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全国 《理论月刊》2010,(4):116-118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许多诗篇体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本文从《诗经》与汉水流域的关系出发,首先分析了《诗经》的地理位置与汉水流域地理位置的关系;其次分析了二《南》在《诗经》中的地位,认为二《南》在《诗经》中的地位反映了汉水流域的文化在周王朝文化中的地位;最后从二《南》作为民歌集的角度出发,认为其与汉水流域的民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重言词是古今诗经学和语言学饶有兴味的话题,本文则是从新的角度,以周代礼乐文化为背景,运用统计学、语言学、民俗学、文学、美学等方法,对《诗经》文本进行综合考察,发现重言词具有统一多变性,从而提出正变规律说,旨在探求重言词正变的发生及关系。  相似文献   

3.
谢遂联 《求索》2008,(1):182-183
《诗经》产生于以城邑文明为基础的城邦文化时代,城市生活为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诗经》中的都市诗歌较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城市生活。不仅如此,由于当时都市的政治性本质特征,《诗经》中的颂诗及大雅中的大部分也应视为与政治都市本质相适应的都市诗歌,从而使对文学的阐释与对整体历史发展的阐释具有一致性,较好地阐释黍离心态等系列诗歌文化现象。由于都市农业的存在,《诗经》中相当一部分农事描写有着都市背景。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的修辞问题是研究汉语修辞学的重要源泉。本文以《诗经》中同义词修辞为例,研究了语境临时同义词和语境词汇同义词的古汉语学运用。在研究中,我们认为确定《诗经》修辞同义词的主要依据是《诗经》中的近义词、类义词和词汇同义词。《诗经》修辞同义词主要由叠咏修辞同义词、连文修辞同义词和对出修辞同义词组成。研究修辞问题,对修辞的形成基础和作用的研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本文也做出了总结和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诗经》中呈现出来的人与物的关系为核心,阐释《诗经》物象系统的审美内涵,指出《诗经》时代人与物相往来的现实情怀,并分析了物象与人事在《诗经》诗章中的关联方式.  相似文献   

6.
朱志德 《湖湘论坛》2006,19(2):58-59
无论从古籍记载的楚国文化系统和《诗经》的关系来说,还是从屈原作品的精神内容和手法形式对《诗经》的继承而又有所发展来说,《楚辞》都密切接受了《诗经》的影响,二者的承传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在当时,《楚辞》作为一种新文学样式,可以看作是《诗经》和《汉赋》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7.
高尚卿 《前沿》2006,(4):260-262
《诗经》中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作品是情诗和婚诗。由于受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多少年来,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些诗歌的价值。到了现当代,有些学者才得以认识到这些诗歌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诗经》中的情诗、婚诗可看到当时的婚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诗经》研究走过了从经学到文学的历史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纯文学意义上的作品 ,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画卷。《诗经》中用直接抒情或赋、比、兴、重章叠唱等艺术手法 ,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 ,体现了中国古代阴阳对立又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 ,为后代提供了形象化的审美标准、伦理道德标准、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等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收录有大量的婚恋诗,收录婚恋诗的原因从《诗经》文本的角度似乎无法说清,还原《诗经》的生成情景就会发现,这是由《诗经》的乐歌本性决定了其收录诗歌必须满足音乐的需要。《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周代礼乐制度的本质是追求和合,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以礼化民,以乐和民。在音乐之中,表达人神相和的神曲固然有合神之力,表现宗族兄弟君臣乡党的作品也有聚众之效,但是最能显示人际亲近的诗作,莫过于爱情婚姻之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浓重的巫术意识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法律、文化、民俗乃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过非常深刻的影响。巫术凭借其深厚的民间信仰基础参与了中国传统文化品格的塑造并一直影响着它的发展。巫术虽然被现代文明逼向历史的边缘和角落,但其生息繁衍的力量却一直未曾衰竭。巫术的存在有着深厚的社会学、心理学基础,曾一度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艺起源与巫术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舞蹈、雕刻、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都是从原始的巫术和祭祀文化中产生的。宗教祭祀和巫术活动以艺术为手段达到神人沟通的目的,而艺术形式和内涵又在巫术文化的发展中走向深化和成熟。文艺的起源与发展,与巫术、神话、图腾等多种文化观念的交织融合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陶家韵 《传承》2010,(30):156-157
诗与乐的关系,大抵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诗先于乐,乐迎合于诗;一种认为乐先于诗,诗以乐为根本;第三种看法糅合了前面两种的看法,认为诗乐同源。《诗经》作为一部最早的诗歌总集,本身既包含了诗的本质,又蕴含了乐的因素,《诗经》风、雅、颂不同的分类正契合了诗、乐的不同关系。以《诗经》中的《颂》诗为对象,浅析其所反映出的诗、乐关系,从而一窥整个《诗经》的诗、乐关系之大概。  相似文献   

