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晋文化及其历史分期  “晋文化”这个称谓可作“广”、“狭”两义的区分 :“广义”的晋文化可以看作是关于山西古代文化的概称或泛称。如同人们习惯于以“晋”作为山西省的代称或简称一样 ,举凡山西地区的传统文化往往冠以“晋文化”称谓 ;“狭义”的晋文化或比较确切意义的晋文化 ,应当看作是关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代山西文化的一种指称 ,也就是关于晋国文化与魏、韩、赵三晋国家文化的统称或合称。西周至战国尤其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晋国文化与魏、韩、赵文化 ,可谓山西古代文化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轴心时期。据此 ,我们即以这个时期为…  相似文献   

2.
晋阳文化是以晋阳为代表的一种区域文化 ,它是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晋阳城从周敬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 497年 )创建 ,到公元前 40 3年赵国定为都城 ,历时九十五年。本文将这九十五年称为早期晋阳文化时期。而这一时期 ,正是郭沫若所说的“太子倒霉了 ,诸侯起来了 ;诸侯倒霉了 ,卿大夫起来了” (《奴隶制时代》 1 973年版第 33页 )的“卿大夫起来了”时期 ,以赵简子家族为代表的卿大夫的崛起 ,正是早期晋阳文化的总集成、总代表。一、赵氏再兴与智伯覆灭赵简子 ,名鞅 ,又名志父 ,号简子 ,又称赵孟 ,春秋末晋国执政。公元前 583年“下宫之…  相似文献   

3.
山西简称晋,别称三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三晋文化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在政治、经济、哲学、教育和文化艺术等方面提出诸多主张,其所蕴藏的一系列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影响着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到当今社会的一代又一代人,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那么,在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其与三晋文化有什  相似文献   

4.
试论晋文化的源流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晋文化源与流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晋文化的含义。大家公认,晋是山西的简称,晋文化理应指山西的历史文化,这毫无疑义。但山西这个自然地域称谓(即太行山以西,又称山右)被当做行政区划称谓,是元明以来的事情。从历史发展渊源角度看,晋文化就不能只是指称元明以来的山西历史文化。在元明之前,今山西地域中称晋者尚多,有先秦晋  相似文献   

5.
一、最终还是文化自古 ,三晋地方人文荟萃 ,惟唐一代 ,就有王绩、王勃、王翰、王之涣、王维、宋之问、卢纶、柳宗元、裴度、白行简、白居易、温庭筠、司空图等几十位知名学人的产生。金元之时 ,这里更成了全国杂剧的中心、印刷业的中心 ,支撑诸中心之显赫者又是一大批才华文人。明清两朝 ,绵延五百年 ,三晋子弟竟无一人中状元 ,着实令衣冠之乡汗颜。有人将山西与物阜民丰、文风炽烈的江浙作过对比后分析 ,认为原因之一便是山西经济欠发达 ,但这样的分析尚待进一步解析。就农业而言 ,山西地面土瘠天寒 ,生物鲜少 ,土之所有不能给半 ,岁之食不…  相似文献   

6.
孔子与山西     
孔子虽然不是山西人,也没有在山西做过事情,但在其有生之年,他通过对晋国人物和事件的关注,影响了晋国的历史走向和后人对晋国历史的认识与评价。在孔子身后,他的弟子和他的思想,继续影响着三晋历史和思想史的发展。秦汉以降,儒家思想成为"独尊",山西地区不断涌现有成就的大儒,使孔子与山西的关系达到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三、晋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这里我们站在“广义”的晋文化视野高度 ,沿着自远古以来人类历史迈进的脚步 ,着重从四方面概要地谈谈山西古代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特殊重要地位及其深远影响。(一 )中国远古人类最早开发的重要地带在中国人类开始形成后的旷古而久远的旧石器时代 ,山西曾是中国原始人类繁衍生息的集中地带 ,是我们民族的先民最早开发的重要地区 ,由此积淀了极其丰富而深厚的原始文化层。目前已发现旧石器遗址 3 0 0余处 ,位居全国之首。足见山西地区在早期人类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山西旧石器文化发展的显著特点 :…  相似文献   

8.
“晋学”,或称“晋文化学”、“三晋文化学”,如同“楚学”、“齐学”、“鲁学”等等,属于中华地域文化学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传统的主流观点认为春秋“郑铸刑书、晋铸刑鼎”是中国最早公布成文法之举措,笔者认为,这种传统观点是渊承于几位光宗大师杨鸿烈、陈顾远、霍同祖对此问题的论断,下面几段材料即是有力的佐证。杨鸿烈在《中国法律发达史》中写道:“在传昭公六年三月,郑铸刑书,……油此可知子产是中国首先打破法律秘密主义的第一人’。”陈顾远在《中国法制史》中称:“法律之公布始自郑刑书、晋刑鼎。”在《中国法制史概要》一书里,陈先生再次宣传:“盖春秋以前,有法而无典也。……其最初公布成文法典者,为郑子产铸刑书、晋赵敏铸刑鼎。”至…  相似文献   

