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0,(9)
随着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国的农村基层治理已步入协同治理的时代,在全社会合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政府、农民、村两委、民间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从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现状出发,以协同治理为研究视角,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系统研究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5)
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决定了其建设主体多元性的这一特点,但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协调政府、企业、公共组织和公民的关系,实现单一主体治理向多元主体互动与协同治理迈进,达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同进步,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应探索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建立一个全面整合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提升社会整体的危机管理能力,是当前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急需调动整合广泛的社会资源,要求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基于协同治理的角度,阐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内容框架,即内涵、价值导向和治理结构,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社区生活本质上是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互动和博弈。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社区自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之间以社区场域为互动平台,实现着各自的目标取向和价值追求,也形塑着不同的社区治理实践模式。不管是调整改革中的上海、沈阳模式,还是正在兴起实践中的北京、广州模式,都反映着社区治理微观场域中,多元治理主体的关系建构和合作互助状态。真正契合当前我国社区治理创新的可行性模式选择,应该是通过明确边界、积极引导、培育赋权、参与共享,以实现社区治理实践中多主体参与的协同式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5.
贺天姝  王瑾  任强 《学理论》2013,(12):327-328
处理突发事件是高校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校园突发事件不仅对个人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还会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作为高校管理者的辅导员,必须严肃对待突发事件中的心理干预问题,使校园突发事件的影响最小化。对高校突发事件中心理干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对现有的突发事件处理方式做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于飞 《学理论》2015,(1):53-54,57
伴随现代社会公共事务的日益复杂,协同治理应运而生,治理主体逐渐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在治理过程中,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探寻多主体治理的协同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探寻多主体协同治理的机制需要首先理清多主体共同治理的维度。多主体协同治理应当有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以及管理职能的协调三个方面。健全协同治理的机制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治理主体自身的建设,这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与社会组织的完善;二是治理主体责任机制的建立;三是多主体联动体系建设,包括加强信息化建设,组织网络衔接以及工作制度衔接。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6,(5):24-30
如何协调多元行动者、构建高效的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模式,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难题。研究采用文献荟萃和跨案例聚类分析的方法,梳理11个国家的14个典型案例,探讨不同行动者在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主要角色和协同治理的结构特点。研究发现:(1)在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中,政府是积极主动的资源提供者与制度建设者,公众是广泛、主动的维权者与监督者,企业是相对被动的资源提供者与执行者,专家学者是积极主动的信息提供者、志愿者与促进者,非营利组织是灵活的信息提供者、志愿者与监督者;(2)有效多元的行动者参与、较大的协同规模、开放的协同网络、密切的协同关系、合作的关系性质共同促成成功的协同治理结果,而协同联结模式与治理结果无显著关系。最后,对如何优化和改进我国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且有逐年增长的势头,不仅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通过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分析,研究当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存在的不足,尝试从转变应急管理理念、加强相关法制建设等方面来增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
刘任重  李栋 《理论探讨》2023,(1):162-168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对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和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中小银行治理机制失灵引发的风险外溢、处置和防范问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通过公司治理体系优化完善推动中小银行深层次改革化险成为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以公司治理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依据,结合中小银行治理的特殊性和风险暴露特征,将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的缺陷以及二者之间缺乏有效协同作为主要风险源,在“风险源—风险偏好—行为选择—风险结果”的框架下分析了中小银行治理风险的传导机制,最后提出“内外兼修”“协同共治”优化完善中小银行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宁 《理论导刊》2019,(12):78-84
协同治理是在对碎片化治理批判基础上形成的全新农村环境治理模式,主张通过政府内部机构间以及政府与社会间的互动合作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有效性,其中,协调、整合与信任是实现协同治理的关键。随着农村环境治理日趋复杂多变,传统环境治理碎片化呈现出价值理念碎片化、组织结构碎片化与方法体系碎片化等诸多不良状况。协同治理强调资源利用最优化与公益最大化,不仅是化解农村环境治理碎片化的有效工具,也是实现农村环境治理创新的理性选择。农村环境协同治理格局的实现需要塑造协同治理文化理念,构筑农村环境治理信任机制;构建协同治理组织体系,塑造农村环境治理整合机制;搭建协同治理信息共享平台,构筑农村环境治理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1.
