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印太地区成为全球地缘战略的中心,在该地区拥有直接主权利益和永久军事存在的法国是欧盟国家中最早提出"印太战略"的国家。法国版"印太战略"希望通过军事及多边合作建立稳定的多极秩序。为此,法国不断增加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以海洋安全为重点强化与地区国家的军事合作,建立以法印澳为轴心的印太伙伴关系网络。法国希望通过"印太战略",重振其全球大国地位,呼应美国制衡中国战略,维护法国本土及海外地区的安全,拓展其在印太地区的经贸和海洋经济利益。不过,法国存在资源掣肘、身份认知困境、国内政治层面制约等局限,这些因素将影响其"印太战略"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
俄美关于反导问题的斗争及其对世界军事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取得"世界核霸权"地位,不断扩展其反导系统的发展计划,并加紧技术研制和实际部署,这给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的军事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俄罗斯为了维持与美国的"战略平衡",对美国发展反导系统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双方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略交锋。俄美围绕反导问题展开的斗争不仅关乎两国自身军事安全,而且对世界军事安全也具有直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阿富汗战争的开始和结束为标志,中俄美在中亚的战略存在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存在从高峰滑向低谷,而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存在不断上升。文章选取军事安全、经济和能源、人文联系和国家形象三个角度,分析上述三国在三个领域各自的状态和变化,并对它们的优势和弱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外高加索地区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而且蕴藏有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9.11"事件后,美国携北约进入该区域,俄美两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争夺加剧,其背后不乏出于控制里海能源和管道走向的战略考量。俄罗斯力求维持传统优势,力图获得对关键能源设施的控制权;美国则竭力重塑地区能源格局,将能源问题与国家安全、对外战略和地缘政治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试图打破俄罗斯对中亚能源的垄断。俄美两国针对外高加索地区的能源政策,以及两国间围绕油气运输路线所展开的外交博弈,表明俄美"管道外交"受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与战略利益的驱使,必将对该地区形势、俄与美欧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安倍政府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帮助东盟南海声索国提升海上防卫能力,挑战中国南海维权行动合法性,寻求与美国在南海战略对接。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主要战略意图是:制造地区紧张局势,为其摆脱"战后体制"提供借口;多层面牵制中国,强化日本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巩固日美同盟。虽然介入南海问题也面临诸多牵制因素,但日本不会轻易罢手。日本搅局南海给中国以"双轨思路"解决南海问题增添复杂性,加大中国在东部战略方向上的军事安全压力,也使中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及塑造国际话语权面临更多挑战。  相似文献   

6.
从"战略经济"来看,无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响应、境内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能源供给1,俄罗斯对中国都有着重要意义,但其财政能力、经济体制以及对中亚地缘政治经济之警戒等因素对上述事项形成了潜在的制约和阻碍;从"战略军事"来看,急剧增进的俄罗斯角色是其对华之军事意义,但亦有着间接且深远的负面影响,即中美在西太平洋军备竞赛的相应加剧和来自美国及其军事同盟国的疑虑;从"战略地缘"来看,俄罗斯作为重大战略和外交伙伴所产生的重要助力,增强了中国的地缘战略能力,但相应也会损及中国与美欧的关系,潜在地增添中亚、东欧国家的对华不满与担忧,中国由此亦有可能被俄罗斯拖入与自身利益关系甚少的重大国际纠葛和风险。  相似文献   

7.
韩国在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和亚太战略布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必然对韩国产生直接影响。在美国"亚太再平衡"的背景下,基于对东北亚地区体系和地区秩序的判断及自身所秉持的政治理念,代表韩国保守势力的李明博和朴槿惠政府均做出了以强化韩美同盟为外交安全战略基干的选择,迎合美"亚太再平衡"战略,并将韩国纳入美亚太战略布局中,从而对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产生复杂的影响,不但激化地区内的对立格局,也使得包括朝鲜核问题在内的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的解决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加紧布局以中国为指向的“印太战略”。东南亚是美国防范和制衡中国的前沿,也是印太战略布局的衔接点。特朗普政府将东南亚视作中美战略竞争的外线,重视巩固和加强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优势和战略主导地位,推动与该地区国家安全关系的发展,大力增加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提升军事援助和防务合作水平,力图打造地区多边安全网络。东南亚国家一方面欢迎美国加强与东盟的安全合作,另一方面对“印太战略”中的对抗色彩和遏制中国的意图有所保留和警惕。美国与东盟的安全关系难以实现质的飞跃。中国需重视并提升与东盟的军事外交关系,疏解美国战略调整带来的压力,努力把中国-东盟关系打造成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压舱石。  相似文献   

9.