10.
一、举贤任能是关系国家兴亡之大事周之所以能灭商,秦之所以能并六国,汉之所以能灭楚,其原因之一,是周、秦、汉的开国之君能选贤任能,而其对方对此失策。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文王已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了。文王治国有三条原则:一是“遵后稷、公刘之业”,即重农养民;二是“则古公、公季之法”,即“修德”;三是“礼贤下者”,即选贤任能。文王好贤,每天中午忙着接待贤能之土,因而“士以此多归之”。文王听说吕尚贤能,就亲自到渭河畔接他并拜为师。文王死后,武王尊吕尚为“师尚  相似文献   

11.
《论语》的基本精神“仁、义、札、智、信”,不仅是伦理之道,而且也是经营管理之道。2007年是胜利油田的“和谐文化建设年”,胜利油田采油院把学《论语》引入到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来。《论语》赋予采油院和谐文化建设新的生命力与形式。  相似文献   

12.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激活和剖释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积淀的清官文化,是党赢得历史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的三晋大地曾涌现出许多彪炳史册的清官廉吏,展现出其特有的节概操守、仁爱情怀、胆识魄力和家国同构意识。从价值逻辑而言,三晋古代清官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作为坚定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自信的本质要求,不仅是营造新时代廉洁政治生态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历史参照。要在深化践行“两个结合”中赢得精神主动,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赢得历史主动,在着眼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赢得发展主动,以多维实践激活清官文化的现代价值,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深远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3.
苟子的思想和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是整体的先秦文化的一部分。其源于晋文化,深受晋文化的启迪和影响。因此,从三晋文化的视角研究苟子思想和学术成就的历史定位问题既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春秋》决狱又称为经义决狱,是指在审判活劝中,直接引用儒家的经典,特别是《公羊春秋》中的伦理原则和事例作为判决案件的根据.《春秋》决狱是汉代出现的一种特殊审判方法,是汉武帝采纳了公羊派大师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被确定为官方的指导思想后的产物.然而纵观中国封建司法实践的历史,如何解释盛极于汉时的《春秋》决狱的现象?《春秋》决狱在极力维护封建伦理的诉讼制度和诉讼原则的发展、完善过程中起过怎样的作用?如何评价其历史地位?正是本文欲分析之所在.据《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载:《春秋》的内容,主要是“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贼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被敞起为,大道之大者也.”就《春秋》的基本精神讲,强调“绝对的忠君”、“原心定罪”以及“亲亲相为隐”、“妇人无专制擅恣之行”、“以功过覆”等等.《春秋》决狱的实质就是用儒家伦理思想和道德原则来指导审判活动.《春秋》决狱兴起于西汉中期,绝非偶然.汉初经历了近70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具有雄才大略的武帝,当然不会仅满足于汉初以来的“无为而治”,为巩固建汉以来政治、经济建设发展的成果,武帝认为还必须在思想领域内实现大一统,而董仲舒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和发展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实践中构建红色文化的历史。山西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伟大建党精神构建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伟大建党精神在三晋大地不断延展,成为山西红色文化的鲜明底色,也通过山西红色文化得到丰富展现,为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革命、建设、改革等伟大实践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一《春秋决狱》散见的判例钩沉董仲舒是汉初公羊学大师,长于治《春秋》,《汉书·董仲舒传》说“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其依据即《春秋》等儒家经典。《后汉书·应召传》载:“故胶东相董仲舒,老病致任,朝廷每有政议,数谴廷尉张场亲至陋巷问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232事。动以经对,言之评矣。”可知董仲舒本人撰著了《春秋决狱》一书。《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录《公羊董仲舒治狱》16卷,《隋书·经籍志》、们B唐书·艺文志》均载有《春秋决狱》10卷。惜乎唐以后散佚失传。《…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论坛》2018,(9):I0005-I0005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深入开展交流学习,摸清资源底子,找准发展路子,不断探索文化资源向产业转变的新路径。摸清资源底予,文化产业稳步发展一是规划先行。制定《晋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三五”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共晋宁县委晋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晋宁区关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推进文化与大旅游、大健康、体育、特色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使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成为晋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从政史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9月版)是李瑞环同志倡议撰写并为之作序的一部书。七年前读时,就印象良好,感悟颇多。近日重读,更感其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启迪性。这部书,不仅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具有探索性、开创性的的意义,而且对于当今的广大从政者,即一切乐于和善于学习的政治活动家、党的机关工作者、国家公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群众社会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有益的借鉴作用。 《从政史鉴》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全”。全书为65万字,分“从政之道”、“从政原则”、“从政方略”、“从政修养”、“从政禁戒”、“妇女问政”等5编,共20章。涉及的时间范围,上起先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精神给养,是该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个性特征,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标志,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文化的作用,《易经》说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说能“温柔敦厚,疏通知远,广博易良,洁净精微,恭俭庄敬,属辞比事”;庄子则言:“《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作家冯骥才说,文化直接关系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  相似文献   

20.
《建构的历史与历史的建构———女性主义与妇女史研究文集》一书于2009年5月由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出版。作者畅引婷,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常务副总编、《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编审。该书是作者20年学术研究的总结,汇集了在不同时期撰写的文章41篇,其中既有关于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