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大利亚是美国的盟国,是南太平洋地区的大国。从历史文化传统来看,澳大利亚是一个地道的西方国家,可是在地理位置上却属于亚太地区。面对着这种纠结现实,澳大利亚在自身的国家定位和对东盟国家的政策上始终摇摆不定,直至亚太白皮书的出台。  相似文献   

2.
拜登政府对“印太”地区的重视程度远超冷战结束后的任何一届美国政府,美国为充实印太战略采取了诸多政策行动:增加在本地区的军事存在和战略资产,强化和固化原有的“轴辐体系”,拓展或创设新型多边合作架构,提出诸如重建更美好的世界、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印太经济框架等全球性或地区性新型倡议,将美国与各国的合作拓展到政治、经济、技术和安全诸多领域,致力于建构排斥中国的制度安排。至此,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完全转型为印太战略,其政策目标愈益明晰,政策手段丰富多元,美国与盟友的关系从等级制转向扁平化,该战略覆盖的地理范围拓展到本地区每一个角落。经过冷战结束后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洗礼、大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地区一体化的种种尝试,亚太地区正面临再次成为地缘政治竞技场的风险,美国针对的国家从冷战时期的苏联转向如今的中国。美国的印太战略或者对华战略能否奏效,并不单纯取决于美国的战略规划,还将受到其他因素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金灿荣  刘宣佑  黄达 《东北亚论坛》2013,(5):3-12,117,127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亚太和中东两大地缘板块日益增强的联动性,如何制约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战略重心东移。奥巴马政府实施全球战略收缩,将战略重心从中东转移到亚太,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遭遇巨大阻力,形成所谓"战略重心东移之困"。本文侧重于借助系统科学和复杂科学理论,从国际关系的体系层次,剖析全球地缘战略环境的变化对美国战略调整的制约作用。本文认为,亚太和中东联动性的增强,是制约奥巴马政府战略重心东移的结构性原因。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亚太和中东两个地缘板块的联动日益紧密,形成一个范围更大、形势更复杂、互动更频密、非线性结果更加突出的"亚太—中东"跨地缘板块。"亚太—中东"联动机制描述在该系统内一些相互影响、共同变动的国际关系现象。奥巴马政府的战略重心东移必然受以上联动机制的制约,影响其从战略设计到实施,再到结果预期的全过程。相应分为三种制约模式:一是整体战略环境的变化对美国战略设计的制约;二是复杂的战略互动对美国战略实施的制约;三是内非线性的系统效应对美国战略目标预期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为切入口,通过考察后冷战时期北约内部有关北约存废的争论,分析北约战略转型的过程,指出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显示其依然是跨大西洋联盟的主要协调机制,北约战略转型基本完成和定型.目前北约已经成为以共同价值为导向,具有明显进攻性的政治-军事同盟组织,其活动范围超越了自身边界.作为西方军事同盟,北约的对外干预将更为主动和具有意识形态色彩,其目标则为扩大西方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和主导性,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保护西方联盟利益,其行动将更注重在形式上尊重联合国,努力与欧盟和俄罗斯协调从而加强合法性.为了有效地实施对外干预,西方军事同盟将运用“巧防务”继续保持军事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6.
全球经济治理力量重心的转移:G20与大国的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20机制的形成被认为标志着全球经济治理力量重心发生了转移,可是G20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挑战。一方面,虽然欧洲倾向于加强这一机制,但美国仍然是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导者和维护者,日本则极力反对以G20取代G8;另一方面,自身实力的限制和国内问题的掣肘势必影响新兴大国在G20中发挥更大作用。全球经济治理力量重心的转移是大势所趋,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应该积极促进G20的发展,为推动这种转移做贡献。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区域不是最大的,但却因其极具经济活力和强大的战略优势,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事实,由于俄罗斯与该地区的地缘因素,决定了莫斯科在很大程度上须通过发展与东北亚各国关系来实施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方针,同中国的关系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对东南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高调"重返",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在东南亚存在的举措。2013年连任后,他将在未来4年继续把东南亚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着力点。同时,奥巴马政府意识到其东南亚政策也需要进行"再平衡",应放缓军事"重返"脚步,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全方位投入,均衡化、长期化地推进东南亚外交。国内财政限制、中东等地区外交挑战和外交人员人事变动等因素会对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东南亚外交有所制约,但其未来政策走向仍将对中国周边外交和中美关系产生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9.
沈尤佳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1):17-22,79,80
迈克尔·A.勒博维茨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名誉教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理论顾问,他的学术思想构成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他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理解马克思的全部的社会主义思想要义,将生产场所的自我管理和社区的自治、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满足公共社区需要和公共意图归纳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三个核心要素,并认为每一要素都是在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人的潜能的可靠途径。三个核心要素的同时发生是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不受资本主义传染、关上资本主义复辟大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将为中国—东盟合作提供重要动力和契机,有助于推进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不过,南海争端的现实难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路通道建设。因此,通过中南半岛的互联互通建设,构筑从中国西南内陆出发进入印度洋的陆路通道,很可能成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先选择。对中国而言,以中泰关系为战略支点,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而且有助于增强东盟国家对华合作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相似文献   

