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笔者旁听了本院开庭审理的一批民事案件.同这些主持庭审的法官进行了座谈,发现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法官必要的心理修养与庭审中的心理调整直接影响着庭审质量,关于司法公正。笔者就此谈一些看法。一、庭审中,法官处于不正常的心理状态,难免陷于被动原告将案件起诉到法院,再经过被告应诉,法院与当事人形成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诉讼活动即进人审理阶段,其重心在公开开庭审理,即在法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都到庭,群众旁听,在这种场合下,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公正裁判。在整个诉讼过程中,法官始终处于组织、指挥的境地,其一…  相似文献   

2.
改变重复询问当事人的作法,认真审阅起诉状、答辩状等材料,把好立案审查关 民事案件的立案审查,长期以来存在着对当事人重复询问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办案效率,而且习惯的一套问话也不尽合理。民事讼诉法(试行)要求民事案件的起诉和受理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履行一定手续,但并没有规定必须首先询问当事人。因此,为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在审查立案阶段有必要在审查起诉状、答辩状(以下简称两状)上下功夫,以改变重复询问当事人的做法。 一、审判人员在受诉前要明确告知当事人,起诉状是法院的立案根据,而且要送达被告答辩,填写的诉讼请求要合法、明确、具体;所述事实、理由要真实、有理;内容尽量简短明白,字迹必须清晰。要告知当事人应提出  相似文献   

3.
在人民调解工作中,人民调解员除了要具备法律法规知识、为公众服务的责任心和热情、丰富的调解经验以外,还应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根据不同当事人的个性差异和情绪状态,选择适当的调解方法、技巧和策略。一、根据当事人的情绪状态,寻找最佳的调解时机情绪能够影响人的行为方式。矛盾纠纷解决以前,双方当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一九七二年恢复工作以来,共办民事案件四百三十九件,其中实行回访的二百九十六件,占总数百分之六十三点一,先后访问了原告、被告、当事人的家属亲友、有关干部和群众一千四百多人。实行回访的案件,逐年增多。民事案件进行回访工作,就是对已发  相似文献   

5.
自我冲突心理就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内在活动过程.每一个民事案件当事人参加诉讼自我冲突的心理状态都或强或弱、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潜在的自我冲突心理对处理民事案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通过审判活动的调查分析归结起来有八种.  相似文献   

6.
事纠纷是平等主体间的纠纷,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提供证据的责任。即谁主张,谁举证。原告对其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对其答辩理由反诉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第三人对其提出的主张所依据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不举证要负担不利于自己的判决乃至败诉的后果,原告的证据充分,被告反驳举证不足以所对抗的原告胜诉。被告反驳举证充分,原告再行举证又不足以对抗的,被告胜诉,双方当事人举证都不充分,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这样,作为民事案件的代理人…  相似文献   

7.
佚名 《特区法坛》2004,(1):24-24
“不告不理”是指未经公诉人、当事人起诉的民事案件,法院不得受理和审判的诉讼原则。是现代法院审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一项公认的基本原则。“不告不理”原则在民事诉讼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必须有原告请求或被告公诉,法院才能受理案件并进行审理。第二,在审理中法院的审判活动受原告起诉或被告反诉的范围的约束。也就是说当事人“告谁审谁,告什么审什么”。对于民事上诉案件,则仅对其中的上诉部分进行审理,没有上诉的部分就不审理。在民事诉讼中实行“不告不理”原则是尊重当事人的自主处分行为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在民事申诉案件中,通常仅是一方当事人不服法院已生效的裁判,向检察机关申诉。而在司法实践中, 有时出现原告、被告、第三人多方当事人分别向检察机关申诉的情形,这势必涉及到如何善待申诉权、确定当事人法律称谓等一系列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处理多方申诉民事案件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做书记员工作四年来,获益不少,感受颇深。现在此谈谈如何做好笔录的几点体会。 1、笔录要力求反映出当事人的心理。不论在开庭审理,还是核对证据,笔录都要力求反映出当事人回答问题时的心理,这对提高案件质量,保证材料真实性有着一定的作用。如,我在记录一起案件时,审判长问被告:“这话是你说的?”被告未  相似文献   

10.
2015年5月5日上午,在一片鞭炮声中,一民事案件原告、被告及第三人,三个对立方的代表同时为检察官郑子昆送来了感谢的锦旗.原告称检察官郑子昆公正执法,认真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被告及第三人也感谢检察官不畏艰辛、查清事实、辨明真相、主持公道,帮助两家公司解脱了繁重的诉讼枷锁.  相似文献   

