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剖析美国对两岸协商谈判的政策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谈判已经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在两岸协商谈判的历程中,美国的角色和立场不能忽视.美国在"鼓励但不介入"两岸协商谈判的政策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战略考量.美国的立场虽然无法改变两岸通过协商谈判解决问题的趋势,但却可能影响两岸协商谈判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台海两岸关系出现和平发展的势头,美国智库对此大致有三种认知倾向:一是积极评价、乐见其成;二是谨慎保守、接受和平发展的现实,但心态矛盾;三是顾虑深重、立场强硬,主张适当遏制两岸和平发展。不管是何种心态,他们在维护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利益上是一致的。台湾问题是中关关系中最重大、最敏感的结构性议题,不管两岸关系走向何方,美国的台海政策都将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美国让两岸关系朝美国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的意图是不会改变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架构问题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民 《亚非纵横》2009,(1):41-48,58
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时代主题,海峡两岸应把握目前出现的难得历史机遇,积极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架构。要完成这一历史性的艰巨任务,必须解决有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包括台湾政治定位或两岸关系定位问题、岛内政治和解与台湾国际空间安排等重大问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架构(表现形式是“两岸和平协议”)的建立,是一个涉及两岸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与安全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海峡两岸各方做出艰苦、巨大努力,需要在追求这一共同目标下相互信任、妥协、让步,才能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其中,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架构的协商过程中,采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或“九二共识”这一灵活、务实的“一个中国原则表述”更具可行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发展架构的建立,只是解决台湾问题过程中的过渡性安排,而不是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美国坚持插手、干涉台湾问题,使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最敏感、最重要的干扰因素,但其影响呈递减趋势.作为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中美两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表明双方选择了不对抗的立场.同时,中美之间正在形成新的重大共同利益,虽然美国仍将继续在台湾问题上施加影响,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干扰也将继续存在,但总体来看其影响将逐渐减弱,其对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干扰是有限的、可控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为此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5年以来,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早期收获计划、投资保护与促进、经济合作的执行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尽管取得的成效不尽人意,但为两岸经贸关系和两岸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然而,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复杂,ECFA后续协商及其收益,受到在野党杯葛无法取得进展。处于十字路口的两岸经贸关系和制度化协商何去何从,需要认真检讨其成败得失,以推进两岸经济合作稳妥展开。  相似文献   

6.
自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台军事关系总体保持了稳定态势,尚未突破以往框架。美台传统的军事互求仍然是双方保持军事关系的重要推手。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出台并未造成美台军事关系在质的方面发生大的变化。台湾对美国“重返亚太”有欢迎与利用的成分,但也有理性的判断,故力图在中国大陆与美国之间采取平衡策略,无意充当美国“马前卒”。在中美关系整体稳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形势下,在奥巴马第二任期内,美台军事关系不会有大幅抬升,但可能会在某些方面作一些“软”突破。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国内各政治集团对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制定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基于维护本国利益的国家本位意识和立场,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南海问题上的共识有:坚持菲律宾所占据的南海岛礁的“主权”;要求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来解决南海争端;坚持南海仲裁“裁决”,等等。而硬实力的不足、美国安全承诺的不确定、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克制与和平立场以及菲律宾民情等因素导致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的共识。除了对策略手段运用的不同理解导致的分歧,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对于菲美同盟及菲美双边军事协议存在着认同与强烈反对的不同声音,其深层原因来自于要求独立自主的反美民族主义与菲律宾国家安全需要之间的矛盾。菲律宾后续仍可能试图以南海“仲裁”结果对中国进行“软”抗争;菲美军事安全合作仍有强化的可能;中菲南海双边谈判以及共同开发协议有可能会随着菲律宾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动而受到影响,存在较大变数。  相似文献   

8.
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边界考量及认知差异对于两国的误解、争端乃至走向战争具有重要的影响。印度继承了英国统治时期的边界政策,坚持边界不容谈判的固有观念;同时,对新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的政策立场发生错误解读,持续进行推进边界的努力。而中国政府受困于国际因素及国内问题,未能对印度的前进政策做出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9.
面对美国支持的文翁一诺萨万派与中苏北越支持的富马中立派和巴特寮之间激战的老挝局面,肯尼迪政府做出政治解决的决定。日内瓦会议期间,它一面进行政治谈判,同时考虑在以和平手段无法维护其利益时进行军事干涉的两手准备。肯尼迪政府坚持谈判和推动老挝联合政府的组建,为和平解决老挝危机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美国在台海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归纳起来就是:对台湾主权"不采取立场",对台湾的安全作出承诺和对台军售;奉行所谓的"三不"政策,要求中国放弃对台用武和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支持台湾的民主化;支持台湾拓展国际空间。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看似模糊,但实质非常清晰,那就是不愿看到两岸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美国的这一政策将是长期的,我们今后在相当长时期内还要与这样的"一中"政策打交道。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造成台湾问题的最大外部因素,也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和实现统一的最大外部障碍。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长期以来,美国一直与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保持军事关系。自1996年台湾海峡危机以来,美国扩大了它与台湾军事关系的范围,包括美台军官之间就战略和作战问题进行研讨、台湾军官赴美军事院校受训等。美国企图将台湾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国会一些议员还力图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美台之间保持和扩大军事关系使台湾当局和少数主张“台独”的分子产生错觉,促使他们顽固拒绝与大陆在“一…  相似文献   

