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黄威廉 《台声》2008,(12):28-30
黄国华先生是近代最早来贵州工作的台湾籍人士,早在1918年11月便离开家乡台湾,第一次来到贵州。在贵州工作两年后,由于当时军阀混战,不得不逃离贵阳去了广州。1937年11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攻占南京,黄国华又第二次来到贵州,长期在贵州教书育人,前后共约50年,直至1985年1月去世。先生一生为贵州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1925年2月,春节过后,韶山冲里的山民们传着一件特大新闻: “润芝先生回来了!” 润芝先生即毛泽东。在韶山冲一带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正直无私,博学多才,特别关心穷苦人,所以亲切地称他为先生。 这是毛泽东离开韶山四年以后再一次回到家乡。 1925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  相似文献   

3.
据报载,全国许多城市相继取消花圈店,面对这殡浴改革的又一新举措,笔者采访了唐山一家个体花圈店的女老板.现实录如下:她的铺面是两间座北朝南的房子,中间用灭墙隔汗,前厅摆放着花圈、寿衣等商品,后厅就是制做间了,采访是在制做间进行的。卖了多年的花圈,这行当挺好的当笔者问及女老板从事这一行的经历时,她很有些感慨,话匣子也就打开了:‘“不瞒你说,我干这一行当已有10多年f,我原住农村,1984年来到唐山,投一位家亲戚,我这亲戚只有老两口儿,没儿没女的,打早次做花圈生意,过去也糊过纸扎,卖过鬼钱(冥币)什么自,我…  相似文献   

4.
1994年10月,台湾金融界、实业界著名人士应昌期先生来到家乡宁波市,参加宁波市举行的“应氏家族捐资兴学、创办实业四项工程全面落成”庆典活动。 从1988年起,以应先生为首的应氏家族和应氏集团,捐、投资7140万美元和200万元人民币,在家乡兴建、重建了倡碁幼儿园、中城小学、慈湖中学,  相似文献   

5.
朱炎电先生,湖南省蓝山县西埠头村朱家人,蓝山旅台同乡会副会长,蓝山旅台同乡会创会元老。作为旅台同乡会重要发起人之一,朱炎电先生在台湾的同乡中享有很高的声望。2007年6月19日端午节,他第10次回蓝山探亲,欲联络蓝山籍台胞回家乡举办"画展",通过画展让这些学者、企业家能够更多地关注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也让家乡人民更  相似文献   

6.
2002年7月11日七午,一位头发银白,步履蹒跚的老人背着一个黑色的旅行包来到商丘市睢阳区委统战部,请求区委统战部、区台办帮助寻找他的亲人。这位老人就是离家61年,去台53年,今天又重返家乡的台胞何鸿声先生。  相似文献   

7.
《台声》2020,(8)
正台北女孩宓欣怡的成都生活开始于2009年。那一年,她因爱情放弃了海外的工作,来到成都定居。在朋友的鼓励下,她决定创立甜品品牌——仙草宓,将台湾的"仙草味道"带到"天府之国"。舌尖上的家乡味道10年前,宓欣怡与先生在南非工作中相识,后来跟随祖籍是成都的先生来到四川。宓欣怡说:"刚开始,我  相似文献   

8.
刘畅 《中国保安》2014,(16):123-124
付学国今年33岁,家乡在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石人沟乡山弯子村。他1994年12月参军,1997年在部队入党,1998年退役后离别家乡来到北京市保安服务公司怀柔分公司当保安员。在16年的保安生涯中,他历任班长、中队长、大队长、培训部经理、第四经营部经理。由于成绩突出,他先后荣获个人嘉奖5次,三等功2次,二等功一次;获集体三等功3次,集体二等功2次。2013年度还被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评为“先进流动党员”。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三年六月,我又一次到中国首都旅游.想起泰国潮属侨胞很关心家乡兴办的汕头大学,也很想知道该校校长、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先生的情况,故决心以同乡身份登门拜访. 仲夏夜的北京,气温凉爽,暮色迷人.我得挚友M君之助,约定晚八时半拜访许涤新先生.车来到树木繁茂的南沙沟新建的三层楼群中许老公寓的门前. 随叩门声启扉,笑脸相迎的是许老师的长公子、工程师许嘉陵先生,接着是许老的撰著助手、夫人方单芬女士.许夫人三十年代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也从事经济学的研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12)
<正>6月5日,台湾女歌手裘海正来到了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寻根祭祖。裘海正,是方山乡裘宪民先生之女,从小生长在台湾的她曾以《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爱你十分泪七分》等经典歌曲引无数人共鸣,与方文琳、伊能静齐名,人称"飞鹰三姝"。早在2012年清明节,带着对家乡满怀的思念,裘海正40年来第一次回到了故乡青田方山祭祖探亲。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石头,甚至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让她  相似文献   

11.
台胞回乡结良缘年届七十的永城籍台胞赵先凯先生,早年离家,在台几十年。近年来,他数次回乡探亲,家乡的建设成就和巨大变化,更加深了老人的思乡情怀。今年春节前夕,老人把未婚的儿子赵名带回家乡。山亲水亲人更亲,赵名一踏上故土,便深切地感受到家乡的温暖。热心的...  相似文献   

