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选举法、地方组织法.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新宪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规定.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发放选民证依法可以,但也无必要. 选举法制定之初,明确发放选民证.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第二十四条规定:"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前三十天公布,并发给选民证." 虽然,1984年开始使用身份证;但是,1986年12月,选举法进行第二次修正时,却没有将身份证写入法律条款,仍明确"发给选民证...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发展,是建设高度民主的重要环节之一。选举制度的具体内容由选举法以及其他有关选举的规范性文件所规定。1953年2月,我国第一次颁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79年7月,经过修订,我国颁布了新的现行的选举法。同原来的相比,新选举法在社会主义民主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新选举法将直接选举扩大到县,这是一  相似文献   

4.
关于修改我国选举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已分别于1982年12月10日和1986年12月2日作了若干修正。这些修正基本上适应了我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需要。但是,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迅速发展,《选举法》的一些规定已不能适应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很长时期内的形势发展的需要。修改、完善《选举法》的必要性已逐渐为我国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所共识,其呼声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5.
制度演进 1979年7月1日,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关于代表候选人的提出和宣传介绍沿用1953年《选举法》对政党、团体和选民、代表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有关规定.不同的是,明确赋予选民、代表“有三人以上附议”就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推荐时,应当向选举委员会介绍候选人的情况”;推荐候选人的政党、团体和选民,“都可以用各种形式宣传代表候选人.但在选举日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宣传.”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选举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选举制度。1979年,我国公布了新《选举法》,对若干具体选举制度作了改革。  相似文献   

7.
1979年选举法把直接选举扩大到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实行差额选举制度,这是我国选举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1980年起,在发扬民主、健全法制的指导思想下,我国扎扎实实地先后进行了三次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直接选举。在此过程中,曾两次修改选举法,使之逐步完善。实践证明,选举法的基本原则是符合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的。它对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人民的法制观念,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阿计 《政府法制》2005,(5):12-17
近期,各地纷纷召开的省级人代会和即将拉开帷幕的全国人代会。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大和人大代表的关注。人大代表能否不负民众重托,首先取决于选民能否选出合格的人大代表,这就需要设计一个民主、公平、透明的选举制度。近年来,要求改革选举制度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有识之士也提出了诸多的改革思路。2004年10月27日,随着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正式通过选举法修正案,1979年出台的现行选举法继1982年、1986年、1995年先后3次修改后,正式完成了第四次改造工程。虽然此次选举法修正仅仅作出了5处改动,但每项改革都直指选举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其意义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9.
我和《选举法》的缘分结于1979 年。那一年我刚高中毕业,在一所中学任教。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校长找到我, 说是公社来人要求派一名教师帮助用广播宣传刚刚颁布并即将施行的《选举法》。我没加考虑就答应了。那时公社有广播站,村有广播室,每个庄都有一两只高音喇叭,具体用什么设备录制的, 我已经没有印象了。我只是本着认识  相似文献   

10.
2010年的全国人代会将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有望实现.  相似文献   

11.
1995年前的选举法明确规定,选民直接选举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应发选民证.因而在当时如果不发选民证就违法.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修正选举法重新规定为:"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二十日以前公布,实行凭选民证参加投票选举的,并应当发给选民证(现28条)""在选民直接选举人大代表时,选民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规定,凭身份证或者选民证领取...  相似文献   

12.
20lO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 在这部举世瞩目的法律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之前,笔者采访了几位专家,他们讲述了选举法近60年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地方组织法》、《选举法》等若干规定的决议,其中最重要的是决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委会。30年的实践证明,县级以上设立人大常委会,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地方政权建设,而且使民主法治、人民当家作主和人大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十二条规定:自治州、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 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这是针对我国农村人口较多,城镇人口相对农村来说比例  相似文献   

15.
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情况看,加强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应着重抓两个方面:第一,搞好人民代表的选举。在现阶段,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参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基本政治权利。1987年基层政权换届选举,由于比较认真地按照选举法规定的程序进行选举活动,保障了选民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使民主选举权利,所以选出的代表素质比较好,知识结构有所改善,提高了议政水平。1953制定的选举法规定等额选举;1979年则把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为的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由于贯彻了改革的精神,竞选的机制已经进入选举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第五次<选举法>的修改,我们依然看到我国选举法存在的很多问题,这与我国的现阶段的国情相适应的,我们应该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我国选举法,跟上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张天蔚 《法庭内外》2009,(12):39-39
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对地方人大代表的选举,草案也作了类似规定。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以下简称选举法),修改后的选举法增加了直接选举中的预选程序。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选举法作去狭义地理解.而应当从它的功能、作用及其民主政治意义上来理解、研究和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基层人大换届选举年,9亿多选民将以直接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25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当下,一波波选举大潮正在各地接踵掀起,展示着本年度规模最为宏大的政治生活景观,并直接检验着选举制度的民主和公正. 选举权是民主权利的源头,也是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谱系的基石.在中国的政治语境中,公民选举权运用最为频繁的领域是选举各级人大代表.1979年出台的选举法,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谱写了意义非凡的政治体制改革佳话.由此,最大程度地汇聚了民意表达资源,奠定了基层政权基础.  相似文献   

20.
立法为改革而动 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中国立法工作步入了弥足珍贵的黄金发展期.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诉法、“八二宪法”等一部部法律相继出台. 由于既有法律很不完备,改革开放初期,主导法治建设与经济改革关系的主导性思维是改革先行,先破后立,边改边立. 从1979年到1994年的十五年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25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颁布了700多件行政法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或者批准了3000多个地方性法规,另外还有大量的行政规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