《国际观察》2021,(2):127-156
自主性武器是美国确保其世界领导地位和维持其军事威慑力的安全支撑和重要抓手,但是,军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引发了针对自主性武器安全问题的国际军控议题。作为其战略支撑的基础之一和军事伦理论证中的重要一环,美国在此议题上明显存在重大利益关切。近年来,美国积极参与相关的国际讨论,并在此问题上逐步明确了一系列独特的观念和立场。为实现在此议题上的全球领导力并维护其全球霸权利益,美国不仅向国际社会积极表达和重申其鲜明的立场,而且还极力通过推广美国经验向国际社会论证和佐证其立场的"美式理论"。显然,美国在自主性武器国际军控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将对该议题的未来走向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认为,作为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不仅在当今的国际安全治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且也在该议题上存在重大利益关联。但是,中国目前对该议题的参与度明显不足:一是在该问题的立场上存在模糊甚至矛盾之处;二是深受"立场模糊,方案缺失"困局的制约。据此,中国可以通过澄清立场、拓展多元思路和不断积累经验尽快形成"中国方案",为国际安全治理和自主性武器国际军控规则的形成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0.
美俄争夺中亚地区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际进军中亚,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紧对该地区的渗透,以达到控制中亚并最终将其纳入西方体系的目的.对此,俄一方面表示有节制的反对,一方面采取切实措施,遏制美在中亚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从长远看,美俄对中亚地区战略利益和能源利益的争夺将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与美日同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8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调整全球军事部署计划。这标志着美国安全战略的重大变化,目的是加强对世界的控制,必将对国际安全形势和与盟国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驻日美军调整是美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日同盟正在经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日安保条约重新定义以来的又一次转变。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前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赶超,东亚安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深感"权力转移"之忧的美国试图以"重返亚太"及"亚太再平衡"战略来缓阻中国崛起的势头,此战略调整客观上极大地刺激了东亚地区个别国家"借美制华"的念头,它们试图以制造安全事端来"引美入亚"。美国也愿借助这些国家对华挑衅来增强其亚太战略调整的效果。对此,和平崛起的中国不得不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周边安全形势,采取"缓美抑边"之对策,即在维护国家主权与核心利益的前提下,缓和对美关系,同时坚决回击个别国家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挑衅。中美之间的安全博弈虽有所加剧,但主客观条件决定了中美之间不会爆发新冷战,中美两国终将走出大国博弈的安全困境。此轮中美安全博弈对当今国际安全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它导致中国战略西向,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在亚太国际安全格局中的地位有所上升;美国可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美国在国际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下降;大国安全博弈中心西移,国际安全格局呈现某种"西升东降"之态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越关系不断升温,尤其是在防务与安全合作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展,美越双方从战略上日益重视防务安全合作,军事高层互访频繁,实质性军事交流合作如联合军演、开放越南军港、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等持续开展,核能领域的合作得到加强,美国全面解除对越武器出口禁令,美越防务安全合作日趋机制化等。美越从昔日的军事对抗走向今日的军事合作,源于亚太地缘政治与安全形势变化背景下两国对安全利益的认知以及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调整,其主要动机及意图是通过相互借力削弱或制衡中国,并在南海问题上实现各自的目标诉求。美越安全防务合作对中国周边安全以及中国外交造成了挑战,它影响了中美关系与中越关系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使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化。虽然美越军事合作暂时难以走向军事同盟,但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积极推动中越关系的发展,加强中国与东盟关系,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加强中俄战略合作,加强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完善周边安全战略,提升应对周边安全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奥巴马政府执政五年来,其对朝"战略忍耐"政策因一系列内在矛盾与缺隐而深陷"欲求交易而不成,维系现状而不得"的困境之中。奥巴马政府将朝鲜实质性"弃核"作为美朝对话的唯一前提的做法在原则上延续了前两任政府对朝"总体交易"的思路,但美国将"弃核"门槛的高悬与外交姿态上的强硬又几乎断绝了这种"交易"当前达成的可能。