旱灾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旱灾援助中援助主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各地区、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调联动,协同援助法律保障缺失,致使我国旱灾灾后援助效率低下。在阐述传统农业旱灾灾后援助机制局限与弊端的基础上,分析多元主体协同援助的优势,并提出建构我国农业旱灾灾后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公众等多元主体协同援助机制,须完善旱灾灾后协同援助的法律制度、优化协同援助的权责体系、加强多元主体协同援助的资源保障和信息共享等,以实现援助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形态,其具有创新性、跨界性、虚拟性和平台性等特征,急需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其中,构建数字经济协同治理机制是实现数字经济协同共治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从理论来看,爱莫森的协同治理统一模型认为,协同治理包括"实质参与、共享动机、联合行动能力"三个关键要素。基于此,从实践来看,中国数字经济治理应构建多元主体间的领导协调机制,这是实质参与的保障;构建信息公开与信息共享机制,这是共享动机的保障;构建法律和规则体系协同机制,这是联合行动能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14.
《学理论》2014,(27)
建立完善的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机制,是提升高校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必然要求。在深入剖析当前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对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的内在结构分析,提出从应对预防机制、应对准备机制、监测预警机制、应对处置机制、善后处理机制"五个子机制"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网络的飞速发展与新闻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得高校突发事件很容易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而高校所具有的开放性强、青年学生众多、思想活跃等特点也增加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置难度。目前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普遍存在危机意识缺乏、管理能力不足、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树立危机意识、强化信息公开的理念,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应对机制,处理好高校与媒体、公众间的互动关系,努力提升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水平与能力,让校园环境变得更加文明稳定、和谐安全。  相似文献   

16.
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今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社区作为基层社会的基本单位,其治理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基层社会治理,甚至影响国家治理。俯视当下,基层社会主要面临部门治理碎片化、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社会资本发育不良等治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构建整体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和积累培育社会资本,建立政府主导、社会自我调节与居民积极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实现基层社会有效治理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形式主义是一个长期困扰基层治理的复杂社会政治现象,具有多方面的生成诱因和表现形态。在现代复杂性社会条件下,传统意义上的“政治运动式”“被动应付式”“单一施策式”等解决思路和治理对策对形式主义治理显得捉襟见肘。新形势下,要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通过持之以恒深化治理改革、优化治理结构的角度去寻找解决良策。协同治理理论与解决当前形式主义问题在理念、举措、机制和效果诸多方面具有契合之处,有助于识别形式主义现象与本质,挤压理论泡沫,提升治理效能,实现标本兼治。在协同治理理论视阈下,应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强化观念培育、推动结构耦合、注重科技支撑、加强效果集成等方面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实现形式主义治理的治理主体协同、治理理念协同、治理举措协同、信息数据协同和治理效能协同,切实提高形式主义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16,(5):1-7
为了应对后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特征的发展,由个体失败所演绎出来的协同治理似乎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选择。然而,基于对不确定性的重新解读、个体失败的行为指向和对协同惰性的深刻认知,协同治理的生成逻辑存在一定的推理谬误,这并非是从"应然"到"实然"的简单跳跃。因此,有必要形成一种更适合后现代社会治理的逻辑演绎。并基于协同惰性的风险,一方面要以公共权力为逻辑起点;另一方面,要以政治认同、主体条件、经济绩效、制度保障等四个要素为功能性支撑,以期达到善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国内协同治理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相关理论的支撑,我国协同治理的研究已初具规模,并在近几年呈迅速上升趋势。从纵向维度进行梳理,回顾其研究历程,可以将我国协同治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理论萌芽与提出时期、理论发展与成熟时期、理论反思与探索时期。从横向维度进行总结,综述其研究内容,基本涵盖了协同治理研究中的主要方面:即协同治理的基础理论研究,政府转型进程中的协同治理研究,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协同治理研究,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协同治理研究,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研究,协同治理的理论反思研究等。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发现协同治理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因而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朝着协同治理内涵更需科学化,协同主体关系更需明晰化,党政协同治理更需突出化,协同治理框架更需法治化,协同治理创新更需本土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1,(10)
高校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中,舆论的特点表现为舆论扩散的迅速性、舆论群体的高知性、舆论议题的多样性、舆论影响的破坏性、舆论关注的广泛性。在剖析目前高校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缺陷及不足基础上,探讨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原则和路径,构建舆情研判和预警机制,健全协调联动处置机制,完善新闻信息发布机制,加强高校舆论队伍建设机制,建立舆论恢复重建机制,为化解高校风险危机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