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伊沙贝拉     
有一阵儿想写一点跟"蝴蝶"有关的电影文字,找了一些资料片,不是为了那些翩飞在电影中的蝴蝶,而是因为喜欢蝴蝶这种昆虫,像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莫说的:"毛毛虫的腿消失了,展开翅膀."我喜欢它从虫子变成花朵的摇身过程.可是一直没有写,那些片子便一直放着.其中并没有菲利浦·慕勒(PhilippeMuy)的<蝴蝶>,这张碟是在收集那些资料片以后落入手中的.  相似文献   

2.
四季的想念     
背夏天,李宁,邦威着一城送给我的背包,穿旧旧的李宁白色T恤,我从火车上走下来,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这个夏季特别炎热,一路上观望着窗外的景物,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火辣辣的太阳灼伤了,甚至连美好的绿色叶子都变成了灰褐色。站台人潮涌动,像一部很旧的电影,我站在原地没有挪步,以至于这个空白镜头被拉得很长很长,其实世界在我的眼中无非是黑白森林。我回头狠狠地望了望载着我的列车,我害怕我一走进这个城市就会忘记回去的路。这是一城的城市,可我却找不他。我的身上穿着他喜欢的李宁白色T恤,我们曾经有过的一模一样的T恤,上面写着我们拥有…  相似文献   

3.
看前苏联导演尼基塔·米哈伊科夫的电影<套马杆>和蒙古国女导演达娃的<哭泣的骆驼>,他们电影里的蒙族人都有害羞、沉静、安宁但韧的性格,与我们惯常所表现的蒙古族人的野陛与剽悍有很多不同.看央视采访吉祥三宝,那一家也是优雅沉静地对着镜头,布仁是蒙古语主持人,妻子是歌唱演员,应该说他们是不会怯于在镜头前表达的人,但他们与那些侃侃而谈的明星不同,那点不同与米哈伊科夫和达娃的蒙古人像.  相似文献   

4.
故园流韵     
我是某侨务机构的摄影记者,曾拍下许多反映侨乡巨变的画面,可满意的极少。去年夏天,四邑侨乡影友捎来消息,谈他们那儿有一位回乡寻根的老华侨,返老还童,天真烂漫,传出不少既令人开怀大笑,又让你啼笑皆非的轶事,一桩桩,一件件,都可以上镜,说不定能拍出夺取国际沙龙影展金奖的作品。我不禁大为振奋,背起相机就走。继后又想,这榕荫婆娑,平畴如织,厂房林立的侨乡景物,我早已稔熟于心,什么角度没摆弄过,还能玩出什么名堂来?影友用摩托车载着我奔驰在平坦的水泥乡道上,他说:"别失望,就快有到(有东西看)!"时近晌午,骄阳…  相似文献   

5.
看电影<千年鹤>好像从前看钟晓阳的小说<两段琴>,慢慢的.要问电影说的是什么,我就会像<两段琴>里拉胡琴的男孩,嘴瘪一瘪,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6.
我认识克里斯特夫·瑞夫的时候,他正在纵身一跃就可以跳上摩天大楼,像子弹一样迅速飞上天空,而且力大无比,无人能敌.那一年是1977年,他刚刚25岁,正在拍摄电影<超人>,这部电影让他一夜成名,从此成了美国的偶像人物.我是一名摄影师.专门为杂志封面拍摄明星照和电影剧照.在<超人>剧组工作的时候,我渐渐喜欢上了这个高高大大、当时还没有什么钱的年轻演员.我们有一次还一起吃了顿晚餐,但是,当时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位演员会对我未来的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看着新一期的<环球银幕>,我指着<阿凡达>的宣传剧照说,我不喜欢这样的电影.身边的女孩说,我也不喜欢.翻过几页纸,是昆汀·塔伦蒂诺的<无耻混蛋零零三>,我说我也不喜欢这样的电影,还有<9>我瞅着也不怎么顺眼……我有点沮丧,唉,明年也没什么看的了.  相似文献   

8.
看电影<朗读者>,汉娜从一个铁皮筒里倒出了一小截铅笔,三寸长?将将能握,探着脖子,逐行寻找她第一个认识的单词"The",从此开始了她的识字生涯.一个不识字的女人拿起笔来,第一支笔从哪来?影片不用交代,总之有这样一截铅笔仿佛一直放在铁皮筒里等待着她,而它以前的经历、主人似乎都不重要了,但惟有这支铅笔能肩负起这个重任.  相似文献   

