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伪证罪研究     
引言 我国《刑法》中,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其中伪证罪的主体范围以及诬告陷害罪、妨害作证罪等一些与伪证罪相关的犯罪与伪证罪的区别等问题引起了众多法学家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我认为伪证罪的犯罪目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分为法定目的和非法定目的,认定构成伪证罪应仅限于妨碍刑法的行为.因此我国刑法关于伪证罪的法条有待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伪证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在历史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之视为犯罪并予以处罚。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也十分注重惩治伪证罪,都分别在其现行刑法与现行“刑法”中对其加以明文规定。撇开两岸间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伪证罪的其他构成要件不谈,单就其各自刑法与“刑法”对伪证罪的主体之规定而言,就存在颇多差异。本文试就两岸间伪证罪立法中的主体问题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就伪证罪的立法来说,主要存在未将民事、行政诉讼以及仲裁程序中的伪证行为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对罪犯主体的限定不尽合理,对犯罪行为的规定不够准确和全面,伪证罪的罪名过于繁琐等问题,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与整合措施。此外,还就刑法中亟待增加的两种犯罪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第148条规定:“在侦察、审判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状所描述的是两种犯罪行为:其一是故意作虚假证明;其二是隐匿罪证。伪证罪罪名只能反映“作虚假证明”,不能反映“隐匿罪证”行为,伪证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侦查、审判中对与案件有重  相似文献   

6.
这里称之为“民事、行政伪证罪”,是为了区别于《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的在刑事诉讼中发生的伪证罪;打上引号,是因为《刑法》中没有这一罪名,笔者在此暂且称之,以运用这一概念展开探讨。“民事、行政伪证罪”,是在民事、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的陈述、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情节严重的行为。一、建议设立“民事、行政伪证罪”的理由。1.保证民事、行政审判工作顺利进行和民事、行政伪证行为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都提出了用《刑法》规范调整民事、行政伪证行为的…  相似文献   

7.
情节犯的反思及其立法完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情节犯的反思及其立法完善叶高峰史卫忠我国刑法分则的许多条文规定的犯罪,都是以“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作为构成要件。规定“情节犯是我国现行刑法的一大特色,“情节犯”在我国刑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就对“情节犯”的评价及其立法完善问题进行探讨,有不当之...  相似文献   

8.
伪证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妨害司法罪的一种,在司法实践中多有发生。对于我国刑法关于伪证罪的规定在理解和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对伪证罪的各个构成要件理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求对该罪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法学》1989,(1)
在我国刑法分?体系中,第148条伪证罪一向被认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因而被规定在第4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之中。对于伪证罪侵犯的客体,传统的刑法理论和各种类型的教科书都一致认为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同时也涉及到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笔者经过反复深思,认为伪证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而不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对伪证罪的犯罪性质重新考虑,井建议在立法上作适当的修改和在归类上作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浅析伪证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刑法》对伪证罪作了修改并增加了条款,但这次修订仍不十分完善。建议作如下修改:1.将伪证罪的适用范围从刑事诉讼程序扩大至所有的诉讼甚至仲裁程序中;2.将伪证罪的主体扩大到一般主体,而不能仅限定在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这四类特殊主体;3.对该罪的刑事处罚的情节最好有一个量化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新《刑法》第270条规定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刑法》第270条规定的立法缺陷与完善●黄龙新刑法第270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2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  相似文献   

12.
毕大卫 《法制与社会》2013,(35):254-255
我国在《刑法修正案(七)》中确立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这一新罪名。它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该罪由于被纳入刑法的时间不长,目前对于该罪的认识及研究相对较少,但如果考察我国古代以来的立法来看,还是能够找到与该罪相似的立法。本文试从我国历朝历代亲属犯罪立法分析入手,重点考察了唐朝、明清的相关法律规定,并就古代立法与我国当前的刑法规定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关于伪证罪的规定可以说是对伪证行为的有力打击,但细究关于该罪名的立法,在适用领域、主体范围、追诉程序及证明规则的规定上仍欠科学性.笔者主张,在对<刑法>修改时应扩大伪证罪的适用领域,将被害人、单位纳入伪证罪的主体范围,并删除记录人;在对<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应完善、确立对该罪的追诉程序和证明规则.  相似文献   

14.
一、律师伪证罪的立法背景97年《刑法》修订后,306条作为《刑法》新增罪名纳入到现行刑法体系中。作为针对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刑法》条款,无论是《刑法》处于修订草案时,还是《刑法》修订生效后,一直是争议不断。想要理解如此广泛的质疑,有必  相似文献   

15.
刑法第三百零六条规定之"律师伪证罪"在立法理念和法条规定上存在一定的立法局限,在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不仅要从刑事实体法角度对刑法第三百零六条进行立法完善,而且要从刑事程序法的角度进行相应的保障性规定。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伪证罪的归类问题,各国立法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将其归入妨害审判机关正常活动罪一章,如苏联、保加利亚、印度等;有的归入妨害国家管理秩序罪一章,如朝鲜、蒙古等;有的归入侵犯人身罪一章,如法国;还有的单独成为一章,如日本、西德等。我国刑法将伪证罪规定在刑法分则第四章侵害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意在强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笔者认为,这种归类方法似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7.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立法实践上来看,单位均不具备证人资格。然而,同案被告人、生理及精神上有缺陷和年幼的人、警察、鉴定人以及见证人,由于其具有同证人作证相同的本质特征,如果将其排除在律师伪证罪的对象范围之外,显然与刑法平等性的实质内涵相违背。因此,律师通过威胁、引诱等手段获得违背事实的证言,在符合律师伪证罪其他构成要件的前提下,应当受到刑事追诉。  相似文献   

18.
房清侠 《河北法学》2001,19(4):38-41
刑法理论工作者不能不考虑立法是否适当,就加以全力地维护;也不能因为某个问题成为一条刑法规范,就给予肯定;更不能因为刑法对某个问题的冷落,就予以顺应。顺着这一思路,笔者反思了刑法中的酌定情节。我们认为,对于酌定情节,法律规定不规定是一回事,法律应当不应当规定又是另外一回事。刑法酌定情节的几近空白,并不必然意味着立法的正确与合理,恰恰相反,酌定情节应当而且必须全面法定化,以适应刑事法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量刑情节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刑情节的立法完善胡学相情节一词,因其具有高度概括性而在我国刑法规范中广泛地存在着,但是正由于其内涵的不确定性和高度概括性,同时给司法实践带来一些混乱。作为情节内容之一的量刑情节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仅就量刑情节存在的问题和立法完...  相似文献   

20.
伪证罪主体是特殊主体,特指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伪证罪的主体一直是刑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我国立法现状,从亲属间作伪证为视角,建议完善亲属间的拒证权、增加亲属作伪证从轻处罚的量刑规定、规范亲属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