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世中华     
潘琦 《当代广西》2011,(13):55-55
五千年漫漫岁月, 五千年悠久文化, 历史长河流走多少春秋, 岁月沧桑点染多少冬夏; 华夏千古的创痛,血雨挥洒, 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翻卷风云, 苍茫大地燃烧万里长夜愤怒的火花!  相似文献   

2.
李定国 《传承》2010,(16):58-59
已诞生半个世纪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委婉动人的音乐形象展现了一个缠绵悱恻的千古爱情故事。有多少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曾演绎过它充满东方韵味的旋律。可以说,在国际上屡屡获奖的《梁祝》是世界乐坛公认的中国管弦乐作品  相似文献   

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九百年前,大文豪苏轼,面对三国赤壁鏖兵的战场,写下了这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赤壁怀古》。东坡先生发思古之幽情,思的是“多少豪杰”。特别是对“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周瑜,倾注了满腔的敬慕之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4.
一部《三国》,给后人留下多少感叹: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竟千虑一失。错用马谡,以致街亭失守,出师中原功败垂成;威震华夏的关云长。终因刚愎自用,大意失荆州,丧命于他一向瞧不起的“江南小儿辈”;精明干练如汪东周郎。竞那般气量狭窄。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中英年早逝……这些千古流芳的风流才俊,  相似文献   

5.
文赤壁与武赤壁杨蓉东坡赤壁一景。赤壁至少有两处,一文一武,传为美谈。而一般中国人读了苏轼的词,总是先知道文赤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大文豪苏轼这气势雄...  相似文献   

6.
民心向背与秦亡汉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荡六国之后,秦始皇自以为古今天下第一,自以为强力刑罚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逆民心所向而动;反秦的刘邦则是一位宽厚长者,出身于平民的他更能体会百姓的意愿有句传诵千古的名言,叫"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验之于无数朝代的兴亡、多少政权的盛衰,这确实是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那么,何谓民心呢?简而言之,它是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想法,是百姓的情感倾向,是人民的意愿和要求。民心属于群体心理的范畴,具有广  相似文献   

7.
周军 《现代领导》2014,(1):14-15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凡是读过点书的人,都多少听说过张翰的故事。这位西晋文学家真是性情中人,远在洛阳做官的他,看到秋叶飘飞,便想起老家吴江的莼羹鲜美、“鲈鱼堪脍”,于是大起乡愁:回乡大快朵颐岂不远胜漂泊羁宦?他不仅写下了《思吴江歌》这样的传世名篇,更是毅然挂冠返乡,留下了“莼鲈之思”的千古美谈。  相似文献   

8.
杨曙明 《春秋》2011,(3):47-47
邹平有处范公祠,范仲淹曾在那里生活了18年。 "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留给后世的千古绝句。他何以能写出这"先忧后乐"的千古绝句呢?纵观范仲淹生平,以下三个因素当是其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周天柱 《台声》2008,(5):29-31
不知你是否欣赏过中国著名古典文艺作品《白蛇传》?白蛇娘娘历尽艰辛取来极为珍贵的仙草救活许仙的这一感人故事千古流传,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在古代被民间喻为仙草的究竟为何物呢?经现代医学的考证,所谓的仙草,实际就是中国的国宝灵芝。广袤的神州大地,人杰地灵,但谁都没有想到,一个跨越海峡,在沪艰辛创业的台商,会在灵芝的研究、开发、利用领域创出一片令人惊讶的新天地。他,就是我采访的又一个另类人物——上海大汉灵芝保健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文雅。  相似文献   

10.
畅朝阳 《传承》2009,(9):56-57
千古奇人,千古奇书"湘江水岸,月明之夜。群盗喊杀入舟,火炬刀剑交丛而下。舟中之人或赤身,或拥被,俱逼聚一处,刀戟乱戳,无不以赤体受之。""仍是这位老者,情急之下掀蓬跳江,耳鼻进水,险些丧命。"这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皮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奏的悲欢离合调,演的历史奸与恶,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一张牛皮演绎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这段文字是对融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为一体的皮影艺术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九十风雨程,沧海一瞬间。伟业堪盖千古,华夏沉梦园。  相似文献   

13.
云烟锦绣开, 碧翠矗楼台。 浩气存千古, 风光醉五才。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先生病逝的噩耗,使国人深为悲痛,人们怀念这位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千古功臣”的历史老人。张学良先生之所以被誉为“千古功臣”,第一,是1929年的东北易帜,张学良的这一决定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吞并东北的阴谋,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宣告了中国自清朝末年以来分裂、割据、混乱的结束,至少实现了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在治国、治吏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6.
周瑞金 《小康》2005,(12):84-84
一千五百九十五年前,中国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著名诗人,拂袖离开官场,归隐田园,躬耕自资,时与乡邻士子品评文章,叙谈时事,写下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千古名句。想不到的是,在近半个世纪前,这千古名句竟被人用来当作“棍子”和“帽子”,把一大批针砭时弊、评点时政的知识分子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从此,千古名句异化为“毒草共批判,异端相打击”。从而开始了长达20年的“左”的禁锢,使国家陷入“一道同风,万喙息响”的局面。直到真理标准讨论一声春雷,这种局面才开始有了变化。时代已经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名…  相似文献   

17.
夜郎一名出自《史记》,名义谲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遂成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18.
《春秋》1995,(5)
水泊梁山,因卓立千古的不朽之作《水浒》一书而闻名遐迩,蜚声中外,令人敬慕向往。  相似文献   

19.
数学与人类文明同样古老。没有数字不可能有科学的文明,数学与人类文明同生并存以至千古。  相似文献   

20.
共筑中国梦     
戴璐 《今日海南》2013,(7):44-44
(一)实干兴邦千古事,空谈误国镜中花。全民共筑中国梦,灿丽春光亿万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