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一统天下,以"德主刑辅、礼法并用、原心定罪"为核心的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法律儒家化的过程。本文以此为着眼点,剖析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过程与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华法系和中华法制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法制文明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性。特别是汉代以法律儒家化取代秦代法律法家化,开始了法律儒家化的历史进程,至"唐律一准乎礼",标志着法律儒家化的最后完成,奠定了中华法系礼法并用的治国模式和中国独特的儒家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其独树一帜的特色立于世界法律文化之林。在其众多特点中,"礼法结合"即伦理性特点最为突出,其在立法方面表现为君权神授、法自君出,亲属相隐原则等;在司法方面表现为春秋决狱、原心定罪,秋冬行刑等。  相似文献   

4.
唐朝的军事法律体系渐趋成熟,内容也比较完备,《唐六典》等典章制度对各军事机构的职权以及行使权力的程序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无疑有利于国家军事权力的有效运行。本文拟从儒家的“礼”有利于军事权力结构的稳定、奖励军功有利于军事权力的运行两个方面来分析封建法律对唐朝军事权力结构的影响,并寄望于能发掘出对当代军事建设有利的因素来。  相似文献   

5.
舒彤 《广东法学》2003,(5):32-38
法制近代化是自中世纪后期开始的波及整个世界的一场法制变革和进化运动,其内涵是指(自由)资本主义法治化。就世界范围而言,法制的近代化呈现出两种模式:一种是源自本国经济、政治、法律以及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导致的近代化,如英国、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阐述了汉代法律儒家化的背景和具体表现,分析了其对我国法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邵方 《中国法学》2004,(6):155-162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礼的产生与秩序化,儒家因为对礼的追问而得出仁学思想。作者通过对儒家思想的追本溯源,认为礼的起源与礼所象征的秩序等级的确立和深化是儒家思想确立与完善的基石。作者通过对儒家的秩序和平理论;儒家思想中的礼与法;孔子"道德金律"的伦理学意义等几部分的论述,来考察儒家思想与礼制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中国古代法律是一部礼法结合之伦理化法律,礼法结合乃中国伦理化法律之最主要传统和特性,文章大体回顾了中国伦理化法律的发展历程,并初步阐明中国伦理化法律之"礼法结合"。最后从法律发展史、法制现代化角度谈及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法学》1986,(4)
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法律的儒家化(礼法结合)。它作为一个体系,从汉至清二千多年间,其发展过程大致为分为开始、发展、成熟和延续等几个阶段。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并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一概述,供自学同志参考。一、两汉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开始阶段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魏相李悝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法经》,开重刑主义之先河。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在立法上以法家的“法治”为依据,用“以刑去刑”、“以杀止杀”的重刑主义统治政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宗教》一书是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伯尔曼教授的著作。这本书不仅简要地讨论了历史上法律与宗教的复杂关系,而且在学理上分析了法律与信仰之间的联系。一些精彩的语句,简洁且深刻,深深地影响了人们对法律的看法,法律信仰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从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一书入手,从东西方的史实角度出发探讨法律和宗教的关系,进而从理论上对法律如何信仰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封建社会不仅有民法,而且还有着系统,协调的二元民法法律规范体系。在国家制定法层面,法典、今、格、式、例等不同形式的法律都有着大量的民事法律规范及具体的民法务文;而在习惯法颁域,家法族规、行规业律,契约等曼是丰富了中国封建民法的内容。制定法民法与习惯性民法在中国封建民法二元法律规范体系并没有太多的矛盾与冲突,整个封建民法二元法律规范体系的运作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协调。  相似文献   

12.
任强 《法学研究》2006,(2):138-144
封建法被人们看作是中国传统法律的典型特征。但是,这一概念在中西法律文化中的内涵是有极大差异的。英国封建法孕育的有限王权和身份关系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法治资源,至今仍有影响;而以集权和家族为特征的中国封建法则与法治社会相去甚远。理清封建法在传统中国与英国的社会中的不同内涵及其与法治社会的源流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传统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任强 《现代法学》2001,(1):20-27
本文运用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与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类似” ,对休谟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划分进行了扩展研究 ,完成了休谟这一理论从绝对理性的本质主义向相对理性的非本质主义的过渡 ,并以非本质意义上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为基础 ,以先秦儒家的礼法思想为例证 ,提出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研究范式的两种“理想类型” :还原与解释 ;推展与原创。作者认为 ,依照这两种“理想类型” ,就能厘清目前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研究方法的盲目和混乱 ,在解释与对话中确立起码的规则 ,从而深化思想的研究 ,推动思想的创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传统法律没有过多地受到其他地区的法律传统的影响,而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系统,并且影响了周边的多个国家。中国的古代人神观念、礼教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形成的传统法律特点也很鲜明,包括:强调权威,强调义务观念;依礼治律,礼、法结合;诸法合体,刑民有分;重刑主义和行政兼理司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于秦汉得以改造,于魏晋得以发展,于隋唐得以修得正果,于明清得以加固强化,从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到家庭伦理甚至个人行为无处不及,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本文着重对秦法、汉法与唐法的法律儒家化进行阐述与分析,加深对我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思索.  相似文献   

16.
法律儒家化是中国古代法律发展中的重要过程,儒家思想影响着中国法律的走向,汉朝是法律全面儒家化的开端。本文从汉朝法律儒家化是历史的选择及法律儒家化的主要体现来对汉朝法律儒家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法律全球化包含了多个方面的统一与趋同,其中一国的法律文化思想作为本国法律制定与实施的根基,对一国的国内法以及与其他国家法律层次上的合作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传统的法律文化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也在中国现有的法律现实中全面体现。因此,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几个方面着手,探讨我国传统法律思想文化对于中国加入全球化浪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就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过程进行简单阐述,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中国传统法律的一些基本特征,最后就儒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9.
儒学从孔子创立以来,历经汉、唐、宋、明、清几代的发展,逐步完善,有了较完备的思辨哲学体系和较深的理论思维。同时儒学也适应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各个时代的政治需求,从而确立和保持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封建法典自成体系,形成了法依君主意志为转移;法以礼教为原则;司法从属于行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儒家从犯罪原因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犯罪预防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从经济、教育、法律宣教以及宗族联防等方面预防犯罪。透视儒家犯罪预防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犯罪预防从民本和重民思想出发,其核心是“仁政”思想,其指导原则是礼法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