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目前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国营企业私有化的浪潮中,巴西作为拉美地区国家资本占有重要地位的经济大国,其企业私有化进展情况和发展趋势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一巴西的国营企业兴起于本世纪30年代。当时,风靡全球的凯恩斯主义为巴西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的发展主义经济思潮普遍影响着拉美国家。但是,出于巴西本国私人资本较为弱  相似文献   

2.
巴西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国直接投资在巴西工业化中的作用与影响如何,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对此,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略加评述。在三个经济发展阶段中的作用从独立至今,巴西经济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930年以前以咖啡为经济支柱的初级产品出口阶段;1930年至五十年代中期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初期工业化阶段和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以重化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阶段。在这三个不同阶段中,外国投资在巴西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巴西是第三世界的大国之一。六十年代以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快。1965—1980年十五年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由一千四百三十九亿克鲁赛罗猛增到四千八百零九亿克鲁赛罗,增长了二点三四倍。现在,巴西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八经济大国。随着巴西经济的发展,它的教育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七十年代以来,这个国家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教育改革;这场改革在现代教育发展史上,特别是在第三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典型的意义,很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浅论巴西地区经济发展失衡与地区开发吴洪英巴西是一个幅员辽阔广袤、文化丰富多彩、地理千姿百态、社会经济复杂多样的国家,然而,这一切也铸成巴西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格局。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巴西整体经济水平有所提高的同时,地区间经济差距在新的层面上也有所...  相似文献   

5.
巴西工业从衰退走向复苏的原因焦震衡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巴西工业飞速发展。1956~1960年和1968~1973年的两次经济飞跃,使巴西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农业国,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80年代债务危机的...  相似文献   

6.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巴西经济奇迹”曾为举世瞩目。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巴西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实现现代化,就积极探索经济发展的道路。在探索过程中,美国驻巴西经济使团提出的寻找国家经济发展“瓶颈”、建设国家基础设施的思想,拉美经委会提出的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制订经济计划的思想,以及在五十年代中期盛极一时而至今仍居重要地位的巴西发展主义思想,对制定  相似文献   

7.
巴西经济对外开放进展缓慢吕银春由于巴西实施了包括替代进口战略和负债发展在内的一整套发展理论和措施,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替代进口战略实施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利用公共资金建立一批左右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骨干企业,建立起部门较为齐全、体系...  相似文献   

8.
冷战以来苏联与巴西的关系经历了建交→断交→复交的曲折过程:1945年苏联与巴西建立了外交关系,1947年巴西断绝了与苏联的外交关系,1961年巴西恢复了与苏联的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后,两国关系从有限接触迈向务实合作.苏联与巴西断绝外交关系后,双方仍偶尔发生接触,但仅局限于经贸领域.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与巴西的关系有所改善,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互利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的趋势凸显.究其原因:一是国际舞台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巴西同美国的关系出现恶化;二是经济形势的恶化迫使巴西政府加强与苏联的关系.冷战结束以后,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在经历短暂挫折后恢复了与巴西在政治、经济、军事、国际组织等领域的互信和合作,两国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迈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巴西的高等教育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文化教育事业有相应的发展。新兴的产业部门和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补充大量经过良好训练的、有熟练技术的专业人员。但是,当时巴西的教育制度与经济发展很不适应,特别是高等教育,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从1947年起,政府就开始动员和组织全国上下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经济增长迅速,1948—197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7.2%。特别是自1968年起,巴西经济曾一度飞跃发展。1968—1974年巴西“经济奇迹”期间,年平均增长达10.1%。到七十年代术,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八位。198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二千八百亿美元。钢铁、汽车、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电力和核能等工业部门发展迅速,农牧业和制造业也建立起较好的基础。从1968年以后的短短二十年间,巴西已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相似文献   

11.
葛汉文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1):29-38,80
二战结束后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重点是巴西的地缘政治形态、国内治理、国际关系、对外战略等问题,实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是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目标和口号。这种研究通过鼓吹加强领土控制、促进国内治理、主导地区形势来实现大国抱负,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巴西地缘政治研究的思想基础源自经典地缘政治的观点与逻辑,具有强烈的进攻性和强权政治色彩,但巴西学者对缩小国内的地区差异、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有其独到之处。在建设一个"强大的经济和稳定的国家"的口号下,巴西地缘政治学者高度关注巴西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巴西的重在意义。戈尔贝里把使本国经济现代化和完成巴西的地缘政治目标视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地缘政治思想对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80年代巴西的内外政策产生了广泛影响,并成为1964年军政权上台后巴西国家意识形态的支柱之一,在巴西国家大战略的制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巴西地缘政治思想提供的诸多政策手段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而且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形势。  相似文献   

