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省委提出要求 包产到组搞下去过后,大队、生产队就空了.正在这个时候,省委领导到广汉调研了一个星期,我陪他在全县看了工业、农业、城市,到处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离开广汉的那天,他在院坝里走来走去,问我还有啥子要说,我就说需要我说的我都说了,看书记还有什么指示没有?他说我们现在这个机关呀,我们现在这个机构呀,钻到牛角里面了,回头都不好回,这个必须要改变.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句话:一是我们的机构已经走向牛角里面了,死胡同;一个是说今后要改变这些行政单位,让行政单位都成为干巴巴,把企业权力扩大,中国才有希望.他在这个院坝里说的很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提出要改革.  相似文献   

2.
杂谈两则     
“尽量让读者满意” 题目打了引号,意在说明不是我说的。我只是个读者,如果有谁问起来,我当然有这个要求。但像我这样的人要求又有什么用呢?再说,说这话的人最好是作家。只有作家们这样认识到了,这话才能真正变成现实。所以,题目上的这句话,不仅要读者说,最好要作家们去说。 可现在没有几个作家这样说,尤其是在心里这样说。有人至多不过在嘴上说说而已,还有不少作家连嘴上也不这样说。这样做的结果,现在大家都看到了,这就是:文学期刊不好卖呀,多少作家写的小说散文进了废品站呀,更不用说一家又一家刊物没有去“尽量满足读者…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老者曾经问我:“你的奖牌和奖杯都放在什么地方?”我说:“我父母把家里一间屋子专门设为荣誉室,把我所有的奖牌、奖杯、奖状全部放在那里。”他跟我讲:“你应该把它收起来,因为这些已经统统成为过去。”  相似文献   

4.
因为有爱     
那天读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绿子有这样一段话:“我追求的是一种单纯的真情,一种完美的真情。比方说,现在我跟你说我想吃草莓蛋糕,你就丢下一切,跑去为我买!然后喘着气回来对我说:‘阿绿!你看!草莓蛋糕!’放到我面前。但是我会说:‘哼!我现在不想吃啦!’然后就把蛋糕从窗子丢出去。我要的爱情是这样的。“我希望对方会说:‘知道了!阿绿,我知道啦。我应该  相似文献   

5.
人们往往根据已有的知识扩展和外推,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初步估计。它不仅把已有知识看成研究的结果,而且将它变成进一步取得新的成果的工具。过去是走向未来的基础,又是通往未来的向导。人类通过回顾过去,了解现在,就能预测未来。在高校的思想教育中,同样应该正确地运用预测的方法,以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具体说,第一,预测方法能够使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科学的认识,明确的方向。党的十一  相似文献   

6.
对这个问题我没有作过调查,不能用数据和系统的资料来说明,但我亲身经历过的几件小事也许能够从侧面做一点注脚。我无意借别人的嘴来赞颂今天的成就,但除了别有用心的人之外,人家没有必要去说言不由衷的话。你穷的时候,人家何必说你富?你日子好了,人家何必说你贫穷?   那还是一九八六年七月,我带领一个艺术团访问尼泊尔之后顺访香港。接待方把我们安排在民航招待所住宿,地点在北角。按当时的规定,出访团组每到一地,必须到本地区的代表机构汇报工作。自治区的代表机构是兴源公司,地点在华润大厦。从北角到华润大厦,至少也有…  相似文献   

7.
普京总统在去年5月7日的就职讲话中说:"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在离开克里姆林宫时说的那句话许多人都还记得.他说:‘请珍爱俄罗斯.'我正是把这一点看做是总统的主要职责.我也要求同事们履行这样的职责.我还希望在爱国主义的事业中寻求俄罗斯人民的帮助,寻求所有珍惜我国命运的人的帮助."普京的这段话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新内容,但它却再次向人民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他要团结俄罗斯全社会各种政治力量,重振俄罗斯大国雄风,把俄罗斯建设成为一个自由繁荣昌盛的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8.
"两个五个月" 1966年8月8日,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构想出这样的时间表,他说: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大概是在明年一个适当的时候再开.现在要准备."他设想,"文化大革命"进行得顺利,到"明年的一个适当的时候",便可以告一段落,然后再顺理成章地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他还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考虑发动群众.我把批判的武器交给群众,让群众在运动中受到教育,锻炼他们的本领,让他们知道什么道路可以走,什么道路是不能走的.我想用这个办法试一试.我也准备它失败.  相似文献   

