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1月1日,陈水扁在元旦团拜会上,向岛内民众发表了一篇3000多字的“元旦祝辞”说“在新年开始的第一天,阿扁首先要提出‘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作为我们未来这一年共同努力的方向。”“一个目标就是让人民过得更好,两个重点就是拼经济和大改革。”现在  相似文献   

2.
长荣航运集团总裁张荣发先生多年来与李登辉、陈水扁关系密切,并兼任台湾当局的“资政”。2002年2月初,他在日本神户参加订造的新船“荣杰号”下水典礼时,曾公开表达了“一个观点”和“两个决定”:一个观点是“台湾经济的希望在中国大陆”;两个决定是一要将“长荣集团”在巴拿马注册的50%以上的船只改到英国、意大利注册,改挂英、意旗帜,二是将于5月辞去“资政”一职。这一突然宣布的决定,震动了台湾政坛。  相似文献   

3.
李立 《台声》2006,(7):12-12
陈水扁执政六年,始终以“台独意识”挂帅,全面推行“渐进式台独”,并通过“宪改”加紧推进“法理台独”,在“台独”路上飙车,其结果是,六年来台湾政局动荡,经济停滞,民生困苦,两岸关系波折起伏。2000年,陈水扁刚上台时,他还不敢露骨地兜售“台独”理念,尚须“犹抱琵琶半遮面”。于是,上台伊始,陈水扁提出了所谓的“四不一没有”政策。2001年8月,经发会达成共识,建议政府对台商赴大陆投资改采“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换句话说,李登辉时期的“戒急用忍”政策将被放弃。2002年5月,陈水扁在金门发表谈话,说两岸“三通”是必走的一条路,而“小三…  相似文献   

4.
民进党陈水扁上台执政两年,是台湾经济陷入困境的两年。纵观台湾经济,目前不仅仅是短期问题十分尖锐,更重要的是长期发展充满了隐忧。 陈水扁上台执政之后,不仅仅由于台湾人民对民进党历来的“反商情结”存有疑虑,对民进党不懂经济、新手上路颇为担心,更重要的是,由于民进党坚持意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两岸关系趋于缓和的一年。这一年,应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相继访问大陆,实现了两岸党对党的沟通交流。然而,这一年对民进党来说,却是极不顺利的一年,用吕秀莲的话来说就是:“风不调,雨不顺,‘国’不泰,民不安。”在政治上,陈水扁的第二任期尚未过半,“双脚却跛了一半”;在经济上,“基本面正急剧恶化”,“沉沦的序幕正缓缓拉开”。笔者仅就一年来台湾经济的基本状况作以下简析。经济增长率骤降至4%以下经济增长就是GDP的增加。GDP增长得快,经济增长率就高,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台联成立一周年党庆之际,陈水扁、李登辉都参加了。会上,陈水扁发表讲话说,在去年底的“立委”选举中,台联赢得了13个席位,“水涨了”,民进党也‘船高”了,成为“国会”最大党。但还没达到他们的预期目标,呼吁台联“必须加油”。陈水扁的这番讲话,听起来似乎两党就是“铁哥们”,很讲义气,是一个鼻孔出气的,但实际上这两个党是既有勾结,又有矛盾;既合作,又争夺。  相似文献   

7.
近一段时间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上演了一连串“台独”分裂的闹剧。这场闹剧在8月3日达到了高潮。陈水扁通过电视向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29届年会”发表讲话,公然抛出了“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的谬论,鼓吹要用“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这是陈水扁上台两年来首次正式、公开、明确地将两岸关系歪曲为“一边一国”。陈水扁终于撕下了“四不一没有”的面纱,露出了“台独”分裂的政治面目。  相似文献   

8.
6月10日,台北上万名民众走上“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参加名为“全民上街,阿扁下台”的集会。这是继6月3日“全民呛扁,阿扁下台”集会后,第二次要求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下台的群众活动。几天之后,6月13日,要求罢免陈水扁案在台湾“立法院”正式启动程序。两个月来,陈水扁从亲信、女婿到夫人,都被揭发涉嫌一系列弊案,前两人更被警方收押。受其影响,陈水扁声誉大跌,民进党的支持率也大幅下滑,在一片“罢免”、“倒阁”声中,陈水扁与民进党都陷入了执政以来的最大危机。后院起火亲信女婿东窗事发多次涉案,又多次过关,被称为台湾政坛“不倒…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民进党在台湾执政的第7年。前6年中,由于陈水扁热衷于拼政治、拼选举和搞贪腐,台湾经济不仅远不如20世纪80至90年代的国民党当政时期,而且落在了亚洲经济“四小龙”的最后边,年均经济成长率只有3.6%,是  相似文献   

