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人才模式问题是教育史和学术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对封建教育目的、方针、基本原则、教育内容及方法的认识和把握。本文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模式,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才模式是一种政治、伦理道德型人才模式。这种人才模式构想首先是从封建教育提出和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李世民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统战”策略浅谈艾雪[编者按]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是我们从政为民治国的一个方法.我国历史上曾有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其中唐太宗李世民的治世之道与用人之道极有特色,开创了唐朝这一封建社会的鼎...  相似文献   

3.
康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康乾盛世”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著名的治世之一。究其国家大治的原由,不能不说与康熙的人才思想有着极大的关系。康熙深谙政无大小,得人为本的道理,他曾多次指出,“致治之道,首重人才”,“治国家者,在有治人不患无治法耳...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用人观念谢俊春古往今来,任何事业的成败,都与人才联系在一起。怎样选择人,选择什么样的人,对现实政治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大量的封建主义残余存在,任人唯亲等用人上的弊端仍在党内有...  相似文献   

5.
学校与科举并行是我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制度的一个特点,而通过考试制度来发现人才,则始于隋唐科举制。同历史上的任何朝代一样,唐朝建立后亟需选拔各级官吏管理国家机器及行使国家的职能。随着唐朝政治制度的完备、经济的繁荣和阶级关系的变  相似文献   

6.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封建地生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地占有直接生产者农民。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建立在他们占有了社会绝大部分土地的基础上。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农民没有土地,只得向地主租种土地,忍受地主的剥削和奴役。所以,我们说,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地主致富的总根子。而封建的土地占有制形式,即土地制度的发展和变化,又是揭示封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条根本线索。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曾出现了多种形式,其中井田制、限田制、王田制、屯田制、占田制、…  相似文献   

7.
从“?”如流谓我"从谏如流"是对封建社会开明君主的赞誉,做得最好的要数唐太宗,在以魏征为代表的一批"贤臣"的辅佐下把大唐王朝推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峰巅。他还要求大臣们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改正过失,唐太宗一朝君臣可谓做到了"从善如流"。我们共产党人本应具备...  相似文献   

8.
全面观照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徽州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造,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徽州文化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迹,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历经了大半个世纪,8  相似文献   

9.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同时代世界各王朝帝国倾慕不已。这一历史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治者吏治思想开明,人才倍出,守法清廉,继承并创造了一整套周全的、适应性较强的宫吏管理制度。国家机构协调有序,职能分工细而不乱.繁而不杂。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表现出过人的胆识与政治远见。他把健全吏治监察机制作为立政的当务之急,并有力地从法律上、制度上不断地将其予以完善,一方面监察纠举官吏的不法行径;另一方面严以律己并加强对皇亲国戚的严格监督。政事堂制度正是这…  相似文献   

10.
林伯承 《人权》2012,(2):46-48
《红楼梦》是一部前无古人、光耀后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民俗以及艺术哲学等内涵极其丰富的伟大文学名著。毛泽东同志称其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1.
父债子还、夫债妻还是我国封建社会留下来的俗语。父债子还,指的是父亲生前欠的债.父亲去世后要由儿子来偿还。夫债妻还,指的是丈夫生前欠的债,丈夫去世后要由妻子来偿还。这两句话.折射了我国封建社会债权、债务的转移及继承权的不同形态,至今在我国还有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简史》第八课《封建社会的形成》,简单介绍了封建社会形成的经过。教材为了说明封建社会形成的长期性、复杂性、激烈性,列举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田氏代齐、鲁国初税亩、秦国商鞅变法以及欧洲日耳曼族入侵西罗马等史实。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向学生讲述封建社会的形成呢?最近我到几个学校听几位老师讲《封建社会的形成》一课。感到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在课堂教学中仅仅简单介绍了我国战国时齐、韩、赵、魏、鲁、秦六国新兴地主阶级反对旧奴隶主贵族的斗争和欧洲日耳曼族入侵西罗马的史  相似文献   

13.
立秋虽过,暑气未尽,我 们驱车游览了安徽黄山歙县劫后幸存的牌坊群。 歙县素有“牌坊之乡”的美称,而城西六公里处的棠樾牌坊群更是牌坊群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微风吹来撞击在牌坊上发出轻微的叹惜声重重敲打着每一位寻幽访胜者的心;其驳落的石雕和模糊的字迹分明是想让真实的历史慢慢隐去。 牌坊,古名“绰楔”,是封建社会最高荣誉象征,创自唐代,它原是建在里坊入口处,旌表孝义的建筑。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将“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之类的封建礼教,作为衡量人们行为的准则。为了在坊门上标榜那些“矢贞全孝”,“…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之谜中,有一个问题长期使人困惑。那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早就达到了较高水平,为什么却不能演进到新的社会形态?问题的无法解决似乎使人们不得不得出东方社会特殊论,不得不到物质生产以外的因素中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15.
龚自珍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第一位思想家。他上承17世纪顾炎武、黄宗曦等人的社会批判思想,下启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其功独具。...  相似文献   

16.
王瑞英 《求索》2010,(1):227-229
西周时期属于我国早期国家形态,各种机构和制度处于开创时期。对于西周的社会性质历来有奴隶社会说、封建社会说和封建领主社会说等不同的观点。西周铜器铭文显示在土地制度、统治机构、意识形态等不同领域内部都与前代已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后世封建制的许多特征已经萌芽。西周奴隶制社会内部孕育着封建制的因子,西周社会处于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杨叶红 《湖湘论坛》2002,15(1):39-40
一、封建社会儒家的“德治”与今日之“德治”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德”的内涵也不同封建社会的经济是一家一户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人们以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结成一定的经济关系,从事生产劳动。个人从属于家庭,不是独立的生产者、管理者,只能依附于家庭或家族才能生存。家长对家庭成员享有特权并承担对家庭成员的义务,自然血缘关系纽带是人们从事劳动协作、进行社会合作的主要凭藉①。由于个人经济上对家庭、家族的依附关系,与之相应的伦理道德也就强调个体从属于群体,讲求整体和谐。人与人之间不是相互争斗的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五、正确处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反差解放后,广大的民族地区一步从前封建社会和封建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关系的若干个阶段跨越,大部分民族地区生产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国民族自治地方,1993年比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549.33%,农业总产值增长558.6%,工业总产值增长7634.04%,粮食总产量增长272.56%,棉花总产量增长3479.29%,油料总产量增长515.90%,大牲畜年末头数增长208.52%,生猪年末头数增长491.78%,原油产量增长314…  相似文献   

19.
解放前,西双版纳傣族封建社会(当然也包括该地山区各族)的手工业、商业和集市都有自己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可以说是研究西双版纳傣族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现有的资料拟就此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一、村社制度下家庭手工业的特点在西双版纳傣族封建社会农村,原来每个农村村社都是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  相似文献   

20.
刘鸿翔 《湖湘论坛》2002,15(1):83-86
秦汉两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横扫六合,统一天下,在完成政权集中之后,制订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沿袭两千余年的政权框架;同时,以非常手段将申韩法家思想奉为意识形态中的圭臬,试图达到政治、意志的双重统一。虽然这种尝试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了,但这种双重统一的统治思维是积极和可取的。汉朝统治者以秦为师,在总结“苛政亡秦”教训后,采取舒缓渐进手段,从无为到有为,一步步加强了政权和意志的双重统一,尤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中国封建社会以孔孟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