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欢 《求索》2013,(9):159-161
沈从文和莫言分属20世纪前后不同时期的中国乡土小说写作的大家.沈从文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而莫言则荣幸地成为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两人的小说写作都属于乡土文学的范畴,为不同时代的读者提供了不一样的中国乡土社会的镜像。纵观两者的乡土小说艺术,有一致之处,然而亦有不同之处: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呈现的是文学的艺术.而莫言的乡土小说呈现的是艺术的文学。两者以其不一样的格调,建构出了中国乡土社会不一样的情境。  相似文献   

2.
邹昊 《求索》2011,(11):212-213,227
废名的乡土小说写作,是在意欲独立营造文学的梦境,塑造一种“静穆、和谐、优美、典雅”的乡土中国镜像。为了实现对这种诗意乡土中国镜像的建构,废名建构了属于自己的乡土小说艺术观并将这种艺术观念实践于具体的乡土小说书写之中。废名认为,小说写作绝对不能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模仿,而是在与现实生活拉开一定距离之后所进行的审美性观照,只有如此,小说写作才能获得“诗意”与“梦幻”般的艺术世界;而这这种艺术世界,才能是“关”的世界。本文即意在通过结合废名具体的乡土小说文本,在“文学梦境的追求”、“叙述静穆和谐的乡土镜像”、“独特意境的营造”三个具体的角度上,展开对废名乡土小说艺术观的探析。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乡土小说的开创者,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作家将笔触伸向传统的乡土社会,以西方现代性文明为参照,批判社会的"病态"来引起疗救的注意;沈从文等乡土作家则开辟了乡土小说的另一种价值选择,即以审美和崇尚的目光关注原始的自然性生命,使得乡土小说的创作潮流产生了分流与嬗变。但从改造国民性格、重塑民族精神的角度来看,二者又不谋而合,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4.
谢海平 《青年论坛》2004,(3):128-130
京派作家受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 ,更多的表现乡土中国中美好的原始人性 ,以此来反抗现代文明对人性的侵蚀。海派小说表现的是现代大都市的畸形与病态的一面 ,主要描绘了人性在现代文明中的异化  相似文献   

5.
蒋林平 《求索》2010,(10):222-224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沈从文和乔伊斯在乡土叙事的时代背景、乡土叙事的主题以及乡土叙事的视角等方面存在趋同性,在叙事的哲学思想基础、乡土小说叙事的范畴以及乡土叙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层面呈现差异性。沈从文的乡土叙事具有较强的狭隘地方色彩和家庭观念,他的乡土叙事是以阻碍社会发展为前提的。乔伊斯的乡土叙事范围更广,表明社会向前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乔的乡土叙事是有利于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叙事内容的单薄 ,以及废名对于小说叙事技巧的着迷 ,使废名的小说在其产生初期因为周作人的鼓沸 ,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后 ,很长的时间里 ,废名的小说一直被忽略 ,其价值亦被淹没。从阅读的愉悦层面看 ,废名小说的单薄与晦涩 ,是无法引起读者的持久兴趣的 ,而其有关乡土的单一性内容则使其在现代化大潮涌动的今天尤其缺乏市场。然而 ,源于稀缺性与审美性的文学的价值使得学者们也正因此重新开始注意废名。废名小说的诗意与乡土性 ,在日趋标准化的现代时空中 ,其地域性、地方性的诗意诉求意味深长。废名小说的诗意传达在早期小说与晚期小说间…  相似文献   

7.
吴正锋 《求索》2012,(2):202-204
湘西民族地域文化滋养了湘西文学创作,而湘西作家又将他们最真挚的民族情怀和最深沉的思索奉献给湘西这块热土。论文以20世纪湘西文学最为杰出的两位代表沈从文与孙健忠小说创作为例,探索他们对湘西文学世界充满诗意的描写。沈从文和孙健忠对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情风俗作了生动的描绘,对湘西古朴的生活形态和优美淳朴的民族性格和心理作了真切的表现,对湘西民族文化裂变和未来命运作了深入的思考,他们的文学创作语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和乡土气息,这是湘西文学世界具有诗性特征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沈从文、孙健忠的文学创作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湘西文学世界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8.
胡国威 《求索》2008,(7):182-184
沈从文的小说抒写着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体现了作家对于人的生存处境、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沈从文十分赞赏那种生命的原始强力,追求生命的自然和本真状态,对其小说的阅读即是一次对生命存在的理想形式的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构筑的都市世界——论沈从文的都市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沈从文在小说中构筑了一个都市世界,也许略嫌夸张。尽管沈从文写下了众多的都市小说,但同其他描写都市生活的现代中国作家相比,沈从文提供的都市世界并不完整,并不典型,那些真正具有现代都市特征的生活场景、社会网络、人物形象并未进入沈从文的艺术视野,读他的都市小说,反而使人觉得他对现代都市生活十分隔膜,缺乏深切的感受与体验。不过,我们又必须承认,沈从文用他独特的方式,观照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某  相似文献   