11.
美国奥巴马政府自2009年以来,出于战略考虑,加大了对柬埔寨外交力度。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呈深化发展的趋势。本文试图在梳理美国在柬埔寨利益定位的基础上,分析奥巴马政府对柬政策调整的动因、手段、发展前景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0年5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印度友好协会主办,印度驻华大使馆、印度中国研究所、环贸通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远洋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欧美同学会、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广州宇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中国-印度论坛在北京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平宫召开。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南亚平衡战略的变化与延续——从小布什到奥巴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政府南亚战略的中心议题是在南亚地区的反恐,与南亚主要国家(印巴)发展关系,应对核问题。无论是共和党的小布什还是民主党的奥巴马,其南亚政策都围绕着美国在南亚的战略目标(应对核问题、与南亚主要国家(印巴)发展关系、反恐),而印巴在美国的三种政策目标中各有不可取代的优势,这就决定了美国必然对印巴两国采取平衡政策。  相似文献   

14.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东北亚经历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纷繁复杂,但有一个因素十分关键,那就是发生在中日间的力量转移。历史和东北亚地缘结构均证明:作为地区主体板块,中国的强大是东北亚地区稳定的核心要素,东北亚力量中心向中国转移有助于促进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形成。但是,随着中日力量转移进入持平期,中日安全关系也将更加敏感、更加复杂,变数加大。中国必须充分把握这一趋势,塑造强国心态,构建新的身份认同,更加主动地推动地区安全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霸权国的能力、意愿、合法性和霸权周期性是分析霸权国战略的四大基本要素。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美国进入霸权周期的尾期,并处于实力相对衰落之中,但美国的称霸意愿依然强烈,出现实力和意愿的背离,美国霸权的合法性出现危机,美国因此表现出担忧失去霸权的焦虑,并采取相应措施。亚太地区是美国维持其全球霸权整体战略的关键一环。2011年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其目的是通过在战略上限制中国和防范中国,谋求以低成本维持美国主导的亚太新秩序。中国可通过实施"五心"战略化解美国的再平衡战略,避免中美走向大国政治对抗的历史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16.
阿巴新战略反映了美国政府的反恐战场东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成为主要战场,自9.11事件以来溃败至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塔利班势力、基地组织及其它极端主义力量将遭遇美国的强力打击,由此牵动地区局势的新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7.
柴瑜 《亚非纵横》2005,(3):37-41
最近两年,一些APEC成员提出了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并将在2005年韩国的APEC会议上进行讨论。本文介绍了亚太自由贸易区提出的背景,分析了在亚太自贸区提出的情况下东亚的经济一体化可能面临的挑战,指出了亚太自贸区建设的障碍因素。尽管这一设想离实现还比较遥远,但亚太自贸区的发展方向值得关注和研究,特别是未来如何处理这一设想与东亚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关系将是东亚经济体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实现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向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缓慢转型是20世纪上半叶巴勒斯坦地区民族主义发展的典型特征。这一转型分为3个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巴勒斯坦民族主义体现为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与叙利亚民族主义的复合体;20世纪20年代是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萌芽的时期,它逐步放弃了与叙利亚统一的目标,并召开了4次巴勒斯坦大会;20世纪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巴勒斯坦民族主义最终形成,其突出标志是1936~1939年的反英民族大起义。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形成对于巴勒斯坦确立民族认同、进行社会动员、追求民族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内部矛盾、民众基础薄弱、缺乏足够独立性等历史局限性也对巴勒斯坦民族独立运动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广翔先生的新作《18—19世纪俄国城市化研究》一书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于2006年5月出版发行,该书不仅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俄国封建晚期城市化研究》的最终成果,也是吉林大学“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19世纪中期以来契约华工源源不断流入古巴,古巴华侨华人社会逐渐形成.1873年哈瓦那唐人街诞生了第一家中国戏院,此后中国戏院作为古巴华侨华人的一项经营,长期存在于古巴社会.木偶戏、粤剧、电影先后占据古巴中国戏院的主要舞台.中国戏院不仅是古巴华侨华人闲暇时间娱乐休闲及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古巴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舞台,同时它还充当了古巴华侨华人社会公益事业筹款活动的主体.此外,古巴中国戏院对古巴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戏院之所以在古巴能够长期存在,最重要的原因是古巴华侨华人对祖国家乡文化的巨大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