对朝军事态势上由"延伸威慑"向"针对性威慑"的步步演进表面上旨在阻遏朝鲜军事挑衅与核武开发对其地区盟国的威胁,但恰恰是美国这种强势且压迫性的军事姿态使得朝鲜时刻感到芒刺在背,在极度的不安全感中坚定其"拥核自保"战线。在奥巴马政府大力推进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大背景下,朝核与半岛问题既是美国的安全挑战——拥核的朝鲜的确对美东北亚前沿军事部署构成重大威胁;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其战略机遇——以朝核问题为抓手,美国巩固同盟、调整部署、强化存在等一系列举措都得到了口实与助力。出于上述考虑,奥巴马政府对朝的"战略忍耐"实质上没有给出明确地对朝战略指向与长远的战略规划,而是在"总体交易"的传统战略思路与刻意"淡化"问题、"固化"矛盾、对之或"推卸责任",或"因势利导"的机会主义短期路线两者间采取了平衡兼顾、相机而动的实用主义做法。从效果上看,上述做法在强化对朝施压力度、配合助推"再平衡"战略等方面取得了部分成效,但却事实上放任了朝鲜拥核的步伐,恶化了危机的前景,增加了未来解决问题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特朗普执政以来,大力推行"印太战略",加强与传统盟国菲律宾的安全合作是实施该战略的重要一环。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注重与菲律宾的安全合作,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美菲防务协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美国对菲律宾持续提供军事援助;美菲联合军事演习不断升级,尤其是海上安全合作不断深化。上述表现既是美国为实施"印太战略",维护其霸权地位的客观需求,也是基于美菲双方对于反恐以及海洋问题等多重因素的战略考量。目前,就美菲安全合作的发展态势来分析,未来美菲安全合作会继续得以维系,但因菲律宾在经济上对中美存在"双元依赖",美菲对华战略分歧,以及"美国优先"执政理念的利己主义色彩严重,导致美菲安全合作面临的制约因素增多。对此,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处理好与菲律宾的关系,化解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美国将防范与遏制俄罗斯的重新崛起作为其全球政治-安全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政策导致了俄罗斯与美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不断扩大和加深,并引发了双方的一系列战略交锋.俄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矛盾和交锋直接影响到世界的安全和稳定,并对中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安倍政府奉行积极主动的安保战略,目标是建设"自立"、"强大"的日本;构筑平等、双向的日美同盟关系;在"积极和平主义"的幌子下,为国际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做出"积极贡献".日本从内外两个维度实施该战略,对内推进以修改和制定安保法制为核心的"软件"建设,强化以自卫队防卫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硬件"建设;对外强化安保外交,推动军事安全关系多元化,重视自卫队硬实力的"软"运用.日本主动利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借用朝核危机和"中国威胁"延长日本战略机遇期,将部分达成"强大日本"的目标.但在国内外诸多力量要素的牵制下,日本将不可能达成自主制宪或修宪且摆脱对美单向依赖的"自立"目标,也无力成为地区和国际事务的"积极"塑造者.安倍执政下的日本仍将以现有矛盾和争端为着力点,不时主动制造、煽动地区紧张局势,为其积极主动的安保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东南亚战略调整与联合军演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策从"再平衡"向"印太战略"演变,美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关注和资源投入日趋增长。特别是在针对中国构设的围堵和高压态势中,部分东南亚国家因与中国存在主权争端,被美国视为可资借用的平衡力量。美国对东南亚采取了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综合性政策,其中美国长期在东南亚地区开展的军事演习是美国保持军事前沿存在和促进与东南亚国家军事关系的重要方式。文章对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联合军演进行梳理与分析,理清美国东南亚战略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理,并对其对未来中国周边安全影响的可能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美建交40周年前后,美国对华战略发生范式上的重大变化。特朗普政府明确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各领域对华实施竞争性政策。这种全面竞争战略具有长期性,本质上是对中国的战略压制。其背景是中美实力对比、美对华认知、美国内政治及全球战略等因素发生变化的结果。中美战略竞争,最好的结果是双方经过长期博弈形成战略稳定。在此过程中,两国的经贸摩擦将成新常态,地缘政治博弈更趋激烈,而双方紧密的经济纽带很难被切断,美苏冷战式的对抗不会重演。但如果美国执意在科技领域与中国"脱钩",在台湾及意识形态等问题上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中美关系将变得更具对抗性。  相似文献   

20.
2019年,朝鲜半岛处于美朝无核化博弈和东北亚地区大国战略博弈之中。美国主动出击,在朝鲜半岛地区推行其"印太战略",中国和俄罗斯正面迎击,韩国谋求与美国"印太战略"对接,朝鲜半岛的战略博弈呈现新态势,缓和下的博弈成为一种新常态。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缓解,军事对抗强度降低,安全形势无巨变亦无升温。美国的对朝制裁施压、对韩约束限制政策为韩朝关系投下了阴影。韩朝关系有缓和,但也有波折:军事和解取得进展,但军事合作协议尚未完全履行;保持了对话合作的渠道,但合作交流止步不前。有关国家为促进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建立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付出了努力,无核化进程仍然处于"双暂停"阶段。半岛问题出现钝化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