12.
TPP因美国参与而备受瞩目,并增加了未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向的不确定性。作为横跨太平洋两岸的三大经济体,中国、美国和日本对TPP的立场和态度有所不同。美国积极参与TPP谈判,试图主导这一制定新一轮贸易游戏规则的新平台,借此构建亚太地区新的竞争性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日本将TPP视为进一步开拓亚太市场,提升FTA战略实施水平,强化美日同盟关系并提升亚太地缘政治的战略需要。中国必须正确认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战略转变以及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对TPP谈判持开放心态,做好相关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现阶段台海政策追求的目标是保持台海局势的稳定,竭力避免因台湾独立而将美国拖入台海之战。如果美国政府对台独行为采取坚决的遏制政策,将会极大地打压台独的嚣张气焰,减少两岸军事冲突爆发的机率,这将为海峡两岸乃至东北亚地区安全提供有利的保障。如果美国武力保卫台湾独立,这就意味着中美将爆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这不仅会极大地破坏海峡两岸的和平与稳定,而且也会对整个东北亚地区安全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22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新冠疫情持续肆虐,乌克兰危机不断升级,东南亚地区虽经历了系列内外风险与挑战,但区域政治、经济、外交和经贸合作等领域发展成效显著。政治方面,东帝汶、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相继完成政府换届,泰国、柬埔寨等国即将进行国家大选,缅甸危机仍在持续。地区政治发展整体平稳,部分国家政局稳定存在不确定性。经济方面,为加快促进疫后经济复苏,东南亚地区国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经济发展整体保持了持续复苏的态势,部分国家经济增速超出官方预期。同时,由于世界经济面临着“滞胀”的风险,2023年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保持持续复苏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外交方面,东南亚地区外交压力持续增大,更加重视战略自主,强调维护东盟“中心地位”,将持续推进多边对话合作,确保本地区总体和平稳定。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方面,双边贸易增长强劲并创历史新高,双向投资与产业合作取得新进展,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成果丰硕,可持续发展成为合作新热点,澜湄合作打造成为区域合作“金色样板”,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取得了突出进展,伴随着RCEP的全面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加快推进,将进一步激发和释...  相似文献   

15.
美国防部2016年《中国军事和安全发展报告》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与邻国领土领海争端、中国国际战略以及影响中国领导层安全观念的主要关系变量、中国对外军事交往与海外军事投射能力、中国大陆对台战略以及中美军事交流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美国在主权争端、台湾问题、两军交流等事务上的政策立场.“报告”显示出美国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包括军事关系,但对中国崛起持警惕态度,尤其是担心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对美国全球和地区领导地位的影响,突出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因而,中美两国在推动双边关系发展上需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6.
日本始终怀有浓厚的“台湾情结”,这既有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更有其长远的战略图谋。日苓是除美国之外极可能插手台湾问题的另一个国际因素。日苓是台独势力的活动基地,近年来日台关系不断突破非官方限制,双方军事勾结亦日趋紧密。如果未来台海发生军事冲突,日本可能会在日美安保体制的范围内追随美国进行干预,日苓介入台海危机的态度还将取决于美方的态度和战争的性质。对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发展动向和可能反应,我们有必要进行预测性研究,并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制定对策。  相似文献   

17.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增强了对台湾事务的介入力度,美国因素对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走向和岛内政局的演变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台湾问题的"美国化"趋势明显.本文总结了美国影响台湾当局两岸政策走向的基本模式,剖析了美国影响岛内政局演变的3个主要案例,展望了美国对台湾事务影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耶路撒冷问题是巴以最终地位谈判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美国作为世界惟一超级大国和巴以和谈的调解人,在巴以和平进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美国对耶路撒冷问题的态度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支持国际化;2.默认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并以此为首都;3.要求巴以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弄清美国对耶路撒冷问题态度和政策的演变,有利于认清美国中东政策的实质,有利于推进巴以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19.
巴以签署奥斯陆协议是巴以和谈突破性的进展。随着谈判的深入,推进和谈难度增大,但在外力的调停下,经过艰苦的谈判,终于达成塔巴协议,是巴以和谈的又一重要成果。随着谈判更具体触及双方根本利益以及以色列大选临近,双方主和派遭受更大的压力和牵制。同右翼极端势力的矛盾和对立也有激化,拉宾被害即是突出表现。巴以和平进程虽受干扰,但终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当代社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发展给战争与和平带来新的变因。美国为实现其21 世纪全球领导者之目标,加紧对战略方针进行修订、对军队建设进行重新思考,结合自身优势,以新技术为着眼点,制定出新世纪国家军事战略。作为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美国的军事战略变革无疑将对现在以及未来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