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怕耽误了与严良堃等同志相约去郭老家,我草草地吃了午饭,便乘车来到北海南门。过了马路,见相约集合的地点,以前孩子剧团的苏扬、张承祖、罗立韵和严良堃已早我先到了。3点差几分,我们来到了郭老的家门口。这一天,是1972年的最后一日。 王秘书领我们到里院客厅。不多一会儿,于立群同志从后院出来。正坐下寒喧,郭老从办公室里走出来,我们急忙迎上前去,和他老人家紧紧地握手。我说:“明天是元旦,我们来向您老拜年,祝您健康长寿!” 郭老给我们让座,王秘书端上了茶水。  相似文献   

2.
陈永坤 《政府法制》2012,(35):45-45
若论最短的信,当推我国文学大师郭沫若的一封“无字信”。 郭老学识渊博,并擅长书法,全国各地都留有他的笔迹。1963年。山东省郓城县城关卫生院改建时,院领导决定这个院名要请名人来写..想来想去就想到了郭沫若。于是,就以郓城县城关卫生院的名义给郭沫若去了一封信,请他题写院名。不久,便接到郭老回信。拆开一看,信封内却空空如也,并没有郭老的题字。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3.
"忠"作为中国古代伦理学的核心范畴,深深的影响了爱国诗人屈原。本文从屈原对君主的忠心,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屈原"忠"的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其实质。探讨这一思想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屈原的悲剧,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中华、邹福清在《武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撰文指出,两千多年来,不同时代、不同学者的笔下有着不同的屈原形象。在两汉文人的心目中,屈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生活在一个是非混淆、政治昏暗的朝代,那时,谗邪小人得势横行,忠贞之士却遭迫害。在这样的社会,屈原遭到放逐,被  相似文献   

5.
两千多年以前,司马迁满怀同情和激愤,写下了《屈原列传》。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的事迹,从此得以流传人间。随着《楚辞》在历史上继经学以后成为传统的一门学问以来,研究屈原生平的学者与日俱增,但是有关屈原生平经历的不少问题,至今仍如雾中看花,模糊不清。本文试就其中的两个问题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1961年秋,毛泽东专门写了一首《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赞赏了屈原作品中的“刀子”精神,以“万里涛”言其跃得远,以“冲”言其勇猛,歌颂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惊世之举。寥寥28个字,却深刻形象地刻画了屈原的爱国情怀、浪漫气质,更揭示了其文作匕首、以死醒世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我的很多同行都在探究一个问题,我们这群人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我国的律师制度恢复已经28年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究竟是越来越清晰了,还是越来越模糊了?没人给出明确的答案。同样,28年的行业历程,我们所走过的每一步,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她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这些痕迹促使我们形成了怎样的文化。我们究竟该有一个怎样的文化?我作为这群探究人中的一分子,同样迄今在孜孜寻求着答案。坦诚地讲,有些同行对律师的理想是什么尚未清晰;对我们的行业该有、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文化也不明确。可我记得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律师,我们清醒。我们替我们的客户答疑解惑,我们为我们的当事人维护其合法的权益;但我们又有一些人,不希望仅仅把律师作为一个职业或谋生的手段来  相似文献   

8.
屈原的《桔颂》是千古名篇。表面上颂的是桔,实际上它是屈原理想与道德的宣言书,是他人格与个性的一个缩影。特别是结尾的那几句:  相似文献   

9.
屈原的《九歌·国殇》究竟写于何时?近代研究《楚辞》的学者众说不一。最早提出《九歌》写作年代的是汉人王叔师,他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昔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  相似文献   

10.
屈赋与音乐文化翟振业要论证屈赋与音乐文化的关系,自然离不开屈原其人。屈原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家庭,从小就接受贵族文化的熏陶,即接受北方《诗》、《书》、《礼》、《乐》、《春秋》等教育。因为这是楚国王室子弟和贵族的必修课程,所以读屈原的《离骚》,不难发现诗中...  相似文献   

11.
屈原和李白的诗歌是中国古代诗史上个性化抒情和自我主体意识的两座高峰,但二者又颇有不同。在抒情的途径和方式上,屈作主要是蕴藉深细的倾诉,李诗倾向于不可遏止的爆发。在处理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之间的关系方面,屈原多半面对理想化的事物,李白重在理想化地面对事物  相似文献   