9.
《思考与运用》2006,(8):45-50
今天我给大家做的这个演讲主题就是追寻中华民族文化起源。 一开始我想介绍一段我们的经典作家马克思的一句名言。马克思在它的早期著作里面曾经讲过一句话,这句话在全世界的科学界有很重大的影响。马克思说:“我们只知道一门科学,就是历史学。”人类的历史和自然的历史在马克思看来,它是一个统一体。所以马克思说:我们只知道一门科学,就是历史学,历史可以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马克思根据他深远的眼光,科学的预见,他看到了全世界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统一体。马克思的这句话里面特殊的创造性的地方,就是他把自然史和人类史联结在一起来考察。因为从整个宇宙一直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它是一个统一的发展。从宇宙的起源开始,一直到我们人类今天,是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在人类出现以前的历史是自然史,这是自然科学研究对象。人类出现以后,是人类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马克思在他这种对科学统一的观点里面,把自然史和人类史看成一个统一的过程,所以他就说所有的科学都可以用历史的观点来考察,有自然史和人类史,也就是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这一观点是极其重要的,一直到我们今天,对于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发展,应该说还是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习导报》2011,(15):31-31
A君对B君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在这里没有任何发展,我恨这个公司!”B君建议说:“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j!这个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君问:“那什么时机比较好?”B君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改造”这个词,近10年来很少听到,这当然不是说人们的思想不需要改造。人类社会的进步同人的自我改造紧密相关,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人应该而且必须把自己看成是可以改造的,这样才能承担历史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一、“十一五”规划应该是怎么样一个规划? 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需要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处在一个什么阶段有一个清醒、科学、准确、理性的认识,我们现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经济上或者是说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处在一个转型期,首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活品质这一概念可以分为两个概念来分别地加以思考:其一是文化生活,其二是品质。关于品质这一概念,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按照这个共识,它大体上包含了两层含义,即质地与品位。用我自己的话说,前者指物质性的质量,后者则与精神性相关联的格调、境界、风格、态度以及价值取向有关。这些后面还将有所触及,这里暂不详谈。现在让我们把话题转向较为困难的有关文化生活的概念上来,要把这个概念弄清楚,关键在于对于什么是文化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说到这个认识,我们真可谓踏进了一片荆蔓丛生、万端无绪的领地。在我看来,汉语中的文…  相似文献   

14.
阅读应当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个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不论是你坐在桌子跟前,还是说很休闲的时候躺在床上,甚至是坐在厕所里,我都以为是人世间最优雅的一个姿态。那么,这个姿态在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我想他就应该有的。我们常常说,这个人有书卷气,我们在给这个人做这样一个评价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有质量的人。书卷气哪里来?书卷气就是通过长期的阅读慢慢形成的。它从人的灵魂与骨头、从人的眼底无声无息地散发出来。我在北大讲过这样一个事情,我说.如果有一些人不阅读.造物主造出的这个人质量其实是很差的。我见过许多先生.这些先生我对他们很崇敬,但是有时候我暗暗地一想,这个人如果不读书,他将会怎么样?他们长得很丑,长得很不好看,唉,就是通过阅读。这个时候他产生了一种气质。这个气质我认为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这时我发现我面前站着的那个个子矮小的先生,是世界上最伟岸的人。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5,(11):74-77
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需要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处在一个什么阶段有一个清醒、科学、准确、理性的认识,我们现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经济上或者是说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处在一个转型期,首先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们这次制定的是“十一五”规划,而不是“十一五”计划,一字之差,就反应了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直到五年前我们制定的还是计划,现在才改成规划,可见这个过程还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们在这里高兴地聚会,纪念中央文献研究室成立20周年。1987年,我踏入文献研究室的大门。作为毛泽东思想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能够亲身参加毛泽东著作的编辑和研究,我倍感荣幸,并把它看成是一种难得的机遇,深信只要在这个领域里坚持不懈地努力,天长日久,必有所成。人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当初,正是带着这样的认识和情感,我投身到了党的文献编辑和研究工作之中。然而时隔不久,便发现对于初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要把理想化为现实,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有时候甚至需要一个痛苦的磨炼过程。记得来室后我接受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校对《建国以…  相似文献   

17.
老实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永远不会视书籍为我的敌人,更不会在读书时突然发生头痛这样的怪事。我把书当作我的老师,我的朋友,我的情人,甚至是我终身的伴侣。当一个朋友翻了翻我床头的书,然后扔下一句现在谁还看书的话便掉头走开时,我  相似文献   

18.
史学界过去有“以论带史”、“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等等说法,并且争论究竟哪一种说法对。近来有的杂志又重提这个问题。我以为,谈这个问题时,有必要把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区别开来。不妨引用马克思说的一段话:“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体系、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学懂弄通其中的每一个重要理论观点,不仅对于掌握这一理论体系、精神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也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把握和指导实践,特别是提高实践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过学习和思考,我感到在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中,有一个问题首先应该弄清楚,这就是怎样理解小平同志所说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观点本身所包含的理论意义十分重大,它包括改革的革命含义以及改革同过去革命的关系;而正是在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上,目前在理论界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更有必要加以探讨,把它弄懂弄通了.下面,我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决议》明确提出了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的命题.长期执政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布局.对党长期执政而言,基层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通常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们应该从更基层、更微观的角度来看长期执政的基础性条件.既然基层社会对长期执政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如何从理论和历史的高度来理解、认识中国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