12.
在革命老区临江市,有一位带领全村致富的好带头人。当组织和家乡人民需要的时候,他毅然放弃自己打拼近20年的事业,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贫穷落后的家乡,当起了一名有时连工资都开不出来的村官。当家乡搞公益事业缺乏资金的时候,他一次又一次地一掷万金;当村中困难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又送去了关爱、送去了温暖……他就是临江市闹枝镇黑松村党支部书记英秀柱。  相似文献   

13.
于晓阳 《台声》2000,(10):36-36
今年 8月,桂花飘香时节, 84高龄的谢鸿轩先生携次子谢启刚从台湾回安徽家乡省亲,受到当地领导和乡亲的亲切接待。谢鸿轩先生是安徽省繁昌保定乡人, 1917年生,自幼入私塾, 10岁学古文, 12岁习诗词, 14岁习作骈文,才名传乡里。他毕业于黄埔军校 16期,现为台湾师范大学古文学著名教授。谢启刚现任台湾慢速垒球协会裁判组长。 一   谢先生怀着对家乡的一片眷恋,将毕生收藏的部分书籍捐赠给家乡。 1992年至 1998年,他先后 4次向繁昌县图书馆捐赠各类珍贵书籍 2051册。 2000年 5月,谢先生第 5次从自己珍藏的图书中遴选精品 12箱 40…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古旧书业的姻缘,我与著名记者、作家萧乾先生成为忘年之交。平淡而真诚的往来,使我深切地感受到老先生对文化、对晚辈的古道热肠。先生辞世将满一月,我的念叨就算是对先生持续不已的一份怀念吧! 1992年的一天下午,中国书店的师傅为萧乾先生寻觅到几部他本人的早期著作,于是我有幸借送书之机第一次来到木樨地路北楼宇中那间拥挤的  相似文献   

15.
眷恋     
20多年前,我出生于京城西郊一所部队医院,但我喜欢告诉别人,我是湖南人。听父亲说,他13岁时就跟着爷爷随部队辗转来到北京。然而42年京城的生活却无法抹去在家乡的13个年头。每每提及家乡,我那并不健谈的老爸就会有无尽的话题。老爸的基因遗传给了我。尽管那远在3000公里以外的家乡,我只回去过四次;尽管每次都是来去匆匆,仅仅小住而已;尽管对于家乡的亲友,我更像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猜,大约是因为我带回了家乡的难忘和美好。第一次回老家,我还在父母的怀里。关于我的家乡,只是从父母后来的讲述中,找到了一些关于…  相似文献   

16.
新事篇     
《中州统战》2001,(12):24-25
★固始籍台胞董世钟和吴道先两位老先生念念不忘家乡人民和家乡建设。近年来,董先生先后为家乡教育事业及社会公益事业捐资30多万元。在他们的倡导下,台胞们纷纷为家乡奉献爱心,为县里兴建秀水公园捐资20多万元。今年4月,台湾慈济基金会又为固始高中捐资1100万元。近日,两位老先生第六次为泉河乡和张广乡小学的80名贫困生及40名优秀生发放了助学金、奖学金。(刘秀洋郑贵月)★10月29日,日本东京的今井博光受父亲今井寅吉之托来到濮阳,对其父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表示忏悔。今井寅吉每年都捐款10万日元为在侵华…  相似文献   

17.
徐军利  王云生 《台声》2001,(9):34-36
盛夏,杨柳依依,百花争艳,太行山张开臂膀,迎来了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台铭先生。 祖籍山西省泽州县(原晋城市郊区)南岭乡葛万村的台湾首富郭台铭,曾于1987年11月和1998年10月两度携妻回乡探亲祭祖,并先后三次为家乡建桥、引水、教育等各项公益事业捐资1550万元,并投巨资在山西省太原、晋城和运城等地兴办企业,家乡人民有口皆碑。此番回乡,郭台铭再次慷慨解囊,为家乡的教育、公路、扶贫等各项事业捐资2350万元,赢得了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 6月16日中午,郭台铭一行由上海飞抵郑州,晋城市…  相似文献   

18.
2003年8月,民盟中央名誉主席费孝通先生,又一次踏上了甘肃的黄土地。算起来,自1984年起,他已是第11次访问甘肃了。那一年,他在家乡农村搞调查工作,听说甘肃的定西县是个干旱贫困的地方,历史上  相似文献   

19.
1991年,已近古稀之年的王延俊先生第一次踏上了阔别40多年的故土——山东省临朐县.回到家乡,高堂老母激动得老泪纵横,向他述说了这些年家乡发生的一切.当地政府官员热情接待了他,并详细介绍了情况.几天时间里,王先生亲眼目睹了家乡迷人的风光、丰富的资源和发生的巨大变化.面对热情的家乡父老,王先生深情地说:“家乡发展这样快,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我一定要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办些实事,尽一点微薄之力,来报答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和亲人.”王先生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于1992年7月,与临朐县七贤建筑公司共同投资17.5万美元,兴办了临朐山海建材有限公司.在这期间,王先生因腿部疾病住进了医院.但这位山东大汉没有因身体不适而安安稳稳地躺在病床上.他带病又与临朐福利医药材料厂签订了合资成立“临朐宏达医药材料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7)
正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16年10月2日上午,88岁高龄的旅欧侨领单声先生,偕夫人单桂秋林女士(台籍)来到家乡江苏省泰州海陵,参加单声珍藏文物馆烟画精品展开展暨"江苏省对台交流基地"揭牌仪式,文物馆为繁荣海陵文化、扩大对外交流又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