12.
明遗民觉浪道盛著《三子会宗论》,提出以孟子会宗庄子和屈原。道盛的三位弟子方以智、钱澄之、屈大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三子会宗论》进行再阐释。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命题,更暗含着遗民的独特心迹。他们试图会宗庄子之生与屈原之忠,由此为自己选择做遗民而非死节的行为寻求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杭州大学《语文战线》1981年第3期载史良林同志《屈原和公输般姓什么?》一文。史同志说:“大诗人屈原姓屈,同张三姓张李四姓李一样,这好象是不值一谈的常识,其实不然。”又说:“屈原和楚王同姓,楚王姓熊不姓屈,这是怎么回事?”史同志又谈到于在春先生解释为“同宗不同姓”。史同志知道“古人姓氏的由来”,但当解释姓氏问题时,却不能分辨姓氏的关系。《左传·隐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候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与鲁迅》,是郭沫若同志于一九四○写的一篇专论,提出了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古代哲学家庄子与鲁迅思想、创作的关系。郭老认为:“鲁迅颇受庄子的影响”;“鲁迅爱用庄子所独有的词汇,爱引庄子的话,爱取《庄子》书中的故事为题材而从事创作,在文辞上赞美过庄子,在思想上也不免有多多少少庄子的反映,无论是顺是逆”。  相似文献   

15.
屈子祠香火日盛,屈原精神重新成为家乡人民心灵的依托,正是因为大家对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期待——我的家乡有条汨罗江,著名的屈子祠就坐落在江畔。大年初五一大早,家人就唤我同去屈子祠祭拜,我不禁有些愕然。到屈子祠祭拜已是少年时的记忆,那时家乡人经常到屈子祠祭酒烧表、奉上供品,表达对屈原爱国守诚、一心为民、如莲花般高洁品格的敬意。然而日子越过越富裕,大家却更热衷到庙里拜土地公、敬财神,屈子祠便逐年  相似文献   

16.
言语、动作令人发笑叫“滑稽”,南方还有一种叫滑稽戏的曲艺形式,同北方的相声相近. “滑稽”一词战国时期已经开始使用了,不过含义跟今天不同.屈原在《楚辞·卜居》中控诉黑暗的世道:“突梯滑稽,如脂如韦.”“突梯”是委婉顺从的样子,“滑稽”是圆滑随俗的样了,“脂”和“韦”分别指油脂和软皮.屈原指责贵族大臣们就像油滑的脂韦一样,对国君婉转顺从,阿谀奉承.  相似文献   

17.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自顾炎武等学者指出“失其次序”以来,胡适又加以发挥,举出传文叙述中的一些矛盾,如“先说‘王怒而疏屈平’次说‘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既疏了,既不在位了,又‘使于齐’,又谏重大事,一大可疑。前面并不曾说‘放流’,出使于齐的人,又能谏大事的人自然不曾被‘放流’。而下而忽语‘虽放流’,忽说‘迁之’二大可疑”。又指出屈原谏楚怀“‘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二句,依《楚世家》是昭睢  相似文献   

18.
以屈原为代表的作家创作的楚辞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自两汉以来,被后世文人以各自的方式在不同的层面上加以接受。南朝齐梁之际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较为全面的总结了前代楚辞研究成果,其在《辨骚》篇中所提出的观念对后代影响深远,在楚辞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从分析刘勰在《文心雕龙》其他篇目涉及楚辞作品及作家之处入手,再结合《辨骚》,讨论刘勰的楚辞观。  相似文献   

19.
屈原和庄子都对中国文学和文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都有着高洁的人格 ,其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也达到了文学史的高峰。相似的生命困局、对“天”的探索、高洁的品性决定了他们文学相似的一面。但是作为人 ,他们又有着对立的一面。生命的不同“哀怨” ,对“天”的不同结论、超越困局的不同方式 ,均决定了他们文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像屈原那样的“上层人士”(他曾当过三闾大夫、佐徒),能具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情肠,不仅可贵,这样的人也实在不多。在很多时候,民在权势人物的眼里,都是低档的跑龙套式角色。他们通常被称为“草民”、“愚民”、“蚁民”;心情好一点的大人物,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