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咏吟 《求索》2007,(6):163-166
实践美学思想,奠基于西方知识论传统、中国实践伦理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革理论之上。现代中国美学中的实践美学之争,主要围绕李泽厚的美学思想价值取向展开,但并未从真正意义上超越李泽厚的实践论美学构想。超越实践美学,必须回归生活意义的诗性确证,承担文明重建的思想任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与开放的发展,西方文化源源不断涌入中国社会,随之便有全盘西化之声鼓噪一时,冲击着社会各阶层。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也成为热门话题之一,人们对东西方文化各持已见,看法有三: 其一,基本否定或完全否定。持此看法者引古论今,从思想、经济、文化各方面来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养成中国人的“狭隘、保守、封闭”意识。致使中国落后于外国,并饱受侵略之苦。其二、基本肯定或完全肯定。操此观点者认为中国文化注重实践,并努力改造现实,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代艺术美学思想在上世纪初随着西方造型艺术的传入而涌入中国国门,一直以来西方艺术史学研究理论的发展形成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开启了近百年的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的民族化转换历程。本文从传统审美哲学的引入、地域文化的渗透和语言技法的中国化三个方面,来论述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民族化转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现代民主思想的核心是民权,传统民本思想的核心是君权,两者迥然不同,但中国现代民主思想又确实受惠于传统民本思想.传统民本思想既是西方现代民主思想在中国落脚、扎根的重要思想资源,也在现代民主思想中国化过程中进行了价值指引.中国社会各界在政治思想上普遍性地经历着从民本到民主的过渡.民本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整体性地渗透进了民主思想的逻辑里,不仅在概念上出现了误读,误以民本为民主,更进行了价值性的整体影响,导致理论界不少人同时曲解了民本与民主,着力于将传统民本论证得更像民主.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逐渐形成的今天,东西方文明的相互碰撞和相互影响也在所难免。为了在改革开放中更好地吸纳人类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研究一下如何正确评价西方精神文明问题,是很必要的。 众所周知,就物质文明而言,我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从精神文明来讲,我国是否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回答则不尽一致。从大多数人的观点来看,西方的精神文明是落后于中国的。因为迄今为止,我只在报纸上见到原深圳市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袁庚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6.
2011年5月21日至5月24日,上海市哲学学会和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共同举办了"辛亥革命与中国传统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外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辛亥革命是中国具有比较完全现代意义的政治变革。以往对辛亥革命的思想史研究,较多关注其对西方思想尤其是西方近现代思想的  相似文献   

7.
新视点     
上海交大江晓原教授认为 “李约瑟难题”是个伪问题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主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科学技术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只是到了近现代才落后于西方——中国为什么会落后,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教授认为,所谓的“李约瑟难题”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当然伪问题也可以有启发意义)。那种认为中国科学技术在很长时间里处于世界领先的图景,相当大程度上是虚构出来的——事实上西方人走着另一条路,而在后面并没有人跟着走的情况下,中国“领先”又从何…  相似文献   

8.
西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是西方设计史上一个重要的设计风格。每一种风格都有其诞生的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的各个因素也会从不同角度来影响这种风格的各个方面。通过对20世纪初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分析,来看社会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张珣 《探索与争鸣》2022,(5):80-87+178-179
张江教授的《中国阐释学建构的若干难题》从六个方面探讨了中国阐释学的发展方向,令人受益匪浅。但在现代阐释学“学科思维”的框架下讨论跨学科,事实上难以避免依循西方的范式、逻辑和理论框架。阐释学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将从不自觉地偏向“给中国阐释实践注入现代学科元素”,最终转向“西方阐释学的中国发展”。而建设“中国阐释学”,应以建构和确立“中国性”为宗旨,指明民族特征,宣示民族身份。作为“阐释主体”的中国,可以传统阐释实践的“无学科性”和“模糊性”独立于西方阐释理论之外;作为“被阐释之客体”的中国,可以通过向汉学领域的跨越来确认“中国”概念,使用自身身份与西方达成“身份共识”,从而来构建理论沟通的基础,使中国阐释理论进入现代阐释理论体系之内。  相似文献   