13.
行走霍童溪     
在河之洲:人在《诗经》的画卷里沿着霍童溪畔行走,就好像在和煦的阳光下翻阅那本古老而又清丽依旧的《诗经》,春夏秋冬,各有姿色,百读不厌。藏于深山之中的霍童溪,其独特的峡谷地貌、花岗岩高丘陵地貌和河谷冲积平原地貌,造就了其流域九曲十八弯二十七滩的美景。行走其间,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是一条风光绮丽的农耕文化观光走廊。霍童溪是农耕文化的活画卷:牧童夕归,艄公野渡,蓑翁农夫,采茶村姑这些《诗经》中经典的画面依然还沿溪叠映。尤其是《诗经》对人类早期  相似文献   

14.
现存十五《国风》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早期中国的礼乐制度和政治文化传统。先贤以礼乐作为治理国家最理想、最有效的方式,古代君王往往将礼乐赏赐给有功德的诸侯,这成为风诗最主要的合法来源。随着礼崩乐坏,周王室音律标准被抛弃。最终,经过孔子删订,《诗经》成型,被奉为儒家经典。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的《诗经·鲁颂》研究,逐渐突破了传统的"经学"研究模式,呈现出新的面貌。本文主要从《鲁颂》作者、作时与主旨、本义的研究;《鲁颂》与鲁国及礼乐文化关系研究;《鲁颂》中各篇专题研究;与《鲁颂》相关的其他研究等四个方面对20世纪以来的《诗经·鲁颂》研究作了简要论述,并归纳了20世纪以来《诗经·鲁颂》研究所呈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楚文化和道教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属于地域文化;道教文化则属于宗教文化。两者虽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楚文化对道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特别值得重视。一是形成于楚地的道家学术,给了道教文化以直接的理论支撑;二是《楚辞》给了道教文化以极其深刻的影响;三是楚地的巫术文化,也给了道教文化以重大影响。可以说没有楚文化的特定文化模式,就没有现实中的道教文化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7.
从婚制看《诗经》里的情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及婚姻爱情题材的诗歌,在《诗经》三百另五篇作品中约占三分:艺一左右,绝大部分收在《国风》里面,少数几篇见于《小雅》。这些诗歌真实生动地记录了西周到春秋时代的婚姻制度、社会风貌、生产活动和阶级斗争,是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资料。以诗歌的艺术价值而论,此类诗篇也以它的清新活泼、绚丽多姿以及表现风格的多样化见长,实为《诗经》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作为一部来源广泛的诗歌总集,《诗经》无疑是能反映周代女性观、尤其是女性审美观的文学作品。这种崇尚自然健康、强调外在美与内在美合一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折射出周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周代文化和周代女性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刘注引有《诗经》、《毛传》、《毛诗故训传》等《诗经》类文献,刘注引用的各条《诗经》类文献与今传本《诗经》类文献对应来看:完全相同的只有4条,其余11条均多少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需要具体的分析。刘注引用的《诗经》类文献是毛诗系统的,不是齐、鲁、韩等三家诗。考察刘注引用的《诗经》类文献,有助于学术上甚至是学术史上某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  相似文献   

20.
西方后现代主义虽然以其反本质论与反理性中心论的观念对西方文化形成一定冲击,但我们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不可无条件推崇,特别是福柯等人的“文化不可通约论”仍然未能脱离西方中心观的窠臼。据中国《尔雅》、《诗经》等古代文献记载,中国古代文化思维中早就存在关于动植物的科学分类观,中国古代文献中早就有关于犀牛、野马等欧洲知之甚少的动物记载,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者对中国“原始分类”的曲解和关于西文化思维的“不可通约论”的谬误,我们应反思与重新评价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观念,尝试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之间建立共同话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