9.
扔下这张影碟好久又捡起来.当时一个小朋友推荐这个片子给我,对于小孩子的建议我从来都十分重视.在电脑上边看边载图片,一弄就是小半天,不写它,我干涩的眼睛不答应.  相似文献   

10.
记得白先勇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永远的尹雪艳>.所以写之前,我想把题目定为<永远的老头儿>,但是,感觉不对劲,有点哀悼的意味.  相似文献   

11.
在我这个年纪,贝多芬创作出了<第五、第六交响曲>,柴科夫斯基完成了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的,威尔第最受欢迎的歌剧<弄臣>已经问世,肖邦举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演出——在这个年纪,伟大的音乐家们已开始书写音乐的历史,而我却刚刚开始爱乐.  相似文献   

12.
周鹏程 《新青年》2008,(1):34-35
"除了<疯狂的石头>,郭涛身上还有别的故事吗?" 见到郭涛之前,我就一直问自己.无论是对我,还是对观众,还是对郭涛,我想<疯狂的石头>都是一种疲劳轰炸,能谈的都谈了,不能讲的也都讲了.  相似文献   

13.
看电影<断背山>时,除了影片中的故事外,最吸引我的,便是片中的景色了.广袤无垠的草原,绿草茵茵,时空轮回,仿佛能看到昔日牛仔们跃马纵缰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部拍摄于30年前的苏联电影,曾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和感喟,以致电影片名如今还是许多人的口头禅.俗话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迷恋它都有自己的理由,而我百看不厌,却是因为主人公卡捷琳娜对爱情的执著与坚毅.  相似文献   

15.
上一次我胡扯说我儿子12岁了,长得像奥兰多·布鲁姆,就是在电影<特洛伊>中演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那个小帅哥,要不是他拐跑斯巴达王后海伦,也就没有那场名扬千古的战争了.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家利益>季刊主编欧文·哈理斯曾有一段名言: "多少年来.美国人一直很难理性地看待中国.他们总是在要么浪漫化中国,要么妖魔化中国之间剧烈摇摆."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和西方对中国国家发展"历史方位"以及国际角色的认知发生了激剧的变化.梳理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把握国际形势和西方国家对华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黄县     
正贾平凹写了一本《老西安》。他笔下的老西安,是给了他无数古籍应典、事家胆量、江山风格、黄土厚俗、民间呼应的地方。我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文学票友罢了,我想写一写老黄县了。有了这个冲动,我又犯难:写老黄县从哪里下手?写它的什么?别人知道的,还用你去写吗?颇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想来想去,复杂不如简单,就从身边入手吧。忽然间,我就成了城里人,虽然楼房是租的。为了给女儿陪读,去年5月10号,我们全家  相似文献   

18.
青梅     
青梅曾经是我们学校最漂亮的女生。然而只能是曾经了。因为在15年前,那个叫青梅的少女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我上高中的第一天,我就遇到了青梅。那是9月的一天,一个穿得特别漂亮长得十分好看的女生在一棵法国梧桐下站着,那个镜头多少年来没有淡化,不知为什么,我当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老友记     
赵严 《新青年》2005,(3):2-3
已经记不清和米佳是怎么认识的了。只知道从幼儿园开始,这个人就死缠烂打地跟着我———要么坐在我旁边的椅子上,用田字格歪歪扭扭地一篇儿又一篇儿重复写一个字;要么坐在从我这数起第某张桌子前,一边瞄老师,一边提心吊胆地打瞌睡;最远的一次也是坐在隔壁班里,放学了还要找我一起走的。出现这种情况,最开始我以为是纯属巧合,后来怀疑是有人故意安排。之所以有这样的猜想,是因为从小到大,虽然没有刻意追求,我却三年如一日地讲卫生懂礼貌成绩优异且不曾露出任何马脚,是标准的三好孩子的典型,所以保不准不会落进某些家长的眼睛里,被物色为择邻…  相似文献   

20.
1.你不来与我同居 <城市画报>在一个小旮旯的地方推荐了那个位于上海大光明电影院长廊内的小书店,周尔睦放学后坐着地铁便赶到了这,她想买一本伊蕾的<独身女人的卧室>想得发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