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康熙帝在解决台湾统一问题前后,共与当时盘踞台湾坚持分裂立场的郑氏集团进行了十次和谈。双方围绕“削发”(指要求郑氏人员遵从清王朝入关后颁布的“剃发令”,改从满族男人的发式,以示归顺清朝)和“登岸”(指要求郑氏人员  相似文献   

2.
娄杰 《两岸关系》2008,(3):70-72
郑成功逝世后,台湾郑氏政权逐渐变成全国统一的障碍。1674年,郑氏政权趁大陆“三藩之乱”占据福建沿海。经5年拉锯战后,清郑双方政治与经济实力发生显著变化。郑氏政权财源枯蜗,危机重重。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叛乱,全国大陆基本统一,中央政权巩固,统一台湾提到日程。1667年始,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数度向康熙皇帝提出收复台湾之议。1681年,郑经病死,其子郑克壤继位。  相似文献   

3.
光绪十一年(1885)台湾建省,标志了清政府对台湾的认识已从“患自内生”转变而为“患从外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康熙二十三年(1683)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面临着两大矛盾:一是清政府与郑氏残余势力的矛盾,又一是地方官吏豪强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这两种矛盾渗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运用决策论的观点,以康熙对台湾郑氏的关系为例,考察康熙战略决策的形成及其特点。一根据历史记载,康熙对台湾郑氏战略决策的形成发展,大致可划分以下三个阶段: 1662——1673(康熙元年——康熙十二年)。初期,玄烨登极,年仅八岁,且四王辅政,鳌拜专横,玄烨年幼无参政实权。这一阶段,清朝对台湾郑氏战略未形成统一的对策,仅凭借前朝政策,未做进一步必要的调整。鳌拜不信任郑氏投诚将领,未能借郑氏  相似文献   

5.
1662年,荷兰殖民者被郑成功逐出台湾。1683年,清政府降服台湾郑氏,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在这二十多年间,作为中国新统治者的清朝当局,却曾与荷兰殖民者联合在一起,共同征讨郑氏,在国内的斗争中,引入了西方殖民者的力量。过去,有的著作忽视这一历史现象,认为“荷兰殖民者被郑成功赶走以后,不甘心失败,经常勾引清朝政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清廷台湾郑氏招抚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和康熙平易宜民治国之道的考察,在具体分析施琅在招抚台湾郑氏过程中的立场、态度的基础上,指出在清初统一台湾大背景下,施琅不敢也不可能擅掘郑成功墓“挈棺入京,行献俘礼”;相反,在统一大潮中,施琅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平稳实现台湾的和平统一,“受降而不复私仇”。本文进而指出河南信阳地区郑成功墓的谬说,并以考古文物实证郑成功墓确在福建省南安县。  相似文献   

7.
一、台湾佛教的兴起与变异台湾佛教是随着大陆佛教徒移居台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明永历15年(1661)郑成功收复台湾。在郑氏三代期间,修建了竹溪寺、弥陀寺和龙湖岩等佛寺,闽粤僧人东渡台湾日渐增多。18世纪末,随着台湾的政治、  相似文献   

8.
论姚启圣     
姚启圣是康熙十七年六月到二十二年十一月的福建总督。他担任总督期间起了怎样的作用?向来有不同的看法,但都讲得比较简单。我们力求以充分的史实说明这个问题,希望能够作出合乎历史实际的评价。一清政府在郑氏占据台湾的初期,曾作出很大的努力争取台湾归清。但在康熙三、四年施琅征台受挫之后,除了进行几次遣员招抚以外,对台湾郑氏没有采取其它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值此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之际,一本明末版的南安石井郑氏族谱被厦门一位郑姓男子托人送到郑成功的故乡——南安延平郡王祠管委会,该族谱记载了南安石井郑氏一世至十二世的情况据有关文史界的专家称,这本郑氏族谱对郑成功的先祖情况及明朝郑氏家族开发台湾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八月二十一日,福建海澄。一叶扁舟,载着几位清朝官员,即将离开这里,穿越海峡,直奔台湾而去。由于风大浪急,多次停留等候合适的季风,这趟穿越台湾海峡之旅延宕了20多天,才抵达台湾。虽说使团负责人孔元章将这趟行程自诩为"招抚",但实际上是将代表清廷,跟对岸长期坚持反清复明的郑氏政权,开展一次正式和谈。双方要围绕国家统一的实现形式、台湾未来地位和郑氏集团的前途命运,展开唇枪舌剑,在谈判桌上一争高下。孔元章是何许人也?清廷为什么要派他赴台"招  相似文献   

11.
郑氏海商集团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是17世纪中叶台湾海峡最为强大的两股军事力量.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强大的海、陆军,其武器装备代表着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而郑成功领导下的郑氏海商集团,虽然军队武器装备不如荷军,但在人员数量、训练水平、作战经验、战略战术指挥等各方面都要比荷军更具优势.郑氏海商集团正是充分发挥了这些军事上的优势,才能在17世纪中叶的台海霸权争夺中屡次挫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并最终从其手中收复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相似文献   

