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卜庆安 《求索》2008,(3):188-190
诗以心灵为殿堂,诗歌意象比其它文学体裁中的形象更富于心灵体验性,更富有浓郁的审美色彩。作为明清之交的遗民诗人,屈大均的诗歌从复合的音乐性、繁富的色彩度、幻化的动态感与委婉的含蓄性等四个方面体现其鲜明的意象美。虽然其美感形态不同,表现方式多样,但都以诗歌的灵魂与生命——意象为核心,和着美感的节拍,流溢充盈的情感,抒发诗人对生活生命以及大千世界的感悟。  相似文献   

2.
王海英 《青年论坛》2005,(1):142-143
杜甫避乱川中寓居成都草堂时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时期。草堂落成、亲人团聚 ,使诗人对生活表现了少有的满足感 ,其对生活环境的热爱都一一诉诸笔端 ,同时杜甫其积极入世的思想始终未因暂得安定而削弱。这也是杜甫成为伟大诗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4.
杨毓敏 《理论月刊》2005,(10):131-133
本文着重论述了惠特曼的《草叶集》与郭沫若的《女神》两部诗集的命名和部分诗歌中审美意象的相似性,并对其相似的原因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析。通过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我们认识到惠特曼、郭沫若这两位中外著名诗人在审美意象上的异曲同工之美。  相似文献   

5.
罗伟倓 《传承》2011,(23):60-61
作为一个处于社会动荡、朝廷由盛转衰时期的大诗人,杜甫的诗歌始终带有儒家学说中的仁政、爱民思想。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写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勤于学习的生活经历,特定的历史环境,这些都或多或少地使杜甫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沾染上了儒家品质。通过对其作品中儒家品质的分析,期望加深世人对杜甫的了解,同时也对当下的诗歌创作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杜甫是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其诗众体兼备,七律更是他倾心血而作,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盛唐七律在杜甫笔下已臻于成熟。其标志是盛唐七律中杜甫创作的数量最多,合律率高,极大地扩充了盛唐七律的用韵范围,无论在章法、句法还是字法都极尽变化,成为后世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谢思炜 《人民论坛》2020,(10):132-134
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既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生活遭遇有关,更离不开诗人的主观努力、在诗艺方面的不懈追求.他在诗歌中展现全方位的社会观察和思考,并始终保持创作激情,追求更完美的诗意表达,把生命托付给诗歌.  相似文献   

8.
杜甫与道士的交往和对道术的选择是出于功利的目的,是为他疗疾服务的;他对金丹道的一贯关注既来自李白的影响,也有对生命眷恋的心理原因;对上清派的漠视则出于他对玄虚的怀疑和否定,是他不能也不愿遁世的人生观的曲折体现;对方仙道的注意则出自一种诗学的关注,无关乎他对道教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9.
陶陶 《湖北社会科学》2004,2(11):105-108
翻开艺术史不难发现,人类早期的歌舞娱神、祭祀天地的仪式与场面以及那种有意味的形式,不仅被歌舞艺术、戏剧艺术承载下来,同时,那些有意味的戏剧性的场境,对抗冲突的情节,对白叙事的表演,以及象征面具载体形象,也被后来从诗乐舞中独立出来的诗歌艺术传承下来,并逐渐形成了诗歌审美艺术中的戏剧性话语表现策略。因而,探究和概括诗艺中的戏剧性结构、戏剧性情境、戏剧性台词、戏剧性载体及其深层话语建构,都是很有意义的审美活动,为诗歌创作艺术提供了一种审美规律,为审美接受寻求一种品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王琪 《前沿》2012,(6):165-167
西默斯.希尼的早期诗作许多都取材于北爱尔兰乡村的童年生活。童年的经历和感受与诗人后来,特别是成年后的经历和感悟既有着相通之处,更有着极大的不同,甚至是天壤之别。这种感受和感悟的变化被诗人通过童年的视角,采用比较和对比的手法在其诗作中巧妙地表现出来,传达出诗人对正在消失的淳朴的乡村世界的感伤和怀念,记录着诗人对自身文化身份和诗歌传统的探寻。  相似文献   

11.
具有民族化特色的中国现代派诗歌 ,发展到 2 0世纪 3 0年代 ,已经基本定形和成熟了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戴望舒的努力是功不可没。戴望舒的诗歌是在现代和传统之间进行合理的审美选择 ,把自己深受民族文化熏陶的审美追求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派诗歌的新形式 ,成为外来诗歌形式与中国民族传统有机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文化以更为明显的消费性和娱乐性的姿态出现,在青年中出现了一种亚审美现象,青年的生活学习、社会文化心理由此受到了深刻影响.对亚审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从美学的角度予以分析和把握,才能揭示出其产生、流行的原因,寻求解决或正确导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霁 《前沿》2009,(7):185-187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他创作出了楚辞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杜甫是唐诗中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继承了《诗经》的风格,把实现主义诗风发挥到了极致,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者,但是他的精神与思想却秉承了屈原,吸取了楚辞的精华,成为唐诗中继承屈原的典范。本文就其爱国精神、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了杜甫对屈原精神及楚辞风格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审美不仅限于文学艺术和哲学之中,同时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和多学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美的向往、追求,是人类的本能与天性。审美是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认定美与不美的主观意识的鉴赏。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美感是人人具有的。但是,审美能力的高低,审美趣味的雅俗却是因人而异的。审美会带来心理上的平衡、愉悦,而变异的审美却会产生犯罪心理的胚胎。 犯罪是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社会各阶层的人,犯罪心理是指犯罪人准备和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犯罪心理产生的诱因是复杂…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凋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胡锦涛同志这一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对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品行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所渭生活情趣,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对生命之乐的一种感知,一种审美感觉上的自足”。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的志趣与爱好,  相似文献   

16.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儒家的"仁爱"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他,决定了他关爱他人,关心民生疾苦,关注国家命运的性格,读其诗,知其人,可直接感触到的是他那浓浓的"情".他至情至性,是"诗圣",更是"情圣".  相似文献   

17.
贺严 《前沿》2012,(16):149-150
杜甫一生写了三首《望岳》诗,这三首诗虽然是同一题目,但写于不同时期,描写的是三个不同的山岳:第一首《望岳》作于青年时期,描写的对象是东岳泰山;第二首是中年时期的作品,写西岳华山;第三首则作于晚年,望的是南岳衡山.这三首诗前后跨越了30年,诗人的人生和社会时世都发生了沧桑巨变,因此三首同题诗中也渗透着作者不同阶段的人生情怀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8.
李艳  鄂霞 《前沿》2007,(6):209-211
李贺以其笔补造化之功,在唐代诗苑卓尔不群。本文着重从李贺诗歌审美倾向的悲凄性和虚幻性两个方面来展示诗人特异的心理特征、诗作的独特魅力和带给读者的新鲜感受。  相似文献   

19.
论民间年画的情趣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箐 《理论月刊》2006,(4):130-133
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年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归类分析,探讨民间年画所体现的不同层次的民众情感和丰富多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论精神文明的审美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发展观 ,这标志着我国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及为精神文明创造物质基础的同时 ,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看到 ,科学理性的极权在为人们创造繁荣的物质资料的同时 ,也使人们的自由本性受到物的局限。为摆脱“人为物欲”的状况 ,塑造完美人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有必要相应地提升其内在的层次 ,那就是审美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