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邰言 《台声》2007,(12):52-53
胡蔡安开始尝试邀请台商代表研讨大陆的经济政策,每周举办一次经济座谈,为他们提供各类政策性信息。渐渐地,前来参加胡蔡安免费经济研讨会的台商越来越多,最多时达到了200多人。以至于后来一些大型企业的老总到苏州参加学术研讨都点名要胡蔡安来为他安排。然而,参加的座谈会人数越多,胡蔡安的公司亏损就越严重。因为他所做的一切完全都是免费的,从1997年到1998年,一年多下来,公司不但一分钱收入没有,反倒支出了大量资金,用以购买参加会议时饮用的矿泉水和打印资料的纸张,公司原来的资本金也在慢慢消耗掉。  相似文献   

2.
郜言 《台声》2007,(11):52-53
胡蔡安,一个为台商所熟知的名字,他靠着对大陆投资政策、投资环境的了解和对台商投资领域的掌握,为台商来大陆投资牵线搭桥,创遣了不凡的业绩。这位自称“此大陆人更了解大陆投资环境”的台商,他有着怎样的敏锐眼光和商机意识,创造了自己的商业传奇?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创业故事,体味他创业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3.
沈一鸣 《台声》2002,(11):34-36
当年美国淘金热中,有一位名叫亚默尔的商人另辟蹊径,靠卖水获得了成功。在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潮中,台商胡蔡安也是一位成功的“卖水人”。慧眼识得新商机早在1989年,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会计系,时任台湾YTM集团公司财务处经理的胡蔡安先生,受公司之命来到祖国大陆,往来于福建、广东、北京、贵州等地,考察投资环境,寻找投资项目,并在云南主持筹建了一家轻型卡车制造厂。这一段难得的经历,使胡蔡安对大陆有了深入的了解,后来竟成了他创业的资本和动因。20世纪90年代,随着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众多台湾同胞越来越真切地感受…  相似文献   

4.
苏玉东  元非 《台声》2006,(10):53-54
《台声》:请您谈一下个人的基本情况(如您到大陆多少年,现在的大陆和您刚到时的情景有什么变化)。庄震霆:本人自1991年进入大陆的投资环境里,从北京开始投资,一路南下征战,经过了1000多个飞机航班,一晃眼16年时光,最后在上海建立总部基地。在刚到大陆的时候,因尚未有南巡讲话后的真开放,以致对所有的建设环境及文化都会有怨言,境外朋友们每聚在一块时都大吐苦经,传递出很不适合投资的信息。直到我等有心想留大陆发展的人想出一套自我解脱的说词后,大家心态上才轻松点,此套说词即境外人在境外已是生活在90年代的时期,而当时大陆的社会普遍还…  相似文献   

5.
陈越骏  李茂泉 《台声》2000,(10):24-24
蔡世明先生来祖国大陆已经10年了。1992年他到苏州投资房地产;1996年,他到上海投资注册上海永然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主要服务对象是欲来大陆投资的台商。蔡总说:“两地的制度不同,在许多问题上的观念差异很大,不少台商不了解大陆的法律、法规,给投资者带来障碍。本公司可为台商投资投石问路,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6.
台商投资大陆已初步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网络,随着两岸人世,大陆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更多的台商更注重开发大陆内销市场。最近,记者采访了台商在大陆做内销较早的北京力派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士煌先生。  相似文献   

7.
邰言 《台声》2007,(11)
胡蔡安,一个为台商所熟知的名字,他靠着对大陆投资政策、投资环境的了解和对台商投资领域的掌握,为台商来大陆投资牵线搭桥,创造了不凡的业绩。这位自称"比大陆人更了解大陆投资环境"的台商,他有着怎样的敏锐眼光和商机意识,创造了自己的商业传奇?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创业故事,体味他创业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8.
大陆经济转型与台商投资演变趋势——以昆山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对大陆经济发展转型的内涵及空间格局的理论分析,结合对大陆台资企业的总体特点及昆山个案分析,讨论和分析大陆台资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因应策略,从而力图揭示大陆台资企业的发展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
吴铭 《统一论坛》2004,(2):39-41
改革开放以来,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在上个世纪相继经历了初期投资阶段(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平稳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和加速发展阶段(90 年代末至今)。20世纪90年代末,以岛内的中小企业为主体,以“三来一补”外销模式为主的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10.
艾启平 《台声》2004,(11):43-43
在内陆大城市武汉,街头的台湾店铺鳞次栉比,台商投资区内的公司、财团正一天天增多。台商在这里已四处可见,台湾已成为该市第三大境外资金来源地。  相似文献   

