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性。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是走向法治化,目标是建设法治社会。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切具体举措都应当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社会管理是国家或者社会团体对社会运行过程的组织调控活动,通过这种组织调控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使社会系统能够协调发展.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改革现在的社会管理体制,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在依法明晰社会管理权界限基础上,完善社会管理法律,明确政府和社会团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改进行政执法的方式,并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进而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和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法律体系为基础,以法治保障为支撑,只有从法治的维度来推进实施,才能真正实现最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转型期,风险社会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静态稳定向动态稳定的观念转变。动态稳定观的刑事法治变革要求:继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启动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引入恢复性司法,构建刑事和解制度;推动刑事法治领域的能动司法;规范刑事执法;建立健全刑事法治领域的预警、协调、指导和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5.
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的治国方略及奋斗目标,运用法治能够有效的调整社会关系,达到平衡、完善社会管理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中法律程序问题的研究,对深入理解和认识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之所以强调法律程序的取向,一方面在于当前受"唯目的思维"影响的社会管理模式的滞后,另一方面在于法律程序是保障社会管理创新过程化、制度化的基石。因此,要充分发挥法律程序在社会管理中应有的作用。当前我国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在于完善立法程序,推进程序性立法和现代社会管理法律体系建设;健全行政程序,保障行政权力行使的正当性;完善司法程序,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完善程序性制裁制度,树立法律程序在社会管理中的权威。  相似文献   

7.
社会管理需要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手段,但最关键、最根本的是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机制创新是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并通过社会管理的理论、机制和方法创新以及制度建设,促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机制法治化的过程。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在强化尊重和保障人权理念、依法办事法治理念、公平正义法治理念和民主参与法治理念的基础上,逐步强化规则意识和法治思维、健全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制度、强化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的法治化取向,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社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安全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而法治不仅是社会秩序的根本保障,更是良好社会秩序的根本标志.因此,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符合法治的精神,才能产生最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而达到和谐社会的长远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现行社会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管理需要,亟待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是走向法治化,要建设一个民主、文明、公正、和谐的法治社会。以法治文化建设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应通过立法先行,为依法管理社会奠定制度基础;培育法律信仰,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创造法治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法治状态是法治的一个综合性、整体性问题,在法学史上,法学家们已经提供了有关法治状态的多种理论模式,其中一定社会状态是法治状态的实质性组成部分.本文就法治的社会状态模式(即社会标志)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社会管理还是民主法治,其创新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当前的发展情势之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的。所以以马克思为指导思想的五位一体建设原则就显得不可或缺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明确提出了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任务。建设法治社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建设法治社会需要从精神和制度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牢固的社会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真正实现社会依法自治,公民合法权力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群众工作思路;二要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三要创新手段方法,切实增强群众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法治的实现有赖于法治要素的具备,而完善相应的程序有助于法治要素的满足。现阶段我们应通过对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方面程序的完善来实现对我国法治建设的程序保障。即通过完善立法程序来保证我们创制的法律符合法治要求;通过完善行政程序来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通过完善司法程序来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5.
警察权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相生相随。当前我们应从加强警察权的保障作用、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对其定位,并重点强调警察权的公共性、服务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是一项艰巨工程,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探讨在法治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对现实中突出问题和产生主要原因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提出一些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如果没有正确理念的引导,那么良好的社会管理制度会形同虚设,再好的管理举措也毫无价值。本文探讨了引导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理念:宪法(法律)至上是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的前提性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其根本性理念,限制政府社会管理权力的任意行使是其关键性理念,民主参与是其基础性理念,公平正义是其价值追求。只有坚持正确的法治理念引导,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创新才能走上法治化的坦途。  相似文献   

18.
与其他领域相比,司法在社会管理方面所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重视树立现代司法特别是能动司法理念,强化司法民主和保障民生的意识,强化司法公平与效率意识,增强矛盾纠纷的司法调处能力,完善相关诉讼制度,健全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确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依法推进。  相似文献   

19.
自法治社会的命题在中国被提出以后,学术界与实践中出现了将法治社会解释为国家公权力运用法律来管制社会的现象,这无疑忽视了法治社会的本质。法治社会强调的是社会的自我管理,它的提出源于执政党对我国政府推进型法治模式的检讨以及对法治内在的社会面向的重视。完整地说,法治社会包含社会自治与权力制约两个面向。一方面,法治社会通过国家的立法与社会的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规则实行社会自治,法治社会构成了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法治社会为法治政府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与制约公权力的外部机制,法治社会是法治政府形成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只有社会全体成员通过各类社会组织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法治的建设进程中,法治中国的愿景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青年参与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保障。包括青年在内的社会公众的参与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了主体力量、目标、价值和意义。现实生活中青年参与领域不够广泛,不够平衡,参与程度不够深,参与积极性不够高,参与机制不够完善。必须高度重视青年社会参与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意义,努力完善青年参与促进机制,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