11.
查封浅释     
查封是人民法院强制封存当事人的财产,限制其处分的一种方法和措施。查封可以在民事案件和经济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适用,也可在民事案件和经济案件的执行过程中适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查封同案件执行过程中的查封是有区别的:一、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查封是诉讼保全措施中的一种方法。为保证以后作出的法律文书能够顺利执行,案件执行过程中的查封则是一种执行措施,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或通过查封、变卖、收购的强制执行措施来直接为执行判决服务。两者性质不同。二、案件审理中的查封对象限于诉讼保全裁定规定的物品,它可以是原告的,也可以是被告的,还可以是原被告共同所有的财产,而案件执行过程  相似文献   

12.
当事人实施某项诉讼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是民事诉讼中解决部分程序性争议的关键和难点之所在.鉴于当事人主观心理状态的内在性、复杂性和难以直接判断性,常规的证明方法已难以在此类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发挥有效作用,对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主观心理状态的查明具有区别于对一般案件事实查明的特殊性,为此创设符合其产生原因和表现规律的新型证明方法是有效处理该类纠纷的方案之所在.在当事人主张自己的主观意思表示受到法院审判行为的不正当干预时,其应首先对审判行为不正当进行顺向疏明,然后再由法院对审判行为的正当性进行逆向证明.在司法机关依职权查明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恶意串通时,其应在一定的证明标准之下,根据相关行为的间接证据对当事人的主观心理状态进行推定.  相似文献   

13.
【要点提示】公证书的撤销权或变更权由公证机构行使,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公证事项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就公证书内容提起民事诉讼时,确认之诉应以对方当事人为被告,只有侵权赔偿之诉,才能将公证机构推上被告席。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29日,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渠邦村的原告黄均旺、何翠珍起诉被告韦学连、韦红华相邻通道纠纷一案,在崇左市江州区人民法院驮卢法庭的巡回调解中,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邻里关系和好如初,两被告在庭审结束后随即主动履行了全部义务。近三年来,驮卢法庭共审结各类民事案件648件,其中通过调  相似文献   

15.
民事案件当事人胜诉心理的矫正李松玺,刘桂璞近一个时期以来,民事审判中出现了投诉多,重复诉讼多,判决多,上诉多,申诉多等特点。其所以出现这些特点,无不与当事人的胜诉心理有关。所谓胜诉心理,是指当事人参加诉讼活动所希望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在诉前、诉中...  相似文献   

16.
【要点提示】虽然现行法律制度并未将心理测试结论作为证据的法定类型之一,在心理测试程序以及测试机构的资质等方面也缺乏明确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中,一些民事案件的主要事实呈现非此即彼、非真即假的状态,而双方当事人各自所提供的证据的证明力大小亦难判高下且相互矛盾,或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所举证据又提出足以令普通人置信的疑点。在此情形下,可以引入心理测试作为判断事实真伪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反诉是民事案件中被告享有的诉讼权利,是被告用于对抗原告的诉讼要求,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诉讼手段。基层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独任庭、合议庭应当正确理解反诉的含义及反诉的条件,把握反诉与反驳的区别,做到依法审理被告提起的反诉。  相似文献   

18.
《法学》1986,(1)
在民事审判实践中,审判人员不仅要查明引起民事纠纷的种种具体情况,还要注意了解和掌握诉讼当事人的心理特征,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有的放矢地做好当事人(特别是原、被告)的工作,正确审理案件,以达到解纷息诉的目的。民事纠纷案件纷繁复杂的特点,决定了诉讼当事人心理特征的复杂多样性。实践中,成千上万起民事纠纷案件当事人的心理特征都是具体而各不相同的。但个性中又有共性,在对各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为维护国家金融秩序,配合国家清理整顿城市信用社的工作,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现就人民法院审理城市信用社清理整顿期间相关民事案件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依照国务院《金融机构撤销条例》的规定,城市信用社被撤销后,对以其为被告而起诉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应当告知当事人依照《金融机构撤销条例》的规定申报债权;已经受理的,中止审理,待清算组成立后,人民法院可以以清算组为诉讼当事人恢复审理。以被撤销的城市信用社为被执行人的执行案件…  相似文献   

20.
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准确运用当事人举证责任承担原则,对保证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确保司法公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责任分配上的司法自由裁量权等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指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的全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中要善于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