11.
王建民 《台声》2011,(3):32-33
最近以来,以《自由时报》为代表的绿色媒体,大肆攻击返台投资的台商背后有陆资,污蔑“中资买台湾”,制造政治恐慌,制造仇恨大陆的社会情绪。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a)举办合资、合作和台商独资企业;(b)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c)开展补偿贸易、加工装配、合作生产;(d)购买企业的股票、债券;(e)购置房产;(f)取得土地使用权,开发经营;(g)购买国有小型企业或者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不难看出,与外国投资者相比,台商的投资领域和途径更为明确和广泛。近年来,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投资途径呈现出多样化。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很多台商为了规避祖国大陆法律关于投资方式等等的限制,往往采取隐名、挂靠、虚拟投资者…  相似文献   

13.
苏琳杰 《台声》2005,(3):36-37
访问丁国庭先生是在他的办公 所在地--佳腾大厦进行的。办公 室的明亮、宽畅犹如丁会长初次给 我的印象,从他的侃侃而谈中使我更 多的了解到,他对大陆的不解情缘。 言语的朴实,令我们交谈的过程十 分顺畅,也为丁会长这位台商领袖 再添风雅。 台协是我们的大家庭 西安市台协成立于1999年, 迄今6年有余,丁会长说,台协好比 一个大家庭,会员单位又好比家庭 的成员,家庭的壮大、发展是离不开  相似文献   

14.
叶劲光 《台声》2006,(1):72-74
这些年来,从福建省三明市赴台湾定居的台籍同胞为数不少,但能够回到三明投资的台胞那就是凤毛麟角了,董秧秧确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甚至连自己也没有想到,在台湾十年打拼,为她返回三明投资打下了很好的经济基础。董秧秧一眼给人的感觉就是态度谦卑、精明能干的女企业家的形象。她的籍贯是台湾,他的父亲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从台湾来三明定居,所以,她是三明生三明长的二代女台胞,也许是家庭的因素,从小就是典型的一口台湾人语调,说话不急不慢,和和气气的,很多人喜欢与她打交道。早在1990年以前,她还是三明沙县茶厂职工的时候,大家评价她工作敬业,肯…  相似文献   

15.
《江西政报》2008,(20):29-29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赣台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广大台商看好江西、投资江西,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赣台经贸合作中,众多台商怀着对江西的深厚感情,积极献计献策,倾情奉献智慧,着力牵线搭桥,不断加大投资,有力地提升了赣台两地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商场中有不衰败的企业.但没有一帆风顺的企业领导。”  相似文献   

17.
尹先凯 《台声》2004,(10):48-49
参加本次“湖北·武汉台湾周”的台商都看到过余明进匆忙的身影,他身为武汉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的会长,为政府的招商引资联络做了许多的工作,这次论坛上他热情的发言更使台下不少远道而来的台商深受感染。 可是当试着联系想采访他的时候,却被工作人员一再地婉言推后,眼看着截稿的日期就要到了时,终于通过省台联的朋友才把采访确定  相似文献   

18.
李非 《两岸关系》2007,(11):35-35
在当前中国经济热潮和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下,台商投资大陆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王建明 《台声》2000,(8):18-18
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 ,一位台商在他上任短短的半年左右的时间里 ,几乎访遍了所有的员工家庭 ,员工们亲切地称他为“咱们的陈先生”。这位台商就是远东化纺 (南通 )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顺。1999年7月 ,陈先生偕妻子来到南通共同管理远东化纺 (南通 )有限公司。时值公司严重亏损 ,处于困境之中。上任伊始 ,在全面考察公司的情况后 ,陈先生首先着手改善公司的生产环境 ,给每个车间都安装了冷暖设备、配备了饮水机。工作环境的改善 ,很快就调动起公司全体员工的生产热情。在改善工作环境的同时 ,陈先生又剔除、修改了公司一些僵硬、不合理…  相似文献   

20.
邓红华  陈标杰 《台声》2004,(7):66-67
何芳文坐在他那镶满了木板的办公室里,冲泡着从台湾带过来的茶待客。他指着这些胡桃色的木板说:“你看,这些木板将近二十年了仍然完好如初。” 何芳文是个懂木头的人,他16年前从台湾来到广东肇庆,开办了捷声木业有限公司,做木制品奖杯座,而在他来大陆之前,就已经在台湾做了20多年的木业,把奖杯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