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族诗歌是苗族文学宝库中的一宗瑰丽的精神财富。其数量之多,容量多大,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湛,作者、读者之广泛,是苗族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比拟。如何将苗族这宗文学作品,翻译成为汉民族的诗歌形式,让不懂得苗族语言的读者(包括不会讲苗语的苗族同胞和不同方言的苗族同胞),了解苗族诗歌的艺术特点,享受到原诗歌的艺术魅力,丰富我国文学宝库。这是多年来翻泽工作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也是笔者研究的课题。本文就笔者多年从事苗族文学的教学和翻泽实践中的一些浅见,论述于下,有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浅析黔东南苗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体育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苗族传统体育萌生衍传于苗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并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满足苗族人民的社会需求,不断地显示出它特有的社会文化价值,成为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娱乐方式。认真调查研究苗族体育文化的变化发展过程,对于促进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龙山苗族村座落在距安宁市37公里的云龙山慈云寺旁,隶属于安宁市县街乡雁塔办事处。自1953年始逐渐有各地的苗族同胞搬迁至寺旁居住安家,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形成村落,现已发展为27户98人。由于云龙山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水、电、路不通,农业生产基础十分薄弱,苗族同胞一直难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安宁市政府扶贫攻坚的重点村之一。安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曾经多次深人到苗族同胞家中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经过反复论证,决定把云龙山苗族同胞全部搬迁到自然条件较好的高山。高山原属安宁卫生局疗养院,占地2639亩,有可耕种土地…  相似文献   

4.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国内有苗族500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广东等省(区)。在历史上还有不少的苗族同胞从我国移居刭东南亚一些国家,居住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境内;近几年来,又有些苗族同胞迁移到美国和法国、乌拉圭、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苗族是国际上民族学和人类学界注重的民族,认真对其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  相似文献   

5.
欢乐的苗家     
艾杉  赵亚洲 《今日中国(中文版)》2005,54(12):F0002-F0002,3
中国56个民族之一的苗族是个能 歌善舞的民族。今日苗族主要居住在中 国西南云贵高原上的贵州省,此外,在 湖南、四川、广西和云南等地也生活着 部分苗族同胞。 苗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 化,又因分布地域广泛而支系众多、具 有不同风情与特色的歌舞艺术。在贵州,  相似文献   

6.
苗族花山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睿  韩亿国 《今日民族》2009,(7):66-66,F0003
我国苗族人口有900余万,云南苗族约有104万人.花山节是云南苗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参与范围最广、规模最大、活动项目最多。往往一地举办,四面八方的苗族同胞都会赶来,气氛热烈,场面壮观。  相似文献   

7.
苗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湖南等地。苗族是一个喜欢歌舞、勤劳智慧的民族。苗族人民在漫长的劳动生活过程中,创造了色彩绚丽、内容丰富的民间文学。其形式多种多样,有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等等。苗族人民常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编成诗歌,一般是五言体或七言体,篇幅有长有短。民间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苗族民间文学绚丽多姿,是苗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深为劳动人民所喜爱,并因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及其审美价值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贵州彝族苗族洪水传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的彝族苗族同胞中,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的传说故事,在遥远的古代,面对毁灭性的洪水灾难,彝族和苗族的先民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他们不仅渡过了洪水劫难,而且造自己的双手重建了家园。毫无疑问,这些故事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欣赏价值。本文挑选两部较有影响的作用,即彝族的《洪水纪》①和苗族的《洪水滔天歌》②,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希望通过比较,能对读者了解广泛传播于中国南方的洪水传说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马关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苗族聚居的县份之一,也是云南省苗族人口较多的县市之一。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中,芦笙舞是马关县境内苗族同胞喜闻乐见的舞蹈,遍及全县苗族村寨,民间还流传着一句俗话:"听见芦笙响,苗家脚板痒。"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镇巴县是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县,少数民族较多。该县第二大民族的苗族,共四十一户,会零六人,居住在海拔一千四百米以上的山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近几年来,镇巴县民政局按照上级要求,对苗族同胞进行重点扶持,使他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扶持工作是根据苗族同胞的特点进行的。荣民习惯于长途迁徙,打猎为生,基本靠国家供应粮食维持生活。民政局从解决群众吃饭问题入手,推广适合于高山地带的地膜玉米种植技术,又投放了三万元扶持基金,改善生产条件,使粮食生产从一九八八年起步,逐年增加,达到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11月21日,融水苗族自治县举办盛大的第四届"芦笙斗马节",数万名县内外的各族同胞共同参加了开幕式,热烈庆祝该县成立57周年。融水是广西惟一的苗族自治县,苗族同胞在生产生活或节庆日子里,通过芦笙斗马活动,联结各村寨的情谊,促进生产发  相似文献   