12.
大型历史文献集《台湾文献汇刊》,经过厦门大学人文汇刊》,经过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专家学者和九州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近10年的努力,近期正式出版。全集共分7辑100册,第一辑收录郑氏家族与清初南明相关的文献;第二辑收录康熙统一台湾的有关文献;第三辑收录闽台民间关系族谱;第四辑收录台湾相关诗文;第五辑收录台湾舆地资料;第六辑收录台湾事件史料;第七辑收录林尔嘉家族及民间文书资料。  相似文献   

13.
俞风流 《台声》2011,(4):87-89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为清朝平定台湾,统一全国立了大功。施琅原是郑氏部将,顺治年问归顺清朝,康熙二十年被复授为福建水师提督,专征台湾,这与康熙慧眼识人、知人善任有很人关系。康熙一贯重视用人之道,深知正确的决策要由“贤能”的官员来执行,认为“从来有治人,无治法,为政全在得人”;“得一人则事治,失一人则事败”。他在多年听政中认识到,  相似文献   

14.
一施琅是清初的一名武夫勇将。他以自己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受命“独任专征”,在做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1683年率领清军一鼓作气打败了台湾的郑氏政权,结束了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施琅堪称得上清朝一代海军名将,可算是历史上真正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大统一的第一人。他的功绩可谓大也。人谓:施琅乃“仁人而兼大智大勇矣”;“大哉,将军之功,可铭闽山而不朽!”“奠封隅以永固,巩奕叶于苞  相似文献   

15.
闽台农业合作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颜思齐率大批闽、粤居民迁台时,台湾原著民的农业生产技术还相当落后,甚至还不知道牛耕和犁、锄、镰等工具。1628-1631年间,郑芝龙在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支持下,招募饥民数万人至台湾,这是福建第一次有组织地向台湾移民。在这一过程中,牛耕等技术被带到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师驱逐了荷兰殖民统治者。在郑氏治台的20多年时间中,不但招徕大批福建移民住台耕作,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并把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原著民。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台湾原著民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平埔族,是对居住于平地的台湾先住民的通称,在清代主要分布于台湾西部及北部的沿海半原、丘陵地带。他们是汉族移民到台湾后最先与之接触的民族,早在荷兰入据台湾之前,两族人民就已开始了密切的接触和往来。嗣后的荷据时代和郑氏时代,汉族移民迅速增加,很快超过了平埔族,对平埔族影响大大加强。不过,平埔族大规模地接受汉文化乃至为汉民族同化,则是在清代。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闽粤沿海成千上万的人民突破清朝禁令,渡海来台,开荒垦殖。在短短的两个世纪中,平埔族很快融入汉族移民的滚滚浪潮中。到19世纪末,汉化过程基本完成。虽然平埔族各个分支被同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杨海峰 《台声》2000,(10):40-41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公元 1624年被荷兰殖民者占领。民族英雄郑成功( 1624- 1662)于清顺治十八年二月至十月,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功载史册。但郑氏政权不愿归顺清朝,坚持反清立场,被清廷视为统一路上的一大障碍。因此,康熙想尽办法,多次对郑氏集团进行招抚,力争和平统一台湾。康熙当政时期共 进行了 7次招抚。   首次招抚,是在郑成功逝世后康熙元年( 1662)不久进行的。郑成功死后,其弟世袭暂摄政事,并有意即位,而世子郑经抢先于厦门继位。从此叔侄二人水火不容,诸将互相猜疑,矛盾重重,人心不稳,正是进行招…  相似文献   

18.
三百年前,康熙统一台湾,使千百年来中华子孙开辟的宝岛隶属统一的中央政权,结束了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其他沿海岛屿长达三、四十年的军事对峙局面,其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意义是难以概述的。本文只略述统一台湾前后中国与南洋的贸易和华侨出国之概况,从这个角度说明康熙统一台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六八三年,清政府收复台湾,统一中国,这是康熙统治时期为中华民族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本文拟着重探讨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在实现台湾与大陆统一过程所起的作用,并从这一角度对他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吴亚明 《黄埔》2006,(5):49-51
台湾学生怎么考大学?7月1日到7月3日,一连三天,台湾举行了大学指定科目统一考试,有近11万名考生参加这次考试,可以说这是台湾的高考,但是又不完全,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21495名学生被大学录取。那么,台湾的孩子如今是怎么考大学的?从1954年到2001年,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一直实行所谓的“联考”制度,其形式与大陆高考差不多,即由台湾“教育部”下属的“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统一负责各大学的招生,在考前临时召集部分大学教授统一出题,然后在每年7月1日、2日和3日统一考试;接着就是统一阅卷、分发成绩,考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填报志愿,各个大学则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