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旗 《统一论坛》2003,(6):9-10
随着2004年3月岛内“大选”的日益临近,台湾当局在两岸“三通”议题上,接连抛出了所谓“两岸直航三阶段”、“两岸直航之影响评估”、“货运便捷化”方案,刻意摆出对两岸“三通”的积极姿态,并大肆炒作。  相似文献   

2.
8月13日,陈水扁就两岸直航问题讲了一段话,说两岸直航要本着“一个目标,三个阶段”来进行。“一个目标”,是“建立两岸和平稳定的新架构”;“三个阶段”是“准备、协商与实现两岸直航”。8月15日,台湾方面公布了《两岸直航技术评估报告》,洋洋两万余字,写了“三通与直航的关系”、“经济影响评估”、“安全评估”、“技术面评估”、“关键问题及总体成本”、“方向及准备”等6个部分,全面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选举中,代表国民党在新竹县参选的邱镜淳,以“两岸和平经贸松绑、推动三通直航观光”为八大竞选主张,获得127892票,成为得票数最高的“立委”当选人。邱镜淳长期关心两岸经贸发展,主张两岸开放,积极推动两岸三通直肮观光,并表示希望藉由三通直航,以便利台商经贸活动,加速开放大陆观光客去台观光,  相似文献   

4.
刘红 《两岸关系》2003,(10):16-17
随着“两岸直航三阶段说”和“两岸直航评估报告”的出台,着实在两岸间引起一股“三通热”。只是由于民进党当局在政治上坚持“一中一台”、技术上扬弊抑利,因而“直航评估报告”否定了“直航时间表”。“三通”如何才能“通”,成为人们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5.
在各界施压下,台湾当 局同意春节包机,但 又坚持大陆飞机不能飞往台湾、包机须在港澳落地。台湾当局到底算计着什么呢? 陈水扁在2000年竞选的时候,出于反国民党和吸纳中间选票的需要,开出了推动两岸“三通”与直航的支票。然而当选后,陈水扁沿袭李登辉  相似文献   

6.
刘红 《统一论坛》2003,(3):45-47
断定两岸“三通”会影响台湾“军事安全”,一直是台湾当局的基本立场。随着近来两岸“三通”在海峡两岸掀起一波一波的高潮,“直航”会影响、危及台湾“军事安全”  相似文献   

7.
李贺 《两岸关系》2008,(12):1-1
不久前,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标志着两岸民众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三通”已基本实现。12月15日,在协议生效的这一天,两岸有关方面同时举行了盛大的海上直航、空中直航首航仪式和邮件直通首发仪式。正如国台办主任王毅指出的那样,“三通”使海峡两岸从过去的“咫尺天涯,重重阻隔”变成“天涯咫尺,处处通途”,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从此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呈现一幅全新的景象。  相似文献   

8.
5月25日台湾“中华航空公司”CI-6011航班在由台湾飞往香港的途中,在澎湖海域发生空难,使机上206名乘客和19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华航”空难发生后,台湾媒体对台湾当局迟迟不与祖国大陆实现直航“三通”的做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当前万事莫如“三通”急。笔者也认为要确保旅客的生命安全,两岸“三通”已经是台湾当局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议题。  相似文献   

9.
倪永杰 《两岸关系》2001,(12):27-28
10月中旬,由华航、远东等6家台湾航空公司负责人组成的“两岸空运直航访问团”与大陆有关部门就两岸空运直航问题进行会谈,达成“三项共识,六点期待”,充分表达两岸早日直航的迫切愿望。大陆方面表示,台湾航空器必要时可以飞越祖国大陆航区,以策安全。这是两岸航运业者向“三通”发起的又一轮冲击,仿佛给长期停摆的两岸直航注射了一支强心剂,更为衰退凋敝中的台湾经济点亮了一盏景  相似文献   

