制约汪厚炎我国赔偿法第22条、第23条对赔偿委员会的设置、职责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并赋予其有作出赔偿终局决定的权力。但是,权力作为一种支配、控制和管理力量,必须受到制约。否则,将导致权力的滥用。然而,纵观刑事赔偿程序中的所有规定,其...  相似文献   

16.
政治领导者,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者,是党和国家全局政治运筹者,承担着筹划、号召、动员组织群众的力量,运用一定的财力、物力等物质力量形成运行系统,去实现一定时期的政治纲领、目标的任务.(一)政治领导者领导活动的特点政治领导,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它执行着经济与社会整体运行所产生的一般职能,是领导者为实现预期目标所行使的指导指挥权力的过程.政治权力的运用、行使在表面看来在社会上居于最高层次,政治领导者也随之成为最高领导者.而在实质上,政治领导者都是受国家的委托对社会共同劳动和社会生活进行正确指挥和协调.因此,政治领导者的领导活动具有一些独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行政国家"是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与行政法学等学科的一个基本概念。作为学术概念的行政国家,源于施米特等人对魏玛议会民主制的深层忧思。作为国家建设实践范畴的行政国家,是现代社会大转型的必然结果。没有现代民主政治,没有国家权力的分工机制,没有官僚制的组织形式,就没有行政国家。行政国家包括三个维度的意涵:行政国家是一种"政府国家",相对于市场与社会,政府的力量显著增强,政府权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行政国家是一种"执行国家",相对于立法权与司法权,行政权空前壮大,行政成为现代政府的核心;行政国家是一种"官僚国家",相对于政治官员,官僚体系在政府过程中占据支配性地位。  相似文献   

18.
鉴定权是司法鉴定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也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对鉴定权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于与鉴定权相关问题的认识不清,出现了鉴定权限划分不明,鉴定权与鉴定资格混为一谈,进而影响了鉴定的权威性、公正性、合法性。传统观点认为,鉴定权是行使鉴定这一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在笔者看来,作为国家法定权力之一的鉴定权,实际上具有复杂的层次和内容。首先,鉴定权总体上是国家权力,是行使鉴定这一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是一个整体,不可任意分割…  相似文献   

19.
权力制约论     
《法学》1986,(10)
权力,这么一个小小的字眼,却包含着难以尽述的内容。人们时而对它怀着欣敬和期待,时而对它抱着厌恶和仇视。而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却如影随形般地伴随着一部权力斗争史。古代的皇帝、皇室,为了争夺最高权力,不惜手足相残;现代的拜权狂,为了窃取党和国家的权力,直弄得“折戟黄沙”。许多顺应历史潮流的先进政治力量和个人,运用权力为人民谋福利,推动社会的前进;一些代表腐朽没落势力的  相似文献   

20.
政治理论和公法学常常不加区别地混用权威和权力这两个词。然而,从概念、观念和制度上区分二者,应是一切进一步研究的入手点。权威代表一种不受质疑、无须强制而能赢得服从的资源;权力代表一种可能受到质疑,但能通过强制赢得服从的力量。现代之前的西方政治所仰仗的权威资源以传统和宗教为依托,由元老院和教会来承载。启蒙以降的现代政治自绝于这类权威资源,力求通过当下的人民重塑权威,由此陷入深刻的焦虑,并面临棘手的挑战。只有把权威所代表的过去和权力所体现的当下与未来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时间链条,融谨慎、力量与希望为一体,才有望重塑健康而持久的政治结构。就此而言,历史尚未终结,中西皆在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