10.
京派小说的文本中出现许多重复性的意象,相同的意象有的出现在不同作家的笔下,有的反复出现在同一作家的文本中。京派作品中蕴含丰富的诗性因子,意象设置与古典诗文具有历史传承性,作家善于开掘意象所积淀的文化象征意蕴。因此从作家惯用的独特的单位意象出发.能够更好地寻求对作家独特的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任晓兵 《求索》2011,(3):201-203
沈从文在他湘西小说的写作中叙述了大量的边地民俗。沈从文并不是单纯地对涉及到的民俗做简单的描摹再现,而是在遵从自我乡土小说写作美学意图和叙事意识的基础之上,对这些民俗进行的主动叙事建构。这种叙事建构大致表现出了三个特定的内容向度:人物活动或情节展开的环境和背景;小说情节的有机构成,铺摆或推动小说情节的演进;意象化,承载特定的意蕴。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深受湘楚文化浸染,其乡土小说贯穿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情结和民族道德重建的审美理想,呈现出神奇浪漫的独特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3.
湘西题材小说中的人性唯美和都市题材小说中的"文明"肮脏,是沈从文小说中最为人称道的重要内容。从作者本人的人生际遇、情感取向及生命认同等三个方面,解释出其在对待湘西文化和都市文明选择中的坚守和退却,为真正把握作家创作上的矛盾和内心的痛苦作精神上的解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新时期湘西少数民族作家小说创作情形,探讨了作家们对乡土的特殊情感、文学表现;他们回溯民族历史、描摹湘西现状、思考着民族的未来和出路,用小说展示着湘西明天的曙光。  相似文献   

15.
李长之与沈从文文学批评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之与沈从文同是"京派"文学批评的大家,但其批评观亦有各自的独特性。将两者的文学批评放置在"京派"批评的范式内做比较,可以彰显其批评个性。"京派"本是个倡导学术自由、宽容的松散学术团体,这种"和而不同"式的学术存在方式正是"京派"自身生命力之所在;同时,众多"京派"批评家的批评实践也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百花园。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民俗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理论月刊》2001,12(7):27-29
从“五四”时期到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创作以乡土社会的民风习俗为审美主体,逐渐形成了以民俗风貌反映社会人生的创作模式,以及传统诗性写作与解放区通俗化创作多元并存的艺术状态,成功地展示了新文学的民族化道路,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对人类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叶炜《乡土中国三部曲》以巨大的深度和广度再现了二十世纪中国乡村的悲剧历史和隐秘现实,其书写形态丰富而复杂。三部长篇小说在文化精神上对二十世纪乡土中国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与重构,在叙事形态上则具有流动多变的结构体式。三部曲对以麻庄为缩影的苏北鲁南地域和整体的乡土中国都进行了多个方向、多个角度的辩证思考并进行了诗性书写。这种乡土书写所具有的文化品性与诗学特征是对当前乡土书写的突破,对"70后"作家创作而言具有重要的方向意义和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琳 《求索》2004,(12)
在社会历史的转型时期,沈从文、哈代两位中西方文学大家都对乡土题材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二人的比较,来反映了处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之下中西方文学大家文化心理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15,(7)
<正>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提起现代作家不提沈从文,是失礼。沈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奇迹,只读过小学的他,用笔杆子打出了天下。提起沈从文而不提《边城》,就是失策了。《边城》是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作品中民情粗犷强悍,民俗淳厚善良,充溢着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被誉为"田园诗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都市小说“病相”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都市小说中大量的关于疾病的意象,不单纯是人物生理上的一种疾病,它们是作家运用隐喻这一艺术思维形式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意象,它们的背后隐藏着某种价值判断。本文所关注的是沈从文都市小说中的疾病意象及其背后的文化隐喻意义。一沈从文笔下的“城市”是一座充满病态的意象化的城市。肺结核、精神病、失眠症、肥胖症、性无能、神经衰弱等是他都市小说中人物的常见病。在沈从文看来,“城里人与病人是同等意义的。”[1](P91)在小说《三三》中,沈从文曾借人物之口说:“城里人欢喜害各种病,所以病的名字特别多。”在其它时评性的文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