10.
林淑玲 《台声》2002,(7):43-43
华航台港航线发生重大空难,使台湾企业界要求早日“三通”声浪更为显著,台湾当局原规划的“先海运、后空运”政策也势必会面临更严酷的挑战。民间争取“三通”,之前关注的多是商务旅行时间、货品运输成本,希望透过直航提升台湾竞争力;空难后谈“三通”,很多人已经把焦点扩大到如果不得已必须在两岸间做“空中飞人”,除了良好的飞安管制之外,当局如何透过一些制度性机制,保障旅客安全。如果要把两岸直航和飞安作为一个并同讨论的议题,的确很难有足够证据可以证明直航一定比现状安全。但反过来检视目前的状况,由于两岸间无法直航,…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月26日8时52分,一架来自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机,冲破严冬的阴霾,经停香港之后终于平安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这架自1949年以来首航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客机,仿佛一只报春的燕子,向世人宣告:阻碍两岸“三通”的坚冰已经开始融化了。“春节包机”构想的实施,在两岸民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要求开启两岸直航、尽快“三通”的呼声犹如春潮激荡。直接通邮、通航和通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08,(12):22-23
12月15日,海峡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图为直航货轮“盛达号”正准备从厦门港启航驶往台湾。  相似文献   

13.
孙冬雪 《两岸关系》2008,(12):F0003-F0003
2008年12月15日,两岸同胞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深圳、台北、高雄、基隆等地同时举行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以及直接通邮的启动和庆祝仪式。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三通”基本实现,海峡两岸交流往来从此迈入“天堑变通途”的全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孙兆震 《台声》2002,(6):11-12
到今年4月19日,海峡两岸试点直航已历时5年。在试点直航5周年之际,两岸航运界人士聚集厦门,对5年来的情况进行了总结,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理事长胡汉湘在座谈会上发表了主旨讲话。他指出,试点直航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从试点直航迈向两岸全面直航迫在眉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胡汉湘对试点直航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虽然试点直航还不能运送两岸贸易货物,在高雄不能“通关入境”,只能进行货物中转,但毕竟打破了两岸近50年无商船往来的隔绝状态,为海上全面、直接“三通”在业务和技术层面上奠定了基础。但他同时表示…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吹风     
为缓解两岸对直航的压力,更是为了选举需要,最近,台湾当局对两岸直航频频放话。又是提出“两岸直航三阶段论”,又是公布“直航评估报告”,还单方面公布“两岸货运便捷规划”,刻意摆出一副对两岸直航的积极姿态,并大肆炒作。 大陆方面对两岸“三通”讲了20多年,也准备了20多年。我们一贯主张两岸尽早实现直航,以利于两岸同胞的往  相似文献   

16.
水青山 《台声》2009,(1):72-77
对于海峡两岸来说,2008年12月15日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从这一天起,两岸“三通”迈开了历史性的步伐;经过30年的努力,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梦想终于成真。正如国台办主任王毅所说,实现“兰通”后,两岸关系将迎来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和大发展的崭新局面。又如岛英九指出,两岸“三通”启动象征两岸和解,不再走对立冲突的路,希望两岸能够共谋和平繁荣。 此时此刻。一直关心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进程的人士会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正琼瑶剧与两岸关系一2009年5月,大约就是马英九上台一周年时,我写了一篇文章在网络上发表,题为《琼瑶剧与两岸关系》。当时的气氛,两岸之间可说是一片热闹光景,因为就在半个月前,两岸才刚刚实现三通直航,陈水扁时代"台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9,(1):89-90
全国人大常委会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所首倡的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在2008年12月15日迈出历史性步伐,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9.
越东 《两岸关系》2002,(8):10-10
台湾当局为阻挠两岸直接“三通”,以“三通”威胁台湾安全、直接冲击台湾的经济为借口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从两岸试点直航五年情况看,并未出现任何安全问题,也没有出现一起商务纠纷。两岸直航会威胁台湾安全的借口不攻自破。如果台湾  相似文献   

20.
水青山 《台声》2009,(2):49-54
2008年12月15日,两岸期盼已久的“三通”直航启动。新年初始,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迎来“提速期”。春节即到,各地报名情况,媒体更用“火爆”二字形容。对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来说,“大三通”效应初显,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