10.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10):37-44
陈水扁把“台独”与“民主”、“民意”绑在一起,偷换概念,浑水摸鱼,拉“民意”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中国原则。一到“选举”,就要“公投”,这是陈水扁7年多的贯用伎俩:一是找出一个最耸人听闻的议题来转移执政无能的焦点;二是刺激“悲情”凝聚选票;三是塑造“爱台湾”的金身掩护贪腐过关。这一次,明明知道“入联”是不可能的假议题,但一定要“公投”,因为陈水扁在下台前要彻底地“绑架”一次民意。国台办负责人指出,陈水扁为了一己、一党之私,全然置2300万台湾同胞的利益于不顾,不断进行“台独”冒险,再次证明,陈水扁是一个不惜断送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者。  相似文献   

11.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7):33-35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随着岛内两场重大选举的逼近,陈水扁当局近期不断列举数字,强调“拼经济”的成果亮丽。6月中旬“行政院院会”通过了“农村改建条例草案”,声称要成立1000亿元(新台币)农村改建基金,释出1万公顷农地开发田园住宅社区,为民众打造快乐生活,这张大饼实在诱人。比这更诱人的是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放出话来,“未来将每周宣布一项重大政策”。这样算起来,到明年“大选”投票前,当局释出的“利好”最少也有30个。不过民众的感受却完全相反,7年来,从各项经济统计来检视,台湾当局总成绩让台湾民众很失望。岛内媒体近日也纷纷为台湾经济问题“把脉”,并呼吁当局将“拼经济,救台湾”落到实处,“不要再让人民空等”。  相似文献   

12.
8月13日,陈水扁就两岸直航问题讲了一段话,说两岸直航要本着“一个目标,三个阶段”来进行。“一个目标”,是“建立两岸和平稳定的新架构”;“三个阶段”是“准备、协商与实现两岸直航”。8月15日,台湾方面公布了《两岸直航技术评估报告》,洋洋两万余字,写了“三通与直航的关系”、“经济影响评估”、“安全评估”、“技术面评估”、“关键问题及总体成本”、“方向及准备”等6个部分,全面说明  相似文献   

13.
第二届陈水扁班底中的新任“经建会主委”和副主委,在就职第二天(2004年5月21日)的施政报告中.先后分析了台湾未来经济形势,提出了所谓“放眼国际.布局全球”的三大施政方针。对于台湾经济部门新官上任所烧的两把火.笔者难以全面评价.必须等待今后的实践来检验.现仅就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香港一家刊物说:“今日台湾政治中的陈水扁现象,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荒诞一页。”(香港《广角镜》2006年6月号)笔者认为,陈水扁确是中国台湾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他在台湾已经走向两个任期的“尽头”。台湾“立法院”6月份的“罢免案”虽未过关,但陈水扁的创伤仍然是严  相似文献   

15.
曹骏 《统一论坛》2008,(2):11-14
5月20日,将是陈水扁8年任期的终结之日。8年来,陈水扁曾提出了许多发展台湾经济、提高执政品质的漂亮口号,8年过去了,台湾岛内经济不景,政局动荡,族群撕裂,政治恶斗,民怨沸腾,则是对陈水扁政绩的绝妙讽刺。  相似文献   

16.
历史开了一个辛辣的玩笑:一年多前抱着“把台湾向上提升”的愿望而投票支持陈水扁的选民,在陈上台一年后却非但没有找着“向上提升”的感觉,反而痛苦地发现台湾在越来越快地“向下沉沦”。这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两岸关系非但没有走出紧张格局,反而有对抗不断升级的趋势;第二是陈水扁非但未能兑现其上台时许诺的“为台湾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台湾罢免“总统”陈水扁案,绝对是震动台湾政坛的重大事件,也势必对未来的两岸关系和台湾地区产生重大影响。陈水扁自2000年上台以来,坚持“台独”路线和“台独意识治政”,大肆进行“去中国化”“、统独公投”“、废统”等分裂活动,恶化两岸关系,严重挑衅“一个中国”的底线;造成执政没有政绩,社会治安混乱,台湾经济出现空转,社会和民众都在为此付出代价。6年多来,他因执政没有政绩迫使他一方面拒绝泛蓝的监督,激化“宪政危机”,另一方面在民进党内维持一人专制。更为严重的是,他的权力傲慢、滥用,终于蔓延到权力腐败的地步。陈水扁身…  相似文献   

18.
近日,陈水扁在向极端“台独”组织“世台会”发表讲话时,公然声称“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鼓吹“公民投票”,气焰十分嚣张。陈水扁的讲话在台湾社会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和不安,更受到全世界华人的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陈水扁上台两年来,在其美国主子的支持下,就没  相似文献   

19.
陈水扁执政3年来,台湾朝野政争不断,经济每况愈下,失业率节节攀高,导致民众对民进党当局的满意度一路下滑。明年3月的选举,陈水扁深感连任的压力重重,于是,在打出“拼经济”和“大改革”口号的同时,最近又将自己推上第一线,透过有关媒体,以影视方式自编自演了一幕“阿扁传真”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为“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规划有两个具体目标,一个是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一个是到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节省20%。相对前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的难度要更大一些,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这两个指标的实现,同时还要在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深化改革等六个方面加大力度,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