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职工群众民主管理企业的基本形式,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法律制度,已与公司制企业在企业民主理念、管理体制、市场化和监督机构等方面发生冲突,职代会的三类职权在公司制企业中已难以行使。因此,职代会应当按照以提高企业凝聚力为目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重点、协商谈判为方式的思路进行改革,以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公司治理中的职工参与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职工是公司所涉及的众多相关利益者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完善职工参与制度无疑是强化落实公司社会责任的重点所在。新公司法关于公司职工参与制度仍存在很多欠缺和不足。我国职工参与制度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增加职代会职权、统一推行职工董事制度、规定职工董事比例、改进监事会制度、规定职工持股制度、完善法律责任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突显,对公司法的修改和完善势在必行。此次对《公司法》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完善了公司设立和公司资本制度方面的规定,完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的规定,充实了公司职工民主管理和保护职工权益的规定,健全了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增加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或称为“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规定,为健全公司的法律制度,对于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中职工参与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中的职工参与是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中,股东是公司唯一的统治,公司的目标定位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职工参与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之一,在我国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管理参与作为职工参与的方式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我们不能听任其随着国有经济成分的下降而弱化;股权参与作为职工参与的所有权根据,是保障职工地位的更有效的制度保证,更有推行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论公司治理中的职工参与制——以经济民主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外华 《政法学刊》2008,25(4):97-101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法领域的热点话题,国内法学家、经济学家对其论述颇多,其中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问题在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应以经济民主的视角,参考西方国家公司公司治理中贯彻经济民主的实践,构建中国本土特色的职工参与公司治理制度,完善我国立法,鼓励并保障公司职工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6.
第一条为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持企业领导干部的廉洁,加强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以下简称职代会)在企业管理中的民主参与和监督作用,根据监察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国有企业实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的规定》(以下简称“报告制度”)精神和上海市制定的实施办法,结合上海邮电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实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的企业范围是指:(一)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应当建立职代会的非公司制国有企业。(二)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三)两个以上国有企业或其它两个以…  相似文献   

7.
浅论我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法律完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职工民主管理 ,是 2 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实现的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法律制度。它建立在资本与劳动力平等以及决策由利益相关者共同作出等民主思想基础上。我国法律确认的职工民主管理方式有职工代表大会制、职工参加公司董事会及职工与企业管理方平等协商三种。但因这方面的法律规范极不完善 ,故本文在分析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完善的必要性的基础上 ,指出了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 ,提出了对之完善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使所有权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导致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经营者与所有者的行为目标发生了偏离。如何有效地监督、约束经营者的行为,成为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而选择适当的公司治理模式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一、现代企业的产生与所有权含义的变化现代企业首先产生于美国的铁路运输业,因为铁路的建筑与经营不同于任何其他部门,铁路的建筑需要巨额的资金,它远远超过了…  相似文献   

9.
多元化利益主体参与公司治理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本质上讲 ,公司无非是不同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所缔结的契约。其中 ,股东、职工、债权人被并称为公司的三大利益主体 ,由于自身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密切联系 ,决定了这些利益主体天然地具有参与公司治理的原始冲动。因此 ,本文认为 ,三大利益主体的介入是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必由之路。本文为三大利益主体参与公司治理设计的路径是 :(1)通过小股东从“消极股东”向“积极股东”的回归避免公司治理中“股东大会空壳化”现象的出现 ;(2 )通过职工持股制度和职工监事制度的建立为职工有效参与公司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3)通过“刺破公司面纱”、银行主债权人及派生诉讼等制度的导入加大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职工参与制及其理论基础质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职工参与制是我国劳动者参与企业管理的制度,它有别于劳动合同制度、团体协约制度以及职工持股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民主管理制有其历史合理性。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从劳动者以其人力资本投资企业的方式来考察,职工参与制会导致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不对称进一步扩大。它使得公司法背离了对效率的追求,也会危及劳动法的平等、公平的正义基础。  相似文献   

11.
Recent developments in German corporate governa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German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We review the governance role of large shareholders, creditors, the product market and the supervisory board. We als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 market in block trades, and the lack of a hostile takeover market. Given that Germany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a bank-based economy, we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the universal banks (Hausbanken). We show that the German system is characterised by a market for partial corporate control, large shareholders and bank/creditor monitoring, a two-tier (management and supervisory) board with co-determination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employees on the supervisory board, a disciplinary product–marke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regulation largely based on EU directives but with deep roots in the German codes and legal doctrine. Another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German system is its corporate governance efficiency criterion which is focused on the maximisation of stakeholder value rather than shareholder value. However, the German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has experienced many important changes over the last decade. Fir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or control concentration and profitability has changed over time. Second, the pay-for-performance relation is influenced by large shareholder control: in firms with controlling blockholders and when a universal bank is simultaneously an equity- and debtholder, the pay-for-performance relation is lower than in widely held firms or blockholder-controlled firms. Third, since 1995 several major regulatory initiatives (including voluntary codes) have increased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相似文献   

