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燕祥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其强烈的时代气息、真挚的情愫,显示了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邵燕祥的诗歌创作及其在当代诗坛的意义,不仅是为老诗人的创作从学理层面上做一总结,寻求一个文学史上的定位,同时也是通过阐发诗人的创作成就与创作精神,对中国当代诗坛现状的一种表态。本期编发的三篇文章,第一篇认为邵燕祥是中国当代真正继承了鲁迅风骨的少数作家之一,对他的诗歌创作进行充分研究,可以推动和繁荣当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建设。第二、三篇文章则涉及邵燕祥具体的诗歌创作,从作品探索诗人内在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2.
正其实,每一列火车都在开往春天的旅途中。开往春天的火车,从冰雪深处驶来。那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人们穿着厚厚的冬装,就像肥硕的北极熊。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人们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没有丢掉对春天的向往。就在鞭炮炸响的除夕,就在春联映红的新年,人们带着笑容,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登上了开往春天的火车。这是一列勇敢的火车,在寒风呼啸中唱响战歌,一路上碾破坚冰厚雪,勇往直前地驶往春天。也许你就是车上一名普通乘客,和周围旅客一  相似文献   

3.
邓卉  黄嫄 《人事天地》2016,(11):54-56
正深秋,广西工艺美术作品暨大师精品展在南宁会展中心闪亮登场,一幅幅精美而独特的绣品吸引专家和观众驻足,密匝厚实的线条、绚烂丰富的配色、精巧多变的构图让人目难转睛,并频频发问:"这是哪路刺绣工艺?"身着靛蓝壮族长裙的陆兰珍大姐答:"我们姐妹的作品是壮族彩绣。"64岁、21万元债务、三代人的梦想,这些元素组合而成的陆兰珍,带我们走进一个奇妙的壮族彩绣世界——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农业文明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文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文明相结合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5.
考察20世纪20年代中中国共青团初创时期的传播政策与传播活动可以发现:共青团的早期传播活动与少年共产国际的传播活动有密切关联;共青团在传播中有统筹的安排与明确的策略;在共青团的领导下出现了两个成熟的杂志--<中国青年>和<中国学生>.共青团传播史是20世纪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简易程序案件适用范围标准是简易程序设计的关键.民事简易程序由于法律文化传统的差异而导致具体的程序设计不同,我国大陆民事诉讼法规定较为笼统,有一些反面的列举性规定是散见于民事诉讼法典之中,且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作了归纳性的司法解释,但仍然不系统和明确,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为了完善我国民事简易程序立法,有必要重新确立简易程序适用范围标准.  相似文献   

7.
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大型活动日益增多,安全事故也不断增多.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应该从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完善基础工作、加强业务培训、增加安保科技含量等方面入手,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章节根 《外交评论》2008,10(2):98-104
本文运用战略文化这一视角来分析印度核战略的国内根源.印度的战略文化以新德里为中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是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安全观及世界观为主导的尼赫鲁主义,此后随着尼赫鲁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印度的战略文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印度的核战略与印度战略文化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尼赫鲁主义的强大影响,印度在发展核武器的问题上表现克制,其通向核武器化的道路因此特别漫长;尼赫鲁主义主导地位的动摇是印度走上核武器化道路的前提;以印度人民党战略精英为代表的新的战略观是印度走向核威慑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9.
许多学者认为,监视居住制度存在适用空间狭窄和执行效果差等难以解决的的情形,主张将这一制度加以废除.而客观地分析,监视居住的制度本身具有其他强制措施不可替代性,因而,有必要在缩短监视居住的适用期限,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期间的通信权利,确立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监视居住的执行权,建立监视居住折抵刑罚和监视居住决定机关做出错误决定的赔偿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正"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千古绝句,成为桂林山水一张最漂亮的名片。能够将山与水荟萃在一起的最佳观赏处,当属位于桂林市中心、漓江西岸的叠彩山。叠彩山被开发成风景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年间。唐会昌五年,即公元843年,大名鼎鼎的诗人元稹的儿子元晦出任桂管观察使数年后,便在这座山上修道路,建亭阁,植桂树,并在崖壁上勒石数篇,以记述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