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方性法规在制定过程中 ,在不同的程序阶段 ,其文件形态有所不同。过去由于没有统一规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的市的人大常委会作法不一。现在立法法已经实施 ,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 ,应将地方性法规制定过程中的文件形态 ,加以统一规范。1.地方性法规草案。这是地方性法规在人大常委会会议初审即第一次审议时的文件形态。地方性法规草案是随同地方性法规案向人大常委会提出 ,是地方性法规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 ,可以向人大常委会提出地方性法规的机构和人员为 :常委会主任会议、人大专门委员会、人民政府。没有…  相似文献   

2.
闵法 《人民政坛》2009,(12):30-31
今年以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先后两次召开了我省地方性法规专项清理工作会议,一次是关于涉企地方性法规,一次是关于涉台地方性法规。这两项法规清理工作,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正确把握专项清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是做好此次地方性法规专项清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执行性地方性法规是指立法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中规定的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执行性地方性法规在整个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中 ,占的比重较大 ,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本文拟结合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实际做一些分析。  一、根据法律规定制定的实施办法这是典型的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截至 2 0 0 3年底 ,我国现行法律有 18部明确规定省一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可以根据该法制定实施办法。其中大多数规定 ,实施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制定 ,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义务教育法》《城市规划法》《人民…  相似文献   

4.
《人大研究》2005,(9):28-28
为了进一步促进地方性法规制定活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提高地方性法规质量的长效机制,日前,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通过了《地方性法规质量标准及其保障措施(试行)》,对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指导原则、法规质量标准及其保障措施提出了若干具体意见。其中,对地方性法规的质量标准分为法理、实践、技术和实效标准。法理标准具体分为四个方面:①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法的公平与正义,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全局利益出发,兼顾各方利益,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照顾少数人的利益。②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  相似文献   

5.
崔立文 《人大研究》2006,(11):21-22
地方立法空间是指地方性法规可以作出规定的事项和内容。随着立法法对地方性法规制定范围作出明确规定,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对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作出限制,法律、行政法规逐渐完备,法律、行政法规条文趋于细化,地方立法的空间已被压缩。本文拟对此做一点分析。一、立法明确了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从整体上缩小了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范围在相当长时间,我国对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限没有作出明确划分,特别是没有规定哪些事项属于法律专属立法权,只能制定法律,地方立法不能涉及。因此,有不少应由国家制定法律的事项,有的地…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坛》2009,(7):34-34
雷斌在《人大研究》2009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地方性法规清理是地方性法规制定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国家的统一部署或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进行梳理,并决定是否修改、废止或者编纂地方性法规等的活动,包括清理程序的启动、审查和意见处理三个阶段。目前的法规清理工作缺乏长效机制,主要还是及时性、被动性、运动式的,相关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规划,清理程序不完善。  相似文献   

7.
凡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市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及时予以修改:1、国家颁布了新的法律、行政法规,现行地方性法规中某些条款与之不一致甚至有抵触的。  相似文献   

8.
地方法治建设对地方性法规的内容、形式、结构和体系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对已有的地方性法规实行继中国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清理地方性法规后的再一次清理。选项机制的确定是地方性法规清理的关键,法律、行政法规和执法实践是地方性法规清理的主要依据。在清理启动过程中,要建立长效机制,做好有关机构的职责分工,定期清理并注重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9.
<正>执行性地方法规是指立法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在整个地方性法规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我国立法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执行性地方立法在整个地方立法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对制定执行性地方法规一些问题的探讨,对现阶段加  相似文献   

10.
王洋 《天津人大》2010,(10):10-11
9月25日,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和《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共废止了4件地方性法规,对40件地方性法规中的86个条文作了修改,这标志着历时一年的地方性法规集中开展全面清理工作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11.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常委会的重要内容和重点议程。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包括: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现将2020年开展备案审查工作的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司法解释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应当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相似文献   

13.
闵法 《人民政坛》2009,(11):26-27
今明两年内,对我省现行的174部地方性法规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是省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安排。这次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清理工作与法规效果评估相结合,把法规效果评估作为此次法规清理工作的一个必备环节和步骤方式。这是历次法规清理工作从未有过的新要求。如何正确理解并做好法规效果评估直接影响到此次法规清理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4.
欧修权 《人大研究》2006,(12):30-33
大量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使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两个问题,即如何保持法规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立法工作,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400多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定了900多件行政法规,地方各级有立法权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8000多件地方性法规。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根据宪法、立法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所有的…  相似文献   

15.
结合地方立法实际对不抵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方立法应当体现地方特色,这是地方立法工作者的共识。地方特色主要指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能够反映地方的特点,解决地方的实际问题。但是,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前提是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较大市的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16.
<正>何谓地方性法规名称?通俗而言,即一部法规的标题或题目,它是地方性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行政区域、调整对象、法规类属构成,如《吉林省节约用水条例》,"吉林省"为行政区域,"节约用水"为调整对象,"条例"即为法规类属。基于同一立法主体行政区域的确定性和各个地方性法规调整对象的不确定性,地方性法规名称的理论研究实际上只能落定于法规类属层面。不论是"条例""实施办法",或者  相似文献   

17.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72条第二款规定将立法主体扩大至设区的市,据此,本文以76个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为样本就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立法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目前,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立法主要存在立法的地方特色有待进一步加强、重复立法现象较为严重的问题。因此,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应遵循科学性原则,重点考虑执行性法规与创新性立法的比例关系、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与地方规章的协调关系;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应当遵循不重复上位法的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刘文学 《中国人大》2010,(16):31-33
本次法规清理是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成立31年来,第一次全面性的地方性法规清理,涉及从1979年至2007年省制定和修改的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194项。其中,废止了11项,修改了30项。  相似文献   

19.
<正>何谓地方性法规名称?通俗而言,即一部法规的标题或题目,它是地方性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行政区域、调整对象、法规类属构成,如《吉林省节约用水条例》,"吉林省"为行政区域,"节约用水"为调整对象,"条例"即为法规类属,基于同一立法主体行政区域的确定性和各个地方性法规调整对象的不确定性,地方性法规名称的理论研究实际上只能落定于法规类属层面。不论是"条例"、"实施办法"或者"规则"、"规定",上述不同表述与其说是法规名称的不同,毋宁说是法规类属的区别。在此,笔者结合立法工作实践,拟对地方性法规名称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立法     
《人民政坛》2012,(10):4-4
甘肃:拟出台国内首部规范公众参与立法专项地方性法规 据新华社兰州9月26日电,利用电子邮件、信函等表达立法意愿,对不合乎上位法的地方性法规提出废止建议,甘肃公众未来参与地方性立法也将“有法可依”。记者从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获悉,《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草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有别于现有法规对公众参与立法的原则性保障,该草案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形式、公众意见的处理以及公众参与立法的激励和补偿制度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据了解,该草案是地方性法规制定领域国内首部引导、鼓励和规范公众参与活动的专门性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