12.
职工持股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新红 《时代法学》2003,1(2):80-102
劳动力和资本结合创造了剩余价值 ,职工也应当和股东一起共享剩余索取权 ,职工持股是实现职工剩余索取权的手段。西方国家职工持股的实践证明 ,职工持股制度可以缓解劳资矛盾、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国企改革中推行内部职工股制度 ,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借鉴日本的职工持股会持股制度 ,应是中国职工持股制度的恰当选择。制定统一的有关职工持股会持股的法律是规范和推进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伍洲 《行政与法》2012,(7):121-124
苹果公司供应商联建科技使用有毒化学原料正己烷导致百名员工中毒的案例引出一个法律难题——间接职业伤害主体的责任问题。本文从"毒苹果"事件提出的法律问题、职业伤害间接责任主体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依据,以及间接责任主体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职业伤害间接主体应承担扩大的企业社会责任;间接责任主体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应从企业自身监督、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及政府监管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治理就是要让所有通过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而为企业的财富创造做出过贡献的产权主体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公司所有者”理解的更新,人力资本因素地位的提高,社会契约理论,管理的伦理道德化及社会本位思潮,是“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产生的理论基础。比较国际上几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较符合我国的法律选择。“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法律价值是社会正义和经济民主,“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与公司的社会责任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利益相关者内涵更加明确。“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并不是最完善的,它只是在诸多的公司治理模式中的一种,但它顺应了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单边治理走向多边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刘燕 《政法论丛》2010,(3):34-39
金融衍生交易的市场风险与法律风险通常被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但对于中国企业,特别是具有国资背景的海外上市公司来说,最大的损失源自金融衍生交易的市场风险向法律风险的转化。它显示了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与现代金融衍生交易的市场规则、法律规则之间的碰撞。中航油事件与中信泰富事件所揭示出的这一风险转化过程,为观察金融衍生交易的法律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Several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mandatory employee representation on company boards, but the consequences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 are debated. We use employee representation rules in the otherwise quite similar Nordic countries (Denmark, Finland, Norway, and Sweden) to elicit information on shareholder preferences for employee representation and board size. We find that shareholders tend to choose board structures that minimize the proportion of employee representatives. In Denmark and Norway employee representation depends on board size, and shareholders choose board sizes that minimize the number of employee representatives. However, many companies have more employee representatives than is mandatory. In Sweden, where the law mandates a fixed number of employee representatives (two or three depending on firm size), shareholders choose to have larger boards. In Finland, where employee representation is not mandatory, <1 % of companies choose to have it. Whatever, the merits of employee representation, shareholders appear to be mildly averse to it.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在赴美并购过程中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中国国有企业赴美并购时应高度重视美国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清晰地突出国有企业的商事主体性质。而美国外资委员会引入听证会程序,应充分听取中国投资者的意见,放弃投资保护主义。中国企业要熟悉美国的公司并购规则与治理规则,明确目标公司选择符合本公司及其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收购要约而并非现金出价最多的要约,是美国公司并购的常态。中美双方加快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进程,就企业的国有化条款而言,应采取充分的市场化补偿标准。我国政府鼓励企业赴美并购,可将核准制改为备案制。要加快建立健全海外投资纠纷的仲裁机制,提高我国仲裁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的劳动者性质——以“洋快餐兼职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洋快餐兼职的大学生应当具有劳动者身份。在实定法上,虽然《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似乎否认了这种劳动者资格,但通过条文的学理解释可以发现,真正的结论并非如此。在劳动法理论上,以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劳动者身份判定标准来检测,也可以认定兼职大学生的劳动者身份。从社会利益衡量视角看,否认大学生的劳动者资格并无公益上的立足点,且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因此兼职大学生的劳动者资格应当得到承认。  相似文献   

19.
完善中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小惠 《河北法学》2007,25(7):103-108
改革开放以来,家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某些天然缺陷,导致其经营规模的发展受到限制.国家虽然先后出台了一些保护、鼓励和规范家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但相对于现代公司治理而言,有关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方面的立法仍显得空虚和滞后.因此,加强家族企业外部治理环境建设,构建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家族企业内部治理规制-促进家族治理向现代公司治理转变,已经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