12.
在十二生肖纪年中,苗族同胞特别器重牛,认为“牛年”是最为吉祥的年头。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牛文化。由于历史上苗族没有通行的文字,其历史多以传说故事来“记载”。渔猎时代的传说,虔诚崇拜“盘瓠”;农耕时代的传说,虔诚崇拜水牛。民间相传,水牛与老虎是兄弟,水牛是哥哥,老虎是弟弟,这是经过一番殊死斗争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8月9日,农历七月十四,地处黔桂边界的融水苗族自治县洞头乡甲朵村高埂苗寨举办“闹鱼节”。来自贵州从江县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七邻八乡的数百名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同胞欢聚一堂,参加吹笙踩堂、浑水摸鱼、抢鱼等活动,欢度节目,预祝丰收。图为甲朵村高埂苗寨,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同胞在举行闹鱼仪式。  相似文献   

14.
3月29日,陵水新落成的体育场内座无虚席,海南省黎族苗族"三月三"主会场庆祝活动在这里举行。这一天,我省黎族苗族同胞以各种方式庆祝传统节日"三月三"。  相似文献   

15.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庆祝活动中,云南彝州楚雄上演了一场苗族大型演唱会,来自禄丰、武定、元谋、牟定4个县的200多名苗族农民演员,在彝州各族儿女欢庆火把节之时,用他们独具魅力的演唱为楚雄人民奉献了一个祥和之夜。名为祥和之夜的苗族大型演唱会,由楚雄州政协主办,州民委、州宗教局、州民族艺术剧院承办,整台演唱会由“和谐中华”、“祥和社会”、“欢乐生活”、“真诚祝福”四章组成。“和谐中华”,高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发自内心的演唱,抒发出苗族同胞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与兄弟民族团结互助,…  相似文献   

16.
苗族多声部情歌是根植于苗族社区的活态文化,随着苗族社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苗族多声部情歌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传承.针对苗族多声部情歌濒危的现状和濒危的原因,提出在活态的文化环境中对活态的民族文化进行活态保护的保护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17.
鼓社是苗族古代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鼓社祭在苗族社会中存在了几千年,虽然它的核心是家祀祖先,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但它在苗族社会发展历程中却发挥着积极作用,为维系苗族的生存和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苗族同胞以自然万物来歌颂对女性神的神秘生殖力量崇拜,在贵州苗族刺绣作品中,可以发现大量对母体生殖繁衍力量的隐喻与崇拜。在这些作品中,受到崇拜和隐喻的母体或化身为植物,或化身为动物,或化身为自然界的其他物象,通过刺绣把对大母神及其生殖繁衍力量的崇拜以借喻、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在具体的苗族民俗传承中,这种崇拜体现为对生殖意念的张扬和人丁兴旺的渴求。  相似文献   

19.
四川的苗族     
四川的苗族主要居住在四川南、川西南的沪州市、宜宾市.尤以占蔺、叙永、兴文、珙县、筠连等县集中。乐山市、攀枝花市和凉山州也有苗族,成大杂居、小聚居分布。川苗的先民最早居黄河中下游地区。后迁至江汉平原,随后由东往西迁徙。晚至明清时期,苗族已迁徙到川西南,且进入封建地主制社会,但其中的多数为汉族地主的佃户。历史上,苗族是一个敢于反抗压迫剥削的民族,仅在清代,四川和贵州的苗族就举行过多次起义。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川苗除能讲川滇黔方言外.还普遍能讲汉语。居于四川的绝大多数苗族同胞信仰祖先崇拜、自…  相似文献   

20.
苗族素以服饰的多样性而闻名,仅女装款式就有百种之多,在国内少数民族实属罕见。杜甫就曾用"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诗句,描写苗族服饰的丰富多彩。贵州省有"苗族的大本营"之称,境内的苗族对服饰的款式、色彩、图案、质地各有所好,空申、空烈苗寨的短裙苗是其中非常有特色的一支。空申、空烈苗寨位于距贵州省省会贵阳市400多公里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四季常青,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寨子里女性头戴用自制的青云布折成的一个"人"字形的尖角雨帽,上身穿斜襟短衫.下身籽仅七5寸卜的口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