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周期规律的作用下, 美国经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滑, 且短期内难以复苏, 并引发全球经济走软。美国经济走软直接影响到美对华政策的调整路向, 我国如何在未来几年积极引导中美关系的互动成为亟待研究的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周期规律的作用下, 美国经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滑, 且短期内难以复苏, 并引发全球经济走软。美国经济走软直接影响到美对华政策的调整路向, 我国如何在未来几年积极引导中美关系的互动成为亟待研究的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及其对华政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 《国际观察》2003,(3):17-22
冷战结束后,美国利用三次历史性的契机对其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一是利用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初步奠定其全球主导地位;二是利用“9.11”事件后的阿富汗战争,顺利实现其在中亚的存在;三是刚刚结束的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谋求以改造中东为起点,奠定其21世纪的全球霸主地位。目前,美国的这一称霸战略尚在发展之中,其战略重心的进一步东移,将直接影响中国统一大业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外交态势与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不仅对中东地缘政治乃至整个国际关系走向产生了影响,并且也迫使美国的全球战略发生变化。文章以此为背景,对布什主义的形成和走势作出分析,并且更多地强调了伊拉克战争后布什政府在对华认知上的变化及其政策特点。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后 ,中美关系跌宕起伏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对华政策一直受反共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无论对美国对华政策遏制派还是接触派都起作用。遏制派试图像对付苏联那样来对付中国 ;而接触派则想促使中国向美国所希望的方向演变。但双方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 ,即彻底清除共产主义。无论是克林顿民主党政府还是布什共和党政府 ,对华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潘锐 《国际观察》2001,(5):31-35
布什政府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极端保守派,并具有浓厚的"珍珠港情结",视中国为潜在威胁,主张对华预防性遏制政策.但该政策缺乏政府一致、两党支持和盟国赞同,注定其必然调整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对美国的对华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而反共主义则是其中的一个重点。美国 对华政策中的反共主义经历了一个很长时期的发展变化过程, 同时还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长期 性、顽固性;波动性、反复性;复杂性及范围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的关系, 包括反共主义意识形态, 从而制定相应的国家安全政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将对促进中美两国 的交往达到双赢, 并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华政策中的认同政治:一个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同政治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选择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作为案例,分析和考察认同政治在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揭示这一政策失败背后美国方面所存在着的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联合 《国际观察》2005,60(6):11-18
新保守派诞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论战和分化重组时期。新保守派从自由派或政治左派起家,后转向保守阵营。新保守派信奉自然正当学说,在美国外交政策上表现为一种激进的道德绝对主义,一贯对中国持敌视态度。新保守派对美国对华政策发挥了明显的消极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二战结束前, 美国确立了以中国为主要支柱的战后远东国际秩序观, 这不仅影响着美 国的对华政策决策, 而且使其远东战略深受中国国内形势的影响。出于抗衡苏联的需要以及意识 形态上的考虑, 美国不得不将支持蒋介石政权作为其对华政策的核心, 这决定了它的远东战略从一 开始就建立在一个脆弱的、不稳定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国家领导人的人格和认知风格等心理因素,是影响对外决策和国际关系发展进程的诸多变量之一.作为2016年美国大选的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的政治人格和认知风格体现出强势和开放等特质.总体来说,希拉里的性格属于主动积极型,她权力欲望高,信息需求大并且较为开放,认知灵活性和固化特性并存,概念复杂性和简单性并存.希拉里的对华历史记忆有着负面因素,价值观外交是其政治理念的基石,但利益平衡和考量也是重要的一面.塑造和加强一个美国主导的规则体系,并以此约束中国,是希拉里强调制度和规则世界的现实动因.希拉里的政治心理对于中美关系的影响还受到其他情境性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13.
钟悦 《国际观察》2001,(2):62-64
这是一篇有关"学术人物"的专访.专访的对象是我国旅美国际问题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张曙光先生.目前,他正在主编一套十卷本的<美国对华政策决策丛书>,本文对此做了重点采访……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加剧了美国自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重建美国力量和影响成为奥巴马政府的核心任务。为此,奥巴马政府提出经济“再平衡”和安全“再平衡”战略。在经济上,改变靠消费信贷和赤字财政刺激的发展模式,重新平衡储蓄、投资、借贷和出口的关系;在安全上,改变以反恐压倒一切而忽视其他重大挑战的做法,强调确保赢得反恐战争的同时,为未来更广泛的安全挑战做好准备。奥巴马政府经济和安全“再平衡”战略,构成了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基本框架,给美中关系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美对外和对华政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实际上包括国家安全委员会本身、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班子及其负责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它的演变可分为作为咨询机构的早期阶段、作用膨胀阶段和重新确定以发挥协调作用为主的阶段.国家安全委员会在美对外政策中的主要作用有七项,其对华政策部分的主要作用包括参与制定对华政策、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在中美关系的关键时刻作为特使访华、参加中美关系中的危机管理等.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以其鲜明的特点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仅存的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为了保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适时调整其亚太战略。无论是布什政府的“扇形结构”,还是克林顿政府的“新太平洋共同体”,都是要确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主导权。随着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作为美国亚太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华政策也相应地发生一系列变化,“制裁接触”和“全面接触”分别为其两个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中美关系,但是,中美关系作为冷战后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仍将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7日,美国大选落下帷幕,奥巴马成功连任。考察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内外政策走向,对于研判国际形势及中美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与《国际问题研究》编辑部于11月9日联合举办了中美关系专题研讨会,来自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相关机构和高等院校的20多位专家学者莅会。会议围绕美国大选后的内政形势、下届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走向以及中美关系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此次研讨会的部分专家观点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张文宗 《和平与发展》2020,(2):40-55,136-142
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两党的斗争异常激烈,政治极化程度之深为近几十年来所罕见,有学者甚至称其为超级极化。面对政治极化及其背后的深层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巩固执政权威、两党政客为解决国内经济问题,都将对华强硬作为优先事项。美国部分学术界精英等提出为了凝聚人心和强化国家认同,呼吁与中国开展新冷战。这股强大的力量与中美两国结构性矛盾趋于尖锐一起,共同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极端化。但与中国对抗无法缓解美国激烈的党争,难以改善其国内的不平等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国家认同面临的长期挑战。美国要走出政治极化,需要共和党或民主党通过选民重组获得对另一方的压倒性优势,从而长期主导政治议程。未来美国的党争还会非常激烈,但不管其国内政治如何演进,美国对华强硬的趋势都很难改变。  相似文献   

19.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随着右翼保守主义势力对华认知趋于负面,对华强硬的保守主义派系掌控对华决策,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全面竞争态势。在右翼反华势力掌控对华决策以及"大选年""疫情年"的双重政治效应叠加的背景下,美国对华全面竞争政策进一步加强。未来一段时期,随着保守主义阵营与共和党重组的演进发展,共和党对华政策的民族主义、霸权主义色彩将进一步加深,美国对华全面竞争政策可能朝着更为强硬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安全困境"、均势理论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困境"理论和均势理论是指导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主导理论.认识到这一点,将使我们从理论的角度,对美国对华政策走向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一个全新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