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杨毅周 《台声》2003,(10):10-11
一个中国原则,就其指明台湾与大陆的主权关系来说,是一个法理的概念。从历史到现实,一个中国原则从法理上台湾当局难于撼动。但从情感上,并不是没有影响。其中影响最深的,当是台湾同胞对中国的感情,更确切地说是对中国的认同感。在台湾的现实社会中,台湾民众对中国的认同感出现逐渐弱化的趋势,呈现混乱的局面。有的学者称之为“认同的危机”。这种“危机”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和两岸的和平统一都将产生消极的影响,对此我们应当有所认识。因此,我们不但要关注一个中国原则的法理面向,也要重视一个中国原则的情感面向:中国认同的情感。一、关于…  相似文献   

2.
周国政 《传承》2012,(23):48-48
我们党有一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高度重视对历史的学习与研究,重视从历史的兴衰成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多次提醒全党干部,要注重学习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因为学习历史是做好工作的知识储蓄,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的方法总结历史、学习历史、借鉴历史,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党史工作者学好历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台声》2008,(11):80-80
距今3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曾存在过一个强大的王朝,被称为商朝。这一王朝延续了近600年,是具备统一国家形态的中华久远历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之一。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基本国情和具体历史文化条件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智慧和心血。  相似文献   

5.
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的再认识是在解构西欧国家资本主义现象的基础上,立足苏俄建设实际生成的,涉及内涵、性质、实现形式、作用和地位.它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过渡理论的守正创新,巩固了新生苏俄政权,推进了苏俄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还为新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及其后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可以以列宁对国家资本主义的再认识为理论支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为实践素材,驳斥肃清中国国家资本主义论调.  相似文献   

6.
卢立菊  付启元 《群众》2017,(18):64-66
国都,是一个国家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的政治称谓,也是国家级机关集中驻扎地和国家主权的象征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都在一个国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选定与建设是关涉国家战略的重大事项,而建都理念则折射出一个国家的主权理念和发展规划。中国历史悠久,王朝众多,历朝历代都建有都城。都城位置的选择对一个王朝的统治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和一些有识之士,非常重视建都问题,曾提出了各有见地的学说,进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建都思想。  相似文献   

7.
胡越 《重庆行政》2019,20(1):94-95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8.
秋风 《人民论坛》2015,(7):41-43
各种思想流派不约而同地转回中国,程度不等地接受儒家,这是百余年来中国思想界绝无仅有的,标志着中国现代历史的一次大转折。中国思想界已开始基于儒家思想范式,从新的视野上重新思考有关人和秩序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中国独特的政治现象,对外宣传肩负着塑造国家形象,建构国家认同的历史重任。当代中国对外国家战略由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转变,形塑了当代中国对外宣传的机制和战略。政党领导与社会参与并存的对外宣传机制和以主权与人权为核心的对外宣传战略,塑造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三种形象,即和平国家、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对外宣传在以往所取得的成功对今后实践的启示,主要包括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善用外力和加强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中国现代化的前驱,孙中山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奋斗了终生,不愧为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开辟了中国历史的一个新时代。毛泽东主席曾说过:“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方国瑜先生长期研究中国各民族历史提出的理论认识,是一个立足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原创性总结,能够反映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核心论点是强调各民族之间长期形成的联系与凝聚,充分注意作为整体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体系。理论认识的具体表现是:边疆与内地是一个整体、少数民族与汉族是一个整体、历史中国与现代中国是一个整体,强调整体所包含的空间演变、族群构成和时间的连续性。现代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依据,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现代中华民族建设与认同的基石,没有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现代中华民族的建设与认同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国家安全制度史可以从中国史上有关国家安全的各种制度、制度的运作状况、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各种有关国家安全的思想和学说以及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活动及文化传统等方面展开。要把握中国国家安全制度史的沿革及特点,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来研究中国国家安全制度史。  相似文献   

13.
孙岩 《理论月刊》2012,(6):102-104
政治参与是现代国家的显著标志和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在中国推进现代国家建设进程中,中国公民政治参与也伴随着中国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建设的演进过程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扩大的发展。本文拟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维度,从中国现代国家成长视域对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企望为推进当代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14.
黄新宇 《传承》2009,(18):140-141
自古以来,国家大一统的历史观念深入人心,华夏子孙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而前赴后继。进入夏、商、西周奴隶制和战国封建制以来,中华民族深受农业文化及儒家思想影响,国家大一统的历史观念一脉相承,根深蒂固,传播不止,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核心民族精神之一,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5.
田心  何鸿娟 《中国妇运》2009,(10):22-25
在隆重欢庆共和国60年诞辰之际,人们不会忘记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作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无数美丽、坚韧、智慧女性的人生轨迹成为国家命运永恒的见证,她们自立自强的精神成为中国特色的时代符号。我刊选取不同时期的妇女代表,从一个侧面浓缩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学术研究经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题、十九大定调、十九届四中全会谋篇布局,三个历史节点高潮迭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则标志着中国国家治理研究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在时空压缩与双化叠加的大背景下,深入理解“中国之治”内生性演化的历史底色、创造性转化的时代新色、现代性生成的本体特色、原创性深化的价值本色、自主性优化的实践成色和发展性更化的战略亮色,有利于廓清和加深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理论认知,进一步深化治理研究和提升国家治理认知力,既是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规定,也是加速推动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或一个社会从比较落后的状态向先进的状态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发展进程发生质的飞跃的过程。作为一股历史潮流,现代化是人们无法抗拒的,因而带有不可逆转的性质。“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任何一个民族无论如何也不会再退回到其与现代化相遇之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不仅使我国的立法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同时也使我国的法治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如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何进一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将是法;台建设面临的两大任务。  相似文献   

19.
任晶晶 《人民论坛》2012,(25):56-57
中国富人的极端消费行为是后发国家现代化转型的"副产品",是一个必经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富人的数量和富人群体的资产规模与日俱增。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财富大幅缩水,而中国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一个以宪法为统帅的多层次、多部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终于形成了。这是立法工作的伟大胜利成果,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它标志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值得全国人民庆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