10.
殷丹 《求索》2011,(7):101-103
关注"人"是中西方文化及政治理念的一个重要而可贵的共同点。儒家文化关于人的思想是丰富的,它集人的内在修为、外在处世于一体。在历史的进程中,"人本"思想不断内化于中国的德性文化之中,但它并未在社会主义体制建立之前成为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理论依托;相比之下,西方在"人性恶"和"政治恶"的前设之下,却进行了政体反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或留学海外、或旅居异国的知识分子,以先进的思想、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留学人员、海外华侨开思想解放之先河,成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不甘受西方列强欺凌的一代志士仁人,为寻求救国真理,走西洋、闯东瀛。这些中国早期的海外学子既直接接触西方文化,又具有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意识,他们从中国近百年来衰弱与耻辱、落后与挨打的现实出发,在赞赏西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生态意识和西方现代环保意识的功能和缺陷都孕育在当时的实践方式和实践背景之中。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转换视角,树立起生态文明意识,这种生态文明意识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意识和西方现代环保意识的批判和吸收,必须通过转变实践方式来求得人与自然的新和谐。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与中国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问题是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历史的规定性,当中国由前现代走向现代,现代性问题凸显。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作出选择,怎样建设中国的现代思想道路,围绕这些问题的争论很多,本文则试图给各种思想划定边界,以利于更好地明确前进的方向,创建思想的开端。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和民族化都是全球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产物。全球化是现代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结果,规定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跨国联姻创造了前提,使落后民族可以通过革命或改革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给民族传统以时代性提升。民族化是现代生产方式所要求的全球性上层建筑,对世界历史发展进行政治设计和文化牵引,特别是非西方、非资本的民族国家探索本国特色发展道路的理论和实践,矫正着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公正、不合理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全球化良性互动,挣脱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循环怪圈,使中华文明获得时代性升华,并推动全球化向更公平、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5.
<正>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往往基于重大科学发现。这个规律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来就已形成。中国要成为领跑未来新技术革命的国家,就应该努力成为科学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中国曾有过"四大发明",但那时的技术进步基本不需要科学。科学揭示的是事物的原理、本质和规律,而技术发展出的是装备、工具和工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在十九世纪时技术全面落后于西方,主要是因为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而不是中国。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但没有追究磁力的本质,更没有意识到磁场中的运动  相似文献   

16.
注重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是我们党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深化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起来,以科学的顶层设计引领实践探索、以大胆的实践探索完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发生的、作为中国现代史起点的五四运动已经有70年的历史了。70年来,我们有了不少进步。但是,我们在许多方面还没有摆脱落后、愚昧。我们落后了,落后于中国人称为帝国主义的美国,落后于中国人称为修正主义的苏联,自以为是世界革命中心的我们,甚至于大大落后于不屑一顾的南朝鲜、新西兰,大大落后于同是“龙的传人”的台湾同胞。并且据中央领导同志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还在拉大,就是说,  相似文献   

18.
在俄国革命的条件和必然性上,考茨基的观点停留在对西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认知和认同的水平上。按照考茨基的观点,东方国家包括俄国都不能和不要进行革命。列宁的思想则超越了对西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认同水平。面对落后的俄国,列宁提出了有利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比较考茨基和列宁关于"民主"的思想,前者违背和抛弃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后者继承和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前者未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说话,后者从俄国的实际出发,本着维护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提出主张并进行实践;前者提出的观点包含极其荒谬的内容,后者则是科学的和有利于推进革命实践的。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警政思想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遵宪是创建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先驱,其警政思想和实践在中国近代警政史上产生过重要和积极影响。黄遵宪的警政思想一是来源于对西方警政的实地考察和思索;二是源于他在湖南的警政实践。黄遵宪强调警察制度的重要性,特别专注于将西方警察制度移植到中国,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警察组织──湖南保卫局;他对警察职能的认识较全面、系统;重视对警察权力的防范和制约;主张官“民”合办警察,即官府和地方绅商人民共同举办、管理警察机关,行使警察权力;注重对中西警政史的比较认识,以西方警政为参照物,考察中国历代的警察制度。  相似文献   

20.
霍桑实验之后西方提出人是"社会人"的观点,由此进入了"行为科学"时代,它的特点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去研究刺激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因素。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重庆,民生公司创办者卢作孚也提出了"社会人"并付诸实践。不同的是,西方研究社会人关注增强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卢作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精髓在于以人为本,真正关注人的改造和全面提高,而非西方仅仅关注的劳动效率。在提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今天,对卢作孚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实践进行梳理,可以对中国现代企业管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