12.
独立后至20世纪30年代巴西经济实行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虽然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巴西经济的发展,但并没有使巴西摆脱"外围国家"(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至70年代巴西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形势采取了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同样也没有缩小与"中心国家"(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仍然处于第三世界。而同时期的美国在独立后开始实行保护主义进口替代,有效地保护了国内工业,美国也由此在20世纪初期迅速成为"中心国家";至20世纪70年代全面自由对外贸易进一步巩固了美国"中心国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巴西社会的两极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发达的国家,自称是西方第8经济大国。但是,巴西社会又是两极分化严重、贫富极为悬殊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巴西500年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牙占领巴西改变了业已存在的印第安人社会形态 ,导致与印第安人社会不同的巴西社会的形成。印第安人被征服 ,其社会发展秩序被打破是巴西社会形成的前提条件。“引进”黑人对巴西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经济周期的变更与人口的流动致使经济重心相继转移 ,促成巴西社会形成与发展并使疆土得以实际占领。巴西人的国家意识因巴西社会的形成与经济发展而增强 ,最终导致独立国家的建立。随即产生由帝国到共和国的政治发展历程 ,并于 2 0世纪 30年代开始进行国家现代化建设。在 5 0 0年的历史演变中 ,巴西表现出诸多发展特征。时至目前 ,巴西虽然尚未实现现代化目标 ,但它已是世界经济 8强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东亚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巴西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巴西的经济规模相当于阿根廷的3倍或墨西哥的2.5倍,其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占整个拉美GDP的45%,达到8000亿美元,居世界第8位,是韩国的2倍,比中国GDP还多。在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巴西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额仅次于中国,约占世界外国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初巴西发生了空前的金融动荡。这次金融动荡对巴西经济和金融形势都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巴西政府适时地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因而在短时间内克服了金融动荡的影响,逐步稳定了经济和金融形势。从国际因素来看,东南亚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炒家的炒作是巴西金融动荡的主要外部原因。在东南亚和俄罗斯发生金融危机后,国际炒家立即大造舆论,将目标指向巴西。投资于巴西股市的外国投资者和在巴西直接投资的外国企业家犹如惊弓之鸟,对巴西未来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发展丧失信心,纷纷从巴西撤资,导致股票市场的大幅度…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正>巴西作为新兴大国所具有的良好发展前景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但最近3年来,巴西经济持续处于下行态势,国际上"唱衰"巴西的论调也随之而起。《巴西经济转型:成就与局限》一文指出,1994~2002年是巴西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巴西政府通过以"雷亚尔计划"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抑制了恶性通货膨胀,实现了由内向发展模式向外向发展模式、由国家主导型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文章从投资与经济增长、外贸形势的变化、工业部  相似文献   

18.
巴西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别问题张凡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会遇到部门或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幅员辽阔的国家还常常发生经济重心在地区间转移的现象。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不得不在部门或地区间有所侧重,实行某种倾斜政策,以期经济能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得以起...  相似文献   

19.
2003—2010年期间,在国内良好经济局面、追求大国地位和维护外交自主性三个因素的支撑下,巴西卢拉政府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不但改善了出口严重依赖美欧市场的被动局面,还极大地提升了巴西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威望和影响力。被往届巴西政府长期忽视的中东地区,凭借其重要的国际战略地位和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规模,为卢拉政府实现其外交理念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舞台。历经大胆接触、密集互动、积极斡旋三个阶段,卢拉政府立足经贸合作,充分利用巴西与中东国家的人文纽带,放眼政治合作和大国地位提升,极大地推动了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卢拉实现了巴西元首对中东地区的百年首访,积极推进南美—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利用与阿拉伯国家深厚的人文纽带参与调节巴以冲突、积极斡旋伊核问题,不但为巴西与中东国家不断深化的经贸交往提供了政治保障,还大大提升了巴西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2023年新年伊始,新一届卢拉政府有望抓住中东国家外交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加速促进后疫情时代多极化世界格局的来临。  相似文献   

20.
巴西外交官每人都掌握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知识,并至少通晓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3门外语,能代表国家从事政治、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科技、法律等多个领域的工作,可以派驻任何国家或国际机构,是巴西国家行政体系中的一个杰出群体。巴西外交官的选拔考试考察科目多、要求高、难度大、竞争激烈,是保证巴西外交官群体卓越能力的根本机制所在。对比我国的外交官选拔,我们可以在选拔渠道、选拔的目标人群、对外交官